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背景下,为积极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相关工作。我院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基于信息化的医院流程改造,实现便民惠民服务理念:完善预约自助服务、推进信息公开、打造智能化医院。二是实现门诊医疗过程无纸化,提升患儿家长就诊过程的便捷性,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以达到开源节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三是构建完善医院门诊标准诊断库,有效监控了医生的诊疗行为及合理用药,同时也为将来临床路径、数据挖掘、按病种付费的开展奠定基础。四是开展门诊电子病历,促进医疗质量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以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互联网+医疗健康视角,通过我院的门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践,探索基于信息化的改善医疗服务新模式。
1研究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作出了部署。
在此背景下,我院积极响应国家部署,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施提供了支撑手段,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视角,通过我院的门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践,探索基于信息化的改善医疗服务新模式。
2设计与实践
2.1实施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
在便民惠民措施方面,我院非常注重发挥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疗业务的融合应用。通过对医院现有信息进行集成,多途径开发面向患者的信息通道,如APP、微信公众号等,实现网上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结果查询等功能,让患者随时随地享受医院的前端服务,有效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互联网技术在全流程预约、满意度测评、移动医护等方面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便民惠民服务,能够切实通过信息的发展,解决患者的很多困扰。如缴费排队长、挂号排队长、等候时间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移动预约、移动分级诊疗、移动支付,切实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候、跑路的时间。通过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让预约的时间精准到半个小时之内,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医院可以对就诊高峰进行重新调整。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在线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导医服务、健康信息推送等服务,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2.2实施医疗过程无纸化项目
医疗无纸化是基于医院医疗信息平台,提升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的一种手段,以导诊单的形式整合药品处方、检验化验申请单,通过导诊单中注明的位置信息、检查前注意事项及预约须知等内容,一方面提升患儿家长就诊过程的便捷性,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以达到开源节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全面实施无纸化将整体提升医院信息化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运转效率,降低医院耗材成本。我院自17年初由院领导牵头,启动门诊无纸化项目。经过6个月的实施,我院不再打印药品正方,仅保留药品底方及治疗单据,不再打印各类检验申请单,各类申请单据均以“就医导引单”取代。
医疗过程无纸化首先减少了家长手中处方的数量,家长可以通过导诊单清晰、快捷地获取检查前的准备要求,迅速规划院内路线,对做什么检查、如何做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纸张浪费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问询,更减少了医患矛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就诊卡内信息的读取,实现了多环节的患者信息传递互通。导诊单中的提示信息也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而逐渐完善,便于就诊患儿提前准备检查,以减少院内停留时间,实现了疏解院内聚集人群的效果。
2.3构建规范门诊诊断库
为规范门诊医师工作站疾病诊断字典库,便于医师使用,利于HIS系统、医保付费、科研、统计等工作。我院门诊部联合信息中心、药学部、病案管理科自2017年1月10日起,共同启动门诊医师工作站诊断库的整理工作,经过滚动的处理,不断完善早期诊断库。经第一阶段试点科室运行顺利后,2017年6月14日,将医师工作站诊断库点推广至所有临床科室,实施第二阶段试运行工作。2017年10月,收集并整理第二阶段试运行期间的标准诊断使用频次及非标准诊断使用频次,加强科室培训并完善现有诊断库,进行第三阶段的诊断库内容维护工作。最终于2017年底,封闭诊断自编辑功能。
规范的门诊诊断库对实现疾病诊断名称标准化录入,有效监控了医生的诊疗行为及合理用药,同时也为将来临床路径、数据挖掘、按病种付费的开展奠定基础。
2.4实施门诊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指的是医生在电脑系统中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问诊情况、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生成数字化信息,能够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与目前的纸质病历相比,電子病历调取更便捷,不论患者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只要输入患者的姓名或病历号,患者的病历、病史便可快速调出。
由门诊电子病历取代手写病历,医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看患者既往在门诊就诊记录、检验检查结果,患者也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通过线上账户查询。将业务逻辑规则精炼提取,嵌入电子病历,保证系统的一体化,探索临床决策支持。
通过对电子病历结构化改造、临床业务数据集成和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和交互共享,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由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通过搭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平台,实现辅助医疗管理决策,促进医疗质量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3结果与讨论
3.1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可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并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将医务人员从繁琐、重复的低效率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扩大了医院品牌效应,确保了医疗安全。
3.2实施多角度、全时段的医疗质量分析,全面促进学科建设
我院通过构建措施较完善、覆盖较全面的医院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全信息化”诊疗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还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同时可将临床业务数据转化为可利用的信息,实现科室每月、每季度、半年、全年的定量分析和定性总结。科学评价学科服务能力,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竞争力,提升学科品牌。
展望未来,我院将不断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注重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建设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努力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在实践经验积累中,探索符合国情院情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和发展方向,用实际行动践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努力成为让患儿及社会满意的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超宇(1991-1-27),男,北京市人,民 族:汉 职称:研究实习员,学历:本科生。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1研究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都作出了部署。
在此背景下,我院积极响应国家部署,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施提供了支撑手段,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视角,通过我院的门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践,探索基于信息化的改善医疗服务新模式。
2设计与实践
2.1实施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
在便民惠民措施方面,我院非常注重发挥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疗业务的融合应用。通过对医院现有信息进行集成,多途径开发面向患者的信息通道,如APP、微信公众号等,实现网上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结果查询等功能,让患者随时随地享受医院的前端服务,有效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互联网技术在全流程预约、满意度测评、移动医护等方面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便民惠民服务,能够切实通过信息的发展,解决患者的很多困扰。如缴费排队长、挂号排队长、等候时间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移动预约、移动分级诊疗、移动支付,切实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候、跑路的时间。通过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让预约的时间精准到半个小时之内,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医院可以对就诊高峰进行重新调整。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在线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导医服务、健康信息推送等服务,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2.2实施医疗过程无纸化项目
医疗无纸化是基于医院医疗信息平台,提升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的一种手段,以导诊单的形式整合药品处方、检验化验申请单,通过导诊单中注明的位置信息、检查前注意事项及预约须知等内容,一方面提升患儿家长就诊过程的便捷性,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以达到开源节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全面实施无纸化将整体提升医院信息化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运转效率,降低医院耗材成本。我院自17年初由院领导牵头,启动门诊无纸化项目。经过6个月的实施,我院不再打印药品正方,仅保留药品底方及治疗单据,不再打印各类检验申请单,各类申请单据均以“就医导引单”取代。
医疗过程无纸化首先减少了家长手中处方的数量,家长可以通过导诊单清晰、快捷地获取检查前的准备要求,迅速规划院内路线,对做什么检查、如何做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纸张浪费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问询,更减少了医患矛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就诊卡内信息的读取,实现了多环节的患者信息传递互通。导诊单中的提示信息也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而逐渐完善,便于就诊患儿提前准备检查,以减少院内停留时间,实现了疏解院内聚集人群的效果。
2.3构建规范门诊诊断库
为规范门诊医师工作站疾病诊断字典库,便于医师使用,利于HIS系统、医保付费、科研、统计等工作。我院门诊部联合信息中心、药学部、病案管理科自2017年1月10日起,共同启动门诊医师工作站诊断库的整理工作,经过滚动的处理,不断完善早期诊断库。经第一阶段试点科室运行顺利后,2017年6月14日,将医师工作站诊断库点推广至所有临床科室,实施第二阶段试运行工作。2017年10月,收集并整理第二阶段试运行期间的标准诊断使用频次及非标准诊断使用频次,加强科室培训并完善现有诊断库,进行第三阶段的诊断库内容维护工作。最终于2017年底,封闭诊断自编辑功能。
规范的门诊诊断库对实现疾病诊断名称标准化录入,有效监控了医生的诊疗行为及合理用药,同时也为将来临床路径、数据挖掘、按病种付费的开展奠定基础。
2.4实施门诊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指的是医生在电脑系统中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问诊情况、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生成数字化信息,能够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与目前的纸质病历相比,電子病历调取更便捷,不论患者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只要输入患者的姓名或病历号,患者的病历、病史便可快速调出。
由门诊电子病历取代手写病历,医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看患者既往在门诊就诊记录、检验检查结果,患者也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通过线上账户查询。将业务逻辑规则精炼提取,嵌入电子病历,保证系统的一体化,探索临床决策支持。
通过对电子病历结构化改造、临床业务数据集成和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和交互共享,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由终末质量管理向环节质量管理转变;通过搭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平台,实现辅助医疗管理决策,促进医疗质量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3结果与讨论
3.1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可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并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将医务人员从繁琐、重复的低效率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扩大了医院品牌效应,确保了医疗安全。
3.2实施多角度、全时段的医疗质量分析,全面促进学科建设
我院通过构建措施较完善、覆盖较全面的医院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全信息化”诊疗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还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同时可将临床业务数据转化为可利用的信息,实现科室每月、每季度、半年、全年的定量分析和定性总结。科学评价学科服务能力,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竞争力,提升学科品牌。
展望未来,我院将不断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注重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建设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努力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在实践经验积累中,探索符合国情院情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和发展方向,用实际行动践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努力成为让患儿及社会满意的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超宇(1991-1-27),男,北京市人,民 族:汉 职称:研究实习员,学历:本科生。研究方向: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