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吸试验在经皮内镜下残胃输出襻造瘘术中的应用一例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nn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蓝激光(BLI)放大染色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普通胃镜活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通胃镜活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术后3个月行BLI内镜复查发现病灶未愈合甚至有加重趋势,且接受ESD治疗的76例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统计ESD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普通胃镜活检、BLI放大染色内镜分型与ESD术后全
期刊
目的评价带线钛夹辅助牵引技术在胃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的62例胃异位胰腺(均为单发黏膜下来源)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使用带线钛夹辅助牵引技术组(观察组,n=36)和传统ESD组(对照组,n=26)的剥离时间、剥离过程中黏膜下层的暴露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评价胃镜下多部位联合取样对幽门螺杆菌(HP)培养鉴定的价值。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间,25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后,分别在胃镜下进行胃窦小弯(A)、胃窦大弯(B)、胃角(C)和胃体(D)这4个部位的胃黏膜组织取样,通过体外HP培养鉴定试验,采用Nemenyi检验对比分析多部位联合取样与单部位取样两种模式下对HP阳性率的影响。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与HP分离培
目的探究贲门缩窄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进行贲门缩窄术治疗的4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4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贲门缩窄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术后发热、穿孔病例。患者术后7例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2例出现进食哽噎感、1例出现少量咳血,该10例患者均无需特殊治疗,症状于2 d内自行好转。22例(46.8%)患
目的探讨麻醉管理介入对消化内镜检查操作是否存在无痛之外的其他获益。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的所有患者进行检索。依照是否实施深镇静下监测麻醉(DS-MAC)分为普通组及MAC组。选取该时段所有行上消化道内镜异物取出术的患者,对比两组的操作成功率;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所有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对比两组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的检出率;选取
期刊
目的确定胰腺囊液中癌胚抗原(CEA)、淀粉酶诊断胰腺黏液性囊性病变的最优临界值,探讨中国人群CEA最优临界值与国外报道的差异性,以及CEA与淀粉酶联合诊断黏液性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4年4月到2016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16例囊性病变患者行胰腺囊肿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囊液送检生化及细胞学,囊壁活检组织条送病理学检查。分别绘制囊液CEA及淀粉酶ROC曲
期刊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SE)及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胃食管连接处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61例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ESE治疗(ESE组,n=39)或STER治疗(STER组,n=22)的胃食管连接处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1例均为单发病灶,全部于内镜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