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当中必须要包含数学思想,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知识、技能属于明线,而数学思想则是暗线。所以如何挖掘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挖掘;数学思想;思维;活动
教学内容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要求之一,怎样为学生创设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其实苏教版教材在这方面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何把这种无形的价值转化成有形的价值,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设数学情境。而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过程。
一、要充分应用数学主题图
苏教版教材每一课中都有主题图,它不仅为我们上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充分地应用数学主题图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主题图的意图读懂,往往被一些看似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的学习情境所迷惑,没有充分挖掘内涵。
记得自己刚工作时有一次在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时,先将主题为动物园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之后抛出问题:“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起初,学生的目光集中在了动物以及其他一些景物之上,此时我的做法是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继而进行追问:“你还看到了什么?”在持续追问之下,学生的目光还是集中在这些实物上,但并没有关注到图中的一些数学信息,兔子是2只待在一起,一共有3群;鹦鹉则是3只待在一起,一共有4群。我是干着急,而学生却依然是我行我素。
在面对主题图时,如何应用自己的语言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就尤为重要。因而在将主题图展现给学生之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十分精准:“图中有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立刻发现,小兔子一共3群,每群2只,而鹦鹉一共4群,每群3只。
一般来说,主题图中生活氛围是较为浓郁的,同时又蕴藏这数学信息,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与数学知识建立起桥梁。所以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巧妙地使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
二、构建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在每个人的心中均存在强烈需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在组织教学之时,教师扮演的是发现、探究的角色,而学生在此方面的需要也是十分强烈的。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是以静态方式呈现出来的,它一般呈现的是结论性知识,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如何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对整个课堂教学予以设计之时,所有的环节均要渗入探索思想,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材予以加工,尤其是要将静态化的知识转变为具體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会更加到位。
例如四年级“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在初步认识分数后再进行完整的建构。教学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对分数意义有切实的了解。分数是一种数学概念,学生单纯地记概念没有多大的意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要把分数的意义弄明白?这就要求我们去挖掘教材的内涵。
教师:这个分数到底表示的是什么意义呢?
学生1:将一块面包平均分为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学生2:将一袋QQ糖平均分为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教师:大家说的都有所不同,那么应该是将什么平均分呢?可以只用一个词吗?
学生3:应该使用“一个单位”。
学生4:应该使用“一个整体”。
教师:在书中,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单位“1”。
教师:现在请大家自己再来说一下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自由表述。
教师: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学生纷纷表示无法说出意义。
教师:是什么让大家无法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
学生:单位1到底是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没有确定。
教师:在平均分的份数没有确定之时,可以使用哪个词来进行概括呢?
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进而明白应使用“若干份”,继而要求学生再次说一说上面这个分数的意义。
教师:这个分数所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将单位1平均分为9份,表示这样若干份的数。
教师:这里也使用若干份来表示吗?这样不是显得混乱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
学生通过教材就能够知道使用“一份”或是“几份”。
在此之后,将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将其意义准确说出来。
三、渗透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组织课堂教学之时,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当中必须要包含数学思想,确保所有的学生均能够通过学习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要确保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够逐渐形成。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知识、技能属于明线,而数学思想则是暗线。因此,在组织教学之时,教师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将其中的有利因素凸显出来,切实完成好引导工作,使得数学思想能够真正渗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比方说,在组织“空间与图形”教学之时,主要渗透的是转化以及极限的思想;在教学数与代数部分,可向学生渗透符号化和集合等思想方法。
总之,教材的知识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主线,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师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充分地把教材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吴美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2]沈定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整合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挖掘;数学思想;思维;活动
教学内容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要求之一,怎样为学生创设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其实苏教版教材在这方面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何把这种无形的价值转化成有形的价值,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设数学情境。而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过程。
一、要充分应用数学主题图
苏教版教材每一课中都有主题图,它不仅为我们上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充分地应用数学主题图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主题图的意图读懂,往往被一些看似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的学习情境所迷惑,没有充分挖掘内涵。
记得自己刚工作时有一次在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时,先将主题为动物园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之后抛出问题:“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起初,学生的目光集中在了动物以及其他一些景物之上,此时我的做法是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继而进行追问:“你还看到了什么?”在持续追问之下,学生的目光还是集中在这些实物上,但并没有关注到图中的一些数学信息,兔子是2只待在一起,一共有3群;鹦鹉则是3只待在一起,一共有4群。我是干着急,而学生却依然是我行我素。
在面对主题图时,如何应用自己的语言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就尤为重要。因而在将主题图展现给学生之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十分精准:“图中有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立刻发现,小兔子一共3群,每群2只,而鹦鹉一共4群,每群3只。
一般来说,主题图中生活氛围是较为浓郁的,同时又蕴藏这数学信息,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与数学知识建立起桥梁。所以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巧妙地使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浓浓的“数学味”。
二、构建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在每个人的心中均存在强烈需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在组织教学之时,教师扮演的是发现、探究的角色,而学生在此方面的需要也是十分强烈的。但教材当中的知识点是以静态方式呈现出来的,它一般呈现的是结论性知识,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如何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对整个课堂教学予以设计之时,所有的环节均要渗入探索思想,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材予以加工,尤其是要将静态化的知识转变为具體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就会更加到位。
例如四年级“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在初步认识分数后再进行完整的建构。教学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对分数意义有切实的了解。分数是一种数学概念,学生单纯地记概念没有多大的意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要把分数的意义弄明白?这就要求我们去挖掘教材的内涵。
教师:这个分数到底表示的是什么意义呢?
学生1:将一块面包平均分为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学生2:将一袋QQ糖平均分为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教师:大家说的都有所不同,那么应该是将什么平均分呢?可以只用一个词吗?
学生3:应该使用“一个单位”。
学生4:应该使用“一个整体”。
教师:在书中,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单位“1”。
教师:现在请大家自己再来说一下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自由表述。
教师: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学生纷纷表示无法说出意义。
教师:是什么让大家无法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
学生:单位1到底是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没有确定。
教师:在平均分的份数没有确定之时,可以使用哪个词来进行概括呢?
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进而明白应使用“若干份”,继而要求学生再次说一说上面这个分数的意义。
教师:这个分数所要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将单位1平均分为9份,表示这样若干份的数。
教师:这里也使用若干份来表示吗?这样不是显得混乱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
学生通过教材就能够知道使用“一份”或是“几份”。
在此之后,将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将其意义准确说出来。
三、渗透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组织课堂教学之时,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当中必须要包含数学思想,确保所有的学生均能够通过学习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要确保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够逐渐形成。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知识、技能属于明线,而数学思想则是暗线。因此,在组织教学之时,教师一定要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将其中的有利因素凸显出来,切实完成好引导工作,使得数学思想能够真正渗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比方说,在组织“空间与图形”教学之时,主要渗透的是转化以及极限的思想;在教学数与代数部分,可向学生渗透符号化和集合等思想方法。
总之,教材的知识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主线,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师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充分地把教材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吴美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2]沈定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整合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