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理解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_m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改后的刑诉法在新增设的“特别程序”一编中明确规定了“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这一程序的设立对于健全与完善我国刑事没收制度,加强贪污贿赂、恐怖活动犯罪资产的追缴,预防与惩治这类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新刑诉法学习中对这一特别程序的理解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 设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现实意义
  由于腐败犯罪、恐怖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是犯罪行为所得,对这些财产追缴必须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而我国现行法律不允许缺席审判,目前很多案件,即使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死亡,诉讼程序就无法启动,其犯罪所得的巨额财产无法追缴,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尤其是一些外逃贪官的犯罪所得财产,无法通过法律程序没收、追讨或者追缴,其家人还能够继续享用犯罪分子留下的丰厚“遗产”,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新刑诉法增设这一特殊程序正好弥补了这个漏洞,意味着即使相关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潜逃或者死亡,不能到庭受审,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只要查明涉案人员具有违法所得或者其他涉案财产,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启动没收违法所得的程序,并通过这一程序没收犯罪分子因犯罪行为所得的财产。
  二、 没收程序与没收财产的区别
  新刑诉法中作为特别程序的“没收程序”与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没收财产”有多方面的区别:
  一是立法目的不同。没收程序是新刑诉法为了解决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情况下对涉案财产的处理而设置的,它是不定罪的财产没收程序,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到案,又能追缴其犯罪所得的问题,是特别程序,不适用于普通刑事案件。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为了惩罚犯罪分子而对其财产予以没收,具有明显的惩罚性。
  二是性质不同。没收财产是刑罚的附加刑,属于实体性法律规定,是在以被告人已到案且行为已被定罪为前提;没收程序实际上是保障程序,是为了避免造成损失,仅仅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财产依法进行处置,是不以对刑事定罪为前提的。
  三是适用范围不同。没收财产适用范围较广,只要刑法分则中规定有没收财产的附加刑的犯罪,法院在刑事判决中就可以适用。刑法规定可以判处没收财产的犯罪主要有: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刑法条文明文规定“并处”没收财产的,法院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判处没收财产,规定“可以并处”的,法院可以根据案情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没收财产。而没收程序仅适用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特定型重大犯罪案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四是适用条件不同。没收程序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是逃匿后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就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在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逃匿、死亡,诉讼程序就无法进行下去。但是没收程序不需要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只解决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逃匿、死亡不能到案的情况下,对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没收问题。没收财产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到案接受处理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有关侦查、起诉和审判的程序进行处理,不能单独对其财产进行审理,也不能在其不到庭的情况下对其财产进行审理。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的,司法机关应当尽力通缉、抓捕,以使其尽快到案并依照法定程序追诉;只有对确实在通缉一年后仍无法抓捕到案的,才可以适用没收特别程序。
  五是程序上不同。没收程序是在犯罪主体逃匿、死亡的条件下所采用的。适用的前提是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诉讼已经无法正常进行,但又不能放弃对违法所得的处理的情况下,由检察院提出申请,法院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六个月。公告期满后由犯罪地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级法院组成合议庭对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进行审理、裁定。而没收财产是刑罚的附加刑则适用于一般刑事诉讼程序,可以和主刑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在刑事判决中,对适用的法院也没有特殊要求,各级法院都可以适用。
  三、 检察机关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得地位
  由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与一般刑事诉讼程序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诉讼地位值得探讨。检察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在这一程序中拥有的具体权项,进而确定其在这一程序的诉讼地位。检察机关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行使的权力属检察权中得公诉权和监督权,即代表国家提起追缴和没收违法所得诉讼权力,又代表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的监督权。虽然新刑诉法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但实际上检察机关在这一程序中并非一个“申请”机关,或者代表国家行使的一种财产上的请求权,而是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提出涉案财产应予以没收,检察机关在这一程序中发挥的是公诉职能,因此,在没收程序中,检察机关应作为公诉机关。
  总之,对于新刑诉法所确立的这一特别程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学习、研究,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让涉案人员更加心服,让判决能经受起历史的检验。
  (作者通讯地址:新乡县人民检察院,河南 新乡 453700)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加重,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犯罪性质也更加恶劣,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笔者结合高安市检察院近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通过对所办理案件的分析,对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2011年以来,高
期刊
超期羁押是指依法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羁押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时限的一种违法行为。超期羁押不仅违背法制理念,亵读法律尊严,严重损害了公安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而且严重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刑事法治要求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的基本权利,而超期羁押是一种不合法的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它严重削弱了刑事诉讼法的人
期刊
摘要:刑诉法规定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从法律上对强制医疗制度加以明确并进行了较为完善的规定,对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强制医疗程序纳入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之内,健全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制度。要保证强制医疗检察制度的健康发展和运行,切实发挥其制度价值,必须完善和健全强制医疗法律监督机制。  关键词:强制医疗;检察机关;机制  2012 年3 月14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
期刊
摘要:近年来,村官即农村基础组织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程明显的增长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村官职务犯罪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从村官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特点、对策等几个方面试论之。  关键词:村官;职务犯罪;预防  一、 村官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制度不严、管理松懈,为产生犯罪提供便利条件。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普遍存在财务制度混乱的问题。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明,有的村支书签批,村主任也签批,造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原有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原来从一而终的旧的婚姻家庭观已成为过去,人们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变得更加现实,因此近年来我国的离婚家庭数目不断上升,而因离婚产生纠纷诉诸法院的数量也居高不下。离婚案件看似简单却非常复杂,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最终影响社会稳定。为此,笔者对中部地区某基层人民法院近三年来审理的离婚案件进行了调研,通过统计报表并随机抽取
期刊
“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培根。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它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真正树立起公正、高
期刊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也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2010—2012年,我院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整体数据情况如下:受理审查批捕60人,其中批准逮捕52人,不批准逮捕8人;受理审查起诉45人,提起公诉45人;生效判决45人。  一、对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2010—2012年我院办理的未成年人案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明确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义务,这在刑事诉讼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平衡控辩双方力量,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反观现实中,侦查人员的不出庭作证还是一个普遍现象,且从已出庭的案例中看出,侦查人员出庭还没有完全实现其作证的真正价值,我国离侦查人员真正实现出庭常态化还有很长距离。  本文希望通过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对实现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模式进行探索。  一、侦查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谈起,通过比较,解读我国新刑诉法中的“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从而得出其主要缺憾,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点完善的建议与方向。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尊重和保障人权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决定》第15条将《刑事诉讼法》第43条改为第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有控股银行职务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然而其主体身份是否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实际案例,围绕争议焦点,结合相关法律进行评析,从而厘清主体定性。  关键词:国有控股银行;职务犯罪;主体评析  近年来国有银行都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革,改制及上市后,国有股份仍占据控股地位,因其下属支行较多,支行管理人员并非由总行主管部门提名、批准任命或委派,因此,其主体身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