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因此竞争与合作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且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未来社会里,合作能力将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被频频采用,给古老的历史学科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提升了历史课改实验品质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益。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 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 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及教学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历史教师不再扮演历史知识的权威的角色和历史的化身,而应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我曾经尝试这样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历史问题抢答对抗赛”,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研究课本内容,学生合作设计历史问题,然后有序地提出问题让对方一组同学抢答,最后我对两组的问题质量和抢答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优胜一组。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自主的小组合作中学习积极性极高,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显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由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要卓有成效,教师必须放弃以前的包办式满堂灌的教学行为,要相信学生能在合作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无所事事,教师也应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起到引导与点拨作用。这里要说明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堂外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更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2.规范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信息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组成的。小组内的学生在性格与思维品质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关注学生的信息交流。从学习主题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任务,而不是个体任务,即所要求的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最好是单个学习者不可能全部具有,例如表演课本剧等。从学习对象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实现思维的多维化,如辩论“秦始皇是不是值得称颂的千古一帝?”“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等。学习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一方面,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中也会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排除障碍,顺利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学生多存在片面化的倾向,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方法论方面的引导,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要把他们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品评,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从而使评价更全面,讨论更深刻。
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开创者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因此,合作学习更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
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但合作里蕴涵着一种价值取向:合作是一种人生态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集体(全班)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的态度和氛围并没有形成。我听过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课,课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师将四个子题目分给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提炼出题目的基本史实,并且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学生或两人或四人地进行了讨论,也写写弄弄的。教师问:讨论好没有?学生回答:没有!过了一会,教师再问:看好没有?讨论出结论没有?学生再答:没有!大约20分钟以后,自学和小组讨论结束了,(其实根本不要这么长的时间。)教师开始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报者并非小组推出的代表,他们或者是集体“起哄”喊出场的某某或者是教师点名出场的某某,这些学生走到讲台前陈述史实时,多数学生心不在焉,他们的陈述似乎只是协助教师完成一个程序,缺少探究问题的理性和陈述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讨论时四人小组中会有许多人不参加讨论,随便翻书或做作业,既无同学提醒他加入讨论行列,也缺少教师的监管。事实证明,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有出色的合作,如上所述的毫无意义的合作学习其效果甚至比单干、竞争更差。
视小组合作学习为生活态度的课堂,则讨论、交流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由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学校教育追求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能自然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过了单枪匹马就可以独闯天下的时代,只有竞争意识而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组织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本身,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吗?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吗?小组成员彼此分工、众人拾柴了吗?合作并不在于传递了教学过程的接力棒(当然这也是需要的),更在于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它意味着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意味着我们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希望学生在面临“合作”或者“单干”的二者择一的情境中能够更多地选择合作。
通过异质学习团体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首先要接纳别人。接纳别人其实也是在“推销”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屑于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伍,而后者在尊严支配下也羞于向前者寻求帮助。但是在合作学习机制下的小组中,学生必须协同努力、相互交流。其次,在接纳别人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悦纳别人、欣赏别人。在一个异质学习团体中,仅有接纳是不够的,相互悦纳、彼此欣赏才是合作成功的基础。任何一个采用了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敞开胸襟悦纳同伴,既欣赏对方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学会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通过异质团体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必须学会承担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小组同伴负责。他们要为小组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如同参加足球比赛那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习是把交流、沟通技能的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如果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那么势必会影响掌握学科内容。小组成员的交往技能越强,学习的质量和数量就越尽如人意”。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中的互助与交流,学生可以学到沟通的技能与本领。如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和良好的价值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真正地使学生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也是我们教师期待和努力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 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 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及教学行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历史教师不再扮演历史知识的权威的角色和历史的化身,而应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我曾经尝试这样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历史问题抢答对抗赛”,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研究课本内容,学生合作设计历史问题,然后有序地提出问题让对方一组同学抢答,最后我对两组的问题质量和抢答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优胜一组。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自主的小组合作中学习积极性极高,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显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由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要卓有成效,教师必须放弃以前的包办式满堂灌的教学行为,要相信学生能在合作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无所事事,教师也应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起到引导与点拨作用。这里要说明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堂外如开展研究性学习,更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2.规范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信息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组成的。小组内的学生在性格与思维品质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同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关注学生的信息交流。从学习主题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任务,而不是个体任务,即所要求的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最好是单个学习者不可能全部具有,例如表演课本剧等。从学习对象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实现思维的多维化,如辩论“秦始皇是不是值得称颂的千古一帝?”“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等。学习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一方面,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中也会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排除障碍,顺利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学生多存在片面化的倾向,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方法论方面的引导,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要把他们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品评,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从而使评价更全面,讨论更深刻。
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当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开创者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因此,合作学习更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
显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但合作里蕴涵着一种价值取向:合作是一种人生态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集体(全班)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的态度和氛围并没有形成。我听过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课,课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师将四个子题目分给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提炼出题目的基本史实,并且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学生或两人或四人地进行了讨论,也写写弄弄的。教师问:讨论好没有?学生回答:没有!过了一会,教师再问:看好没有?讨论出结论没有?学生再答:没有!大约20分钟以后,自学和小组讨论结束了,(其实根本不要这么长的时间。)教师开始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报者并非小组推出的代表,他们或者是集体“起哄”喊出场的某某或者是教师点名出场的某某,这些学生走到讲台前陈述史实时,多数学生心不在焉,他们的陈述似乎只是协助教师完成一个程序,缺少探究问题的理性和陈述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讨论时四人小组中会有许多人不参加讨论,随便翻书或做作业,既无同学提醒他加入讨论行列,也缺少教师的监管。事实证明,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有出色的合作,如上所述的毫无意义的合作学习其效果甚至比单干、竞争更差。
视小组合作学习为生活态度的课堂,则讨论、交流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由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学校教育追求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能自然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过了单枪匹马就可以独闯天下的时代,只有竞争意识而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组织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本身,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吗?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吗?小组成员彼此分工、众人拾柴了吗?合作并不在于传递了教学过程的接力棒(当然这也是需要的),更在于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它意味着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意味着我们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希望学生在面临“合作”或者“单干”的二者择一的情境中能够更多地选择合作。
通过异质学习团体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首先要接纳别人。接纳别人其实也是在“推销”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屑于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伍,而后者在尊严支配下也羞于向前者寻求帮助。但是在合作学习机制下的小组中,学生必须协同努力、相互交流。其次,在接纳别人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悦纳别人、欣赏别人。在一个异质学习团体中,仅有接纳是不够的,相互悦纳、彼此欣赏才是合作成功的基础。任何一个采用了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敞开胸襟悦纳同伴,既欣赏对方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学会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通过异质团体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必须学会承担责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小组同伴负责。他们要为小组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如同参加足球比赛那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习是把交流、沟通技能的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如果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那么势必会影响掌握学科内容。小组成员的交往技能越强,学习的质量和数量就越尽如人意”。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中的互助与交流,学生可以学到沟通的技能与本领。如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和良好的价值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真正地使学生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也是我们教师期待和努力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