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提高教师魅力
好的语言能像和煦的春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云,打开学生的心扉。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生动、幽默,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语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知识。倘若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唱到底,叫学生怎不梦周公呢?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并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另外,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再想想”、“再试试”、“最近有进步”、“不错”、“很棒呀”之类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娴熟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站姿和手势,一定要稳,不要给学生以晃动不安,上下翻飞的感觉。步态也要稳,不可快步走,要慢而优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不要向学生传递急燥的情绪。尤其是化学演示实验要动作准确、平稳,尽量不出差错。
2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时下,许多教育人士不约而同地学习杜郎口、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尽词汇赞美,什么“神话”、“奇迹”、“颠覆”,一时之间,这些学校成为课改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吹荡着相对活跃的当下课堂改革。坦白的说,我并不信奉固定的“模式”,但我坚信我从两所学校会找到打开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2.1 一节课40分钟,教师除了在激情和课堂引入下功夫外,教学设计中更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要尽量使课堂起伏有度、学生情绪张驰协调,一味的追求活跃或放手不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键》的离子键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时要一步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角色上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看实验,到评判实验,使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主体意识增强。)①教师的实验是否规范;②这样的实验装置与课本有何不同;③实验改进有何好处;④实验是否成功;⑤现象是否明显。
由于学生相当于在对老师的实验进行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地位和主体意识。实验后,要求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实验现象。(若实验不成功,分析可能原因。)接着请学生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宏观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到微观结构讨论、分析——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的原因。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2.2 复习课和讲评课要作到起伏有度、张驰协调好像比较困难,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时,总能够找到钥匙打开这把“锁”。需要指出的是,复习课也好、讲评课也好,首先是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全、偏、难,教师不加选择的生搬硬套,学生只能是死水一潭。练习讲评中,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现状,找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评时先请学生讲作题时对该题的理解,了解问题出现的偏差,然后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强化。同时,也可以在讲评课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新科技、新应用等,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度、激发学生记忆信号和学习情绪。
我先让学生思考蚕丝(真丝)主要成分是什么?使学生明白不管蚕丝(真丝)还是羊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回忆有关蛋白质的性质,再亲自实验,观察浓硝酸使蛋白质变色的颜色反应现象和棉线、羊毛线(或真丝)、人造丝灼烧时的气味,并且用手感受灼烧后残留固体,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手感差异。使学生既巩固、强化了化学知识,又获得了一些判断真假羊毛、真假真丝的方法技巧。
3 设计具有阶梯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动因,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因而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方向感、责任感。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阶梯性,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更切合合作探究的需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1 提高教师魅力
好的语言能像和煦的春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云,打开学生的心扉。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生动、幽默,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语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知识。倘若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唱到底,叫学生怎不梦周公呢?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并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另外,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再想想”、“再试试”、“最近有进步”、“不错”、“很棒呀”之类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娴熟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站姿和手势,一定要稳,不要给学生以晃动不安,上下翻飞的感觉。步态也要稳,不可快步走,要慢而优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不要向学生传递急燥的情绪。尤其是化学演示实验要动作准确、平稳,尽量不出差错。
2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时下,许多教育人士不约而同地学习杜郎口、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尽词汇赞美,什么“神话”、“奇迹”、“颠覆”,一时之间,这些学校成为课改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吹荡着相对活跃的当下课堂改革。坦白的说,我并不信奉固定的“模式”,但我坚信我从两所学校会找到打开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2.1 一节课40分钟,教师除了在激情和课堂引入下功夫外,教学设计中更要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要尽量使课堂起伏有度、学生情绪张驰协调,一味的追求活跃或放手不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化学键》的离子键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时要一步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角色上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看实验,到评判实验,使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主体意识增强。)①教师的实验是否规范;②这样的实验装置与课本有何不同;③实验改进有何好处;④实验是否成功;⑤现象是否明显。
由于学生相当于在对老师的实验进行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地位和主体意识。实验后,要求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实验现象。(若实验不成功,分析可能原因。)接着请学生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宏观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到微观结构讨论、分析——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的原因。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2.2 复习课和讲评课要作到起伏有度、张驰协调好像比较困难,其实,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着想时,总能够找到钥匙打开这把“锁”。需要指出的是,复习课也好、讲评课也好,首先是必须是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全、偏、难,教师不加选择的生搬硬套,学生只能是死水一潭。练习讲评中,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现状,找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评时先请学生讲作题时对该题的理解,了解问题出现的偏差,然后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强化。同时,也可以在讲评课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新科技、新应用等,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强度、激发学生记忆信号和学习情绪。
我先让学生思考蚕丝(真丝)主要成分是什么?使学生明白不管蚕丝(真丝)还是羊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回忆有关蛋白质的性质,再亲自实验,观察浓硝酸使蛋白质变色的颜色反应现象和棉线、羊毛线(或真丝)、人造丝灼烧时的气味,并且用手感受灼烧后残留固体,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手感差异。使学生既巩固、强化了化学知识,又获得了一些判断真假羊毛、真假真丝的方法技巧。
3 设计具有阶梯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动因,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因而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方向感、责任感。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阶梯性,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更切合合作探究的需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