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有四个主要变化,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价,最显著的是突出了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于广大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教学变革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历史教师必须要依据新版课程标准平衡好教学工作,全面认识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确立新的素养观、教学观、知识观和评价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历史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对各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初、高中阶段的教育。与此同时,我国新课程发展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为了满足教育需要,初、高中历史课程也在进行改革。2013年,教育部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方针,总结我国21世纪以来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开始对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的2003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使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更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与高考改革的衔接。历时四年,经过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教育部正式颁布了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标志着修订工作的完成。新版课程标准的实行对于我们教育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新变化
将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之前颁布的版本相比较,有几个较为显著的变化:
其一是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有关某个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新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课程目标当中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由原来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注重在历史学习中对于核心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的培养。历史课程目标的这一变化,反映了对历史这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也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历史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
其二是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结构是架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之间的一个桥梁,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进行协调,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由原来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调整为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种课程结构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三类课程之间具有关联性、递进性和提高性,使課程结构的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自身对于历史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对中外历史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历史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课程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性,有利于加强与高考改革的联系。
二、带给历史教师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实施、是否能够真正应用到各普通高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教师。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是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机遇,当然,这也给广大历史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给历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刚踏入普通中学进行历史教学的青年教师。基于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几个主要变化,及时做好应对工作。
首先要领会历史核心素养,确立新的素养观。新课标提出的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建立在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基础上的历史解释,在历史解释中体现出家国情怀。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一个主要内容,广大历史教师要在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之上,将核心素养真正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落地是当前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等都作了解答,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认真研读、准确把握,确立新的素养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还要改良传统教学模式,确立新的教学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帮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就不能单单依靠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以课程标准为指挥棒,引导学生质疑和解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引导学生的时空观念,依据史料实证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做好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好教学目标,依据课程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教学,形成新的教学观。
再次要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确立新的知识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一旦教师的专业知识出现偏差,那么不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想在历史课上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对历史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对新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内容有一个全新的建构,及时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对所讲授课程内容的补充,还有对专业相关知识的补充,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确立新的知识观。历史教师要参透历史五大核心素养,重视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成果的学习,重视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新版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或许给历史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也给广大历史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标的变化,尤其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综合发展。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具有献身中学历史教育的情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完整的学科体系,要熟悉新版历史教材,重视教学实践,多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2):3-8.
[4]李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13-20.
[5]马志方.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新教师——从一次新教师招聘面试说开去[J].考试周刊,2018(105):140-141.
[6]郭天成,杨成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观[J].考试周刊,2019(4):144-144.[7]冯一下,黄勇,赖蓉辉.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与实施意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9):90-96.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历史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对各个阶段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初、高中阶段的教育。与此同时,我国新课程发展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为了满足教育需要,初、高中历史课程也在进行改革。2013年,教育部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方针,总结我国21世纪以来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开始对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的2003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使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更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与高考改革的衔接。历时四年,经过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教育部正式颁布了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标志着修订工作的完成。新版课程标准的实行对于我们教育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新变化
将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之前颁布的版本相比较,有几个较为显著的变化:
其一是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有关某个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新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课程目标当中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由原来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学科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注重在历史学习中对于核心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的培养。历史课程目标的这一变化,反映了对历史这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也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历史这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
其二是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结构是架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之间的一个桥梁,对历史课程内容的各个部分之间进行协调,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由原来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调整为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种课程结构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三类课程之间具有关联性、递进性和提高性,使課程结构的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自身对于历史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对中外历史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历史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课程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性,有利于加强与高考改革的联系。
二、带给历史教师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实施、是否能够真正应用到各普通高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教师。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是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机遇,当然,这也给广大历史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给历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刚踏入普通中学进行历史教学的青年教师。基于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几个主要变化,及时做好应对工作。
首先要领会历史核心素养,确立新的素养观。新课标提出的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建立在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基础上的历史解释,在历史解释中体现出家国情怀。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一个主要内容,广大历史教师要在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之上,将核心素养真正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落地是当前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等都作了解答,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认真研读、准确把握,确立新的素养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还要改良传统教学模式,确立新的教学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帮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就不能单单依靠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以课程标准为指挥棒,引导学生质疑和解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引导学生的时空观念,依据史料实证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也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做好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制定好教学目标,依据课程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教学,形成新的教学观。
再次要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确立新的知识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一旦教师的专业知识出现偏差,那么不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想在历史课上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对历史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对新课标规定的历史课程内容有一个全新的建构,及时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对所讲授课程内容的补充,还有对专业相关知识的补充,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确立新的知识观。历史教师要参透历史五大核心素养,重视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成果的学习,重视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新版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或许给历史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也给广大历史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标的变化,尤其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综合发展。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具有献身中学历史教育的情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完整的学科体系,要熟悉新版历史教材,重视教学实践,多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2):3-8.
[4]李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修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13-20.
[5]马志方.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新教师——从一次新教师招聘面试说开去[J].考试周刊,2018(105):140-141.
[6]郭天成,杨成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观[J].考试周刊,2019(4):144-144.[7]冯一下,黄勇,赖蓉辉.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与实施意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9):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