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自2009年始在我省高中全面实施,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亲历者,应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彻底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是主导,重在引导,指导,将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亲自体验的课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灵动与开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一道“生成”课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感悟,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必不可少,因为很多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不够完善,对这些数学知识难于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它不仅是有趣的语言和幽默的故事,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引领和启发作用。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的抽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学生很快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逐渐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所以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探究性。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向深入。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才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所创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也可以在同伴交流中落实,也可以教师提出问题,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探究。教材探究的内容很多,有的与生活联系紧密,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设计成问题,供学生去探究。
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刻。在学生该章节时,我一改传统的模式,先由常见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引申,列出以下的一类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选派代表陈述见解并做归纳总结,收到了很好课堂效果。
例如: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值是多少?
将此问题引申出关于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问题1:二次函数y=-x2+2x+3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2:二次函数y=-x2+2ax+1-a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3:二次函数y=ax2+2ax+1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問题4:二次函数y=ax2+(2-1)-3在[-,2]上的最值是多少?
在教学中,如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断地发现新的结论。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寻找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般的新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对于复习课,很多教师放任学生,复习效果很差。如果教师在教授复习内容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要复习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有哪些知识点,知识之间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知识网络,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从中可以发现哪些解题规律等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仅仅起点拨作用。学生经过自己的系统整理,脉络清晰了,网络构建了,解题规律把握了,自主探究能力自然会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必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自2009年始在我省高中全面实施,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亲历者,应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彻底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是主导,重在引导,指导,将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关系有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亲自体验的课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灵动与开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一道“生成”课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感悟,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必不可少,因为很多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不够完善,对这些数学知识难于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它不仅是有趣的语言和幽默的故事,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引领和启发作用。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的抽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数列的特点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学生很快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逐渐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所以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探究性。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能够将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向深入。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才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所创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也可以在同伴交流中落实,也可以教师提出问题,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探究。教材探究的内容很多,有的与生活联系紧密,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设计成问题,供学生去探究。
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刻。在学生该章节时,我一改传统的模式,先由常见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引申,列出以下的一类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选派代表陈述见解并做归纳总结,收到了很好课堂效果。
例如: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值是多少?
将此问题引申出关于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问题1:二次函数y=-x2+2x+3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2:二次函数y=-x2+2ax+1-a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问题3:二次函数y=ax2+2ax+1在[-3,2]上的最值是多少?
問题4:二次函数y=ax2+(2-1)-3在[-,2]上的最值是多少?
在教学中,如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断地发现新的结论。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寻找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般的新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对于复习课,很多教师放任学生,复习效果很差。如果教师在教授复习内容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要复习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有哪些知识点,知识之间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知识网络,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从中可以发现哪些解题规律等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仅仅起点拨作用。学生经过自己的系统整理,脉络清晰了,网络构建了,解题规律把握了,自主探究能力自然会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必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