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志摩的散文,是一次朋友托我写一篇关于佛罗伦萨的稿子时,我立刻就想到了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这首诗,当我想要在网上重新温习这首诗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翡冷翠山居闲话》,打开来看,竟觉得志摩的散文比他的诗还要更胜一筹。情调从容自适,遣词造句,粗俗的变优雅,生硬的变灵动,不能不让人感叹,徐志摩笔下有一种自觉的艺术。
而这一次,从决定开始写这一篇《志摩的散文》开始, 我便拿起志摩的文集,一一翻阅开来。从诗歌到散文,从散文到小说再到传记,就像徐志摩在他的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所说的一样:“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一个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了恼了它,你怕说太谨慎了辜负了它”。我现在想写志摩,更确切地说,是想写志摩的散文,也正是这样的心理,即使如此,我还是打算尝试一番,就从前面提起的志摩笔下“自觉的艺术”说起吧。
读志摩的散文就像读他的诗,和诗一样有着或缓或急的节奏,和诗一样也有音节。如阮元在《文韵说》中提及的一样:“八代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顿挫抑扬,咏叹声情,皆有合乎音韵宫羽者,诗骚之后,莫不皆然……” 如果我这样说,还是不能让您感受到他散文的魅力,我们不妨一起回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志摩留下來的佳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之,我命,如此而已。”诵读起来,音节排列十分优美,细想去,连接起来的几个简单的文字,竟然有着直穿心底的细腻。这也难怪蔡元培说徐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
散文所讲究的是行散而神不散。读起徐志摩的文章你仿佛能感受得到他的不羁,放纵以及任性,故而觉得整体的文风很散,但因为情感的浇筑,这些散落在四处的枝节又重新聚合在了一起。就连他自己都说,做文章好比跑野马,一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且差不多没有一篇文章不跑。可是,你看他的那些文章,能让人愿意纠结结构的甚少,乐于传诵的却很多。例如:“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情感真挚且不矫揉造作。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胡适总结得最为贴切,他在《追悼志摩》中这样说道:“他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
志摩的散文难道都是顷刻而就的吗?或许不然。那些流泻于纸端的文字在成型之前,到底在他脑海当中盘旋了多久,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今天的我们无从考究。但是不得不说,过于丰富的词藻,太容易让人以为他的文章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平白惹来卖弄语言技巧的嫌疑。就像人们习惯因为一个演员较好的颜值而忽略了他/她的演技。说到这里,我想是可以和林徽因的文字一同说起的。读他们二人的文字,我常常是要读完一遍再返回去读第二遍,才能够有些略微深刻的体会。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看他们的文字时,更加佩服他们对于语言的掌控能力——情感一层深似一层,语言被把玩地有趣而自然。我想这正是应了徐志摩在《轮盘集》的自序中说的一句话:我敢说我确是有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的一个人。正因为把文章看得无比重要,所以不会随便用什么信手拈来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情感,这恐怕是每一个理想主义的优点也是弊病。否则徐志摩也不会常自谓:在鼻头上扭了好半天,结果还是没有结果。冰心也不会在她的《繁星·春水》中说:“最沉默的一刹那顷/是提笔之后/下笔之前”。因此,提及徐志摩,每每有人跟我说,流于形式,华丽词藻的堆砌这类话时,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才情就忽略了他情感,不能因为他美丽的外壳忘记了他的内里,一时的不理解,或许只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他,不够懂他。等你懂他的时候,再去看他的诗歌,他的散文,也会想梁实秋说的一样以为,徐志摩就是一团火炬,可以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韩石山在《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一文中,对于徐志摩的评价也就不足为怪了: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再会,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
而这一次,从决定开始写这一篇《志摩的散文》开始, 我便拿起志摩的文集,一一翻阅开来。从诗歌到散文,从散文到小说再到传记,就像徐志摩在他的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所说的一样:“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一个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了恼了它,你怕说太谨慎了辜负了它”。我现在想写志摩,更确切地说,是想写志摩的散文,也正是这样的心理,即使如此,我还是打算尝试一番,就从前面提起的志摩笔下“自觉的艺术”说起吧。
读志摩的散文就像读他的诗,和诗一样有着或缓或急的节奏,和诗一样也有音节。如阮元在《文韵说》中提及的一样:“八代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顿挫抑扬,咏叹声情,皆有合乎音韵宫羽者,诗骚之后,莫不皆然……” 如果我这样说,还是不能让您感受到他散文的魅力,我们不妨一起回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志摩留下來的佳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之,我命,如此而已。”诵读起来,音节排列十分优美,细想去,连接起来的几个简单的文字,竟然有着直穿心底的细腻。这也难怪蔡元培说徐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
散文所讲究的是行散而神不散。读起徐志摩的文章你仿佛能感受得到他的不羁,放纵以及任性,故而觉得整体的文风很散,但因为情感的浇筑,这些散落在四处的枝节又重新聚合在了一起。就连他自己都说,做文章好比跑野马,一跑就是十万八千里,而且差不多没有一篇文章不跑。可是,你看他的那些文章,能让人愿意纠结结构的甚少,乐于传诵的却很多。例如:“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情感真挚且不矫揉造作。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胡适总结得最为贴切,他在《追悼志摩》中这样说道:“他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
志摩的散文难道都是顷刻而就的吗?或许不然。那些流泻于纸端的文字在成型之前,到底在他脑海当中盘旋了多久,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今天的我们无从考究。但是不得不说,过于丰富的词藻,太容易让人以为他的文章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平白惹来卖弄语言技巧的嫌疑。就像人们习惯因为一个演员较好的颜值而忽略了他/她的演技。说到这里,我想是可以和林徽因的文字一同说起的。读他们二人的文字,我常常是要读完一遍再返回去读第二遍,才能够有些略微深刻的体会。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看他们的文字时,更加佩服他们对于语言的掌控能力——情感一层深似一层,语言被把玩地有趣而自然。我想这正是应了徐志摩在《轮盘集》的自序中说的一句话:我敢说我确是有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的一个人。正因为把文章看得无比重要,所以不会随便用什么信手拈来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情感,这恐怕是每一个理想主义的优点也是弊病。否则徐志摩也不会常自谓:在鼻头上扭了好半天,结果还是没有结果。冰心也不会在她的《繁星·春水》中说:“最沉默的一刹那顷/是提笔之后/下笔之前”。因此,提及徐志摩,每每有人跟我说,流于形式,华丽词藻的堆砌这类话时,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才情就忽略了他情感,不能因为他美丽的外壳忘记了他的内里,一时的不理解,或许只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他,不够懂他。等你懂他的时候,再去看他的诗歌,他的散文,也会想梁实秋说的一样以为,徐志摩就是一团火炬,可以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韩石山在《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一文中,对于徐志摩的评价也就不足为怪了: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再会,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