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初学者而言,想自己搭配饵料是很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是初学者。初学者在判断鱼情水情方面是“小白”,在了解饵料的性状属性方面是“小白”,在如何利用手上现有的饵料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上无疑也是“小白”。既然这样,作为一个初学者,要想自己去配制饵料,就只能凭感觉了。
其实我还想说的一个问题是:钓鱼干吗要强调如何配制饵料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任何一款商品饵都是厂家按成品标准设计的。也就是说,你所用的每一款商品饵都可以独立使用。既然这样,干吗要再配制一次?我想这是因为你们看了很多大师的开饵视频。那些大师钓鱼时都会把N种饵料掺到一起来使用。这种视频看多了,小白们就会形成一种印象:饵料需要搭配才好用。其实不然。
那么,饵料到底需不需要搭配着用?有的时候,我们确实有必要将饵料搭配着用。哪些情况需要搭配使用呢?我来作简要的说明。虽说鱼饵在设计之初都是按照直接使用的标准来执行的,完全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这款鱼饵肯定具有极强的广谱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缺乏了针对性。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种鱼情。于是,某款鱼饵的效能在针对某些鱼情水情时便无法百分之百发挥出来,可能达不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做一些变化的话,效果可能就会更进一步,办法就是用其他饵料补充这款饵料的缺陷,这就是搭配。
搭配鱼饵应该是一种更加精益求精、更加高级的用饵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没有固定公式,就像你从新疆去北京,我从黑龙江去北京一样,我们的途径、交通方式不同,但都能到达同一目的地。
鱼饵的搭配方式同样因人而异——根据你自己的用饵特点和鱼情来选择两种以上的鱼饵进行搭配,最终达到增加鱼获的目的。很可能两个人在同一水域钓同一种目标鱼,但由于思路不同,导致用饵搭配也不同,但是鱼获却都很喜人。
鱼饵搭配没有具体的办法,它是钓鱼人根据自己对鱼情的判断,以自身丰富的用饵经验来确定的应对鱼情的简捷高效的办法。有了这个基础,不管你用“龙王恨”“化氏”,还是“老鬼”,都能根据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搭配方式。
饵料搭配的所谓思路,上一句话已经说出了答案——根据需要。
那么,在具体的鱼情面前到底需要怎样的鱼饵?新手小白们对这个问题肯定一无所知,既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何谈搭配?
新手在搭配鱼饵之前首先想到的不是为什么要搭配,而是在想怎么搭配才好用,把哪几种饵料搭配起来鱼才爱吃。有这种想法的钓友无疑走进了鱼饵制胜的误区。
要知道,鱼饵的成分远没有鱼饵的状态重要。说起鱼饵状态,很多人首先想到“雾化”一词。其实,鱼饵的状态远不只有“雾化”,还可以是水溶状态,也可以是脱落状态等,这些不过是鱼饵物理状态崩解的不同的表现形式。鱼饵的状态还应该包括比重、颜色、大小、硬度、形状等。
说到这里,你想让你的鱼饵达到哪种状态,是不是已经有点思路了?
话题继续,除了上述状态,还要不要兼顾其他?比如闹小鱼时,粉饵不留窝,要不要兼顾诱钓结合?要的话,可不可以加点酒米作为残留存在,起持续诱鱼的作用?如果饵料的比重小了,在调钓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适当加大饵料的比重?如果是,又该怎样加大饵料的比重?加酒米行吗?不加酒米行吗?有没有别的替代品?没有就不钓鱼了?我曾把沙子加到饵料中达到了增加饵料比重的目的,不管这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饵料搭配,但我的目的达到了,鱼也钓到很多。饵料过稀时,我甚至用钓位后面的干土收水,不但没耽误鱼饵的使用,还非常好用呢。
如此说来,饵料搭配有规律吗?似乎没有规律。只要满足需要,就能达到目的。
关于饵料搭配,还有大量的配方“学说”。配方、配方,为人师者公布一个个“秘方”,学习者拿小本记录着、到水边实践着,热衷于配方的钓鱼者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形成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带动了一部分人的经济利益——一旦牵扯到经济利益,既得利益者们就心照不宣了。于是,鱼饵配方被炒得越来越神秘。
什么叫配方?一说起“配方”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药。同样的方子,大夫针对不同的病人,在用药剂量上和品类上都会有一些调整,因为在中医的眼里,没有两个病人的病情是绝对相同的。那么,鱼情就会绝对相同?不管你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春天还是秋天,一个方子能通杀南北、闯荡四季?我不信有这种“灵丹妙药”。真有的话,早就有鱼饵厂家把成品推出来了,一种饵料既省时省力,又简单实用,岂有不占领市场的道理?
最后,我给迷信配方的钓鱼人提个醒,鱼饵搭配确实有用,但用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尤其不能盲目相信。我见过网上的配方,里面有好多种鱼饵,这种配方的效果可想而知。请想一下:品种很多,说明单种饵料的比例很小,这是不是意味着作用也很小?
还有,性状相同或者相似的饵料出现两次以上的意义何在?比如腥饵,用两种以上的腥饵,会得到两倍以上的腥度?显然不能,只能得到一大份腥而已。既然这样,又何必把二者搭配在一起?一种就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