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信阳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现状,对信阳市农村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生态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3-286-03
1信阳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现状
信阳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推进节能减排为中心,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着力放大和提升信阳城市及农村生态环境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 “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 “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等荣誉。这些成绩与全市坚持不懈抓城市及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
1.1严控工业“三废”污染,强化农业污染源监管
信阳市及县区农业、环保主管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向农村排放,加强对本辖区内农产品产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管,严禁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气、废水、废油、固体废物等,严禁直接把城镇垃圾、污泥直接用作肥料,严禁在农产品产地堆放、贮存、处理固体废弃物。在农产品产地周边堆放、贮存、处理固體废弃物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农产品产地污染。积极引导小微企业聚集发展,完善排污综合治理设施。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依法“取缔关停一批、淘汰退出一批、限期治理一批”,严格控制新上污染企业,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
1.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农业自身污染是危及农村环境的原因之一,为此信阳市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减轻农业自身污染,积极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一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部门切实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饵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化肥、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于肥料或造田。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禁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有害农业投入品的处罚力度,营造生产、销售和使用安全农业投入品的良好氛围。二是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全面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面积达60万hm2 。鼓励农民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0.5万hm2。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发展畜禽清洁养殖。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及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等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四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力度,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普及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1.3开发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抓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信阳市各级农村能源环保部门抓住中央投资农村沼气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及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资源,目前已建户用沼气19.2万户,大中小型沼气工程2 970处,新增沼气用户21.5 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4%,年提供清洁能源0.6亿m3,年节能1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t。此项措施对农村节能减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发展、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林草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等多方面都具有显著作用。同时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在农村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在有资源的地方推广风能、地热能利用技术。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开展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发展农村沼气,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农膜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引导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08 mm的地膜,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1.4保护农业野生植物,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信阳市农业野生植物种类是河南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6年以来,信阳市新县、平桥区、商城、罗山等4个县区在本区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立项,先后建成6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分别是新县吴陈河乡野生莲、新县新集镇野生兰花、商城金刚台乡野生大豆、平桥区邢集镇野生大豆、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野生猕猴桃和罗山县朱堂乡的野生金荞麦项目,保护区总面积266.7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7.3 hm2,总投资590万元,其中新县野生莲、平桥区野生大豆、商城野生大豆项目已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信阳市平桥区对野生猕猴桃资源实施开发性保护,将保护区与当地生态示范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能源环保培训、休养设施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考察、学习、旅游、休闲的同时接受和资源生态保护教育,提升了资源保护效果和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积极防范外来生物入侵,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防治研究试点。如组织了水花生铲除专项行动,重点在河道及周围铲除水花生350 hm2。
1.5推进生态示范县、乡镇、村建设,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信阳市抓住生态示范市建设机遇,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县、乡镇、村建设,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建设方案,细化建设指标,落实具体责任,严格奖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12月底,信阳市共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共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这些自然保护区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市、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2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5个省级生态乡镇、137个省级生态村,不仅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并且在数量上、比例上都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共实施了50多个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累计投入8 000多万元,集中整治了50多个乡镇的生活污水和2个乡镇生活垃圾,使3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1.6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信阳市拥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已建成一批示范乡镇、村。2013年,商城伏山乡里罗城村、平桥区五里办事处郝堂村、新县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等3个村向国家农业部申报了全国“美丽乡村”试点,已被列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信阳市农业局2014年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建设内容与目标及保障措施,同时还制定下发了作方案,决定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组织开展3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商城县在全市率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县建设“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力争三年内建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平桥区精心打造郝堂示范村,聘请了国内知名生态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提出了“让农村更像农村”的理念,通过修改建环保和生态设施,美化了村里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农民幸福的目标。
2信阳市农村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阳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村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几乎为空白,目前农村尚有80%以上的村庄没有使用卫生厕所;有80%以上的村庄的垃圾无人管理、随意丢弃;有80%以上的村庄污水没有处理设施、污水横流;有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每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相当于近140万农村人口每年产生污染物量。农村沼气普及率不到20%,发展空间还很大。60%的农作物秸秆没有被综合利用,任意堆放。还有很多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需要得到持久、有效保护,外来入侵生物对河道、农田的破坏仍很严重。全市农村化肥施用量平均为720 kg/hm2,总量是40万t,是2003年的2.6倍,农药施用量也有所增加,而农作物吸收率仅为30%~35%左右,流失的化肥、农药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这些不但使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切实改善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3加快推进农村生態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信阳是全国生态示范市,其优势、潜力和未来核心竞争力在生态。因此信阳要当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围绕这个目标,要找准着力点,更加重视农村污染减排和生态创建,继续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更多的“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让信阳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3.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问责机制
各级政府及环保、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实行农村环境质量首长负责制,纳入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严格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对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辖区农村环境质量恶化,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3.2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结构优化
在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制定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组织实施生物工程,如推广秸秆气化、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培育生态产业等。积极开展节约化、清洁化生产,发展节地、节水、节药、节肥的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3.3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污染治理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防治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及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有序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3.4严格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行为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察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去、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察。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建设。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向农村倾倒垃圾、废弃物,人为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以及违规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等环境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
3.5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一旦受污染和破坏,最终受害者是农民自己。环境往往具有不可修复性,一旦受到污染破坏,还会殃及子孙后代。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任重道远,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向农民广泛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污染防治的方法、措施。重视农村素质和科技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公共意识和文明修养,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进而增强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佟庆远.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生态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3-286-03
1信阳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现状
信阳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推进节能减排为中心,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着力放大和提升信阳城市及农村生态环境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 “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 “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等荣誉。这些成绩与全市坚持不懈抓城市及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
1.1严控工业“三废”污染,强化农业污染源监管
信阳市及县区农业、环保主管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向农村排放,加强对本辖区内农产品产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管,严禁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气、废水、废油、固体废物等,严禁直接把城镇垃圾、污泥直接用作肥料,严禁在农产品产地堆放、贮存、处理固体废弃物。在农产品产地周边堆放、贮存、处理固體废弃物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农产品产地污染。积极引导小微企业聚集发展,完善排污综合治理设施。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依法“取缔关停一批、淘汰退出一批、限期治理一批”,严格控制新上污染企业,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管。
1.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农业自身污染是危及农村环境的原因之一,为此信阳市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减轻农业自身污染,积极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一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部门切实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饵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化肥、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于肥料或造田。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禁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有害农业投入品的处罚力度,营造生产、销售和使用安全农业投入品的良好氛围。二是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全面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面积达60万hm2 。鼓励农民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0.5万hm2。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发展畜禽清洁养殖。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及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等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四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水域环境监测力度,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普及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1.3开发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抓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信阳市各级农村能源环保部门抓住中央投资农村沼气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及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资源,目前已建户用沼气19.2万户,大中小型沼气工程2 970处,新增沼气用户21.5 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4%,年提供清洁能源0.6亿m3,年节能1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t。此项措施对农村节能减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发展、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林草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等多方面都具有显著作用。同时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结合退耕还林项目在农村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在有资源的地方推广风能、地热能利用技术。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开展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发展农村沼气,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农膜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引导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08 mm的地膜,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解决农田“白色污染”。
1.4保护农业野生植物,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信阳市农业野生植物种类是河南省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6年以来,信阳市新县、平桥区、商城、罗山等4个县区在本区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立项,先后建成6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分别是新县吴陈河乡野生莲、新县新集镇野生兰花、商城金刚台乡野生大豆、平桥区邢集镇野生大豆、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野生猕猴桃和罗山县朱堂乡的野生金荞麦项目,保护区总面积266.7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7.3 hm2,总投资590万元,其中新县野生莲、平桥区野生大豆、商城野生大豆项目已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信阳市平桥区对野生猕猴桃资源实施开发性保护,将保护区与当地生态示范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能源环保培训、休养设施有机结合起来,使人们考察、学习、旅游、休闲的同时接受和资源生态保护教育,提升了资源保护效果和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积极防范外来生物入侵,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防治研究试点。如组织了水花生铲除专项行动,重点在河道及周围铲除水花生350 hm2。
1.5推进生态示范县、乡镇、村建设,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信阳市抓住生态示范市建设机遇,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县、乡镇、村建设,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建设方案,细化建设指标,落实具体责任,严格奖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12月底,信阳市共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共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这些自然保护区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市、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2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5个省级生态乡镇、137个省级生态村,不仅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并且在数量上、比例上都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共实施了50多个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累计投入8 000多万元,集中整治了50多个乡镇的生活污水和2个乡镇生活垃圾,使3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1.6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信阳市拥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已建成一批示范乡镇、村。2013年,商城伏山乡里罗城村、平桥区五里办事处郝堂村、新县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等3个村向国家农业部申报了全国“美丽乡村”试点,已被列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信阳市农业局2014年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建设内容与目标及保障措施,同时还制定下发了作方案,决定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组织开展3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商城县在全市率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县建设“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力争三年内建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平桥区精心打造郝堂示范村,聘请了国内知名生态专家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提出了“让农村更像农村”的理念,通过修改建环保和生态设施,美化了村里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农民幸福的目标。
2信阳市农村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阳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村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几乎为空白,目前农村尚有80%以上的村庄没有使用卫生厕所;有80%以上的村庄的垃圾无人管理、随意丢弃;有80%以上的村庄污水没有处理设施、污水横流;有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每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相当于近140万农村人口每年产生污染物量。农村沼气普及率不到20%,发展空间还很大。60%的农作物秸秆没有被综合利用,任意堆放。还有很多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需要得到持久、有效保护,外来入侵生物对河道、农田的破坏仍很严重。全市农村化肥施用量平均为720 kg/hm2,总量是40万t,是2003年的2.6倍,农药施用量也有所增加,而农作物吸收率仅为30%~35%左右,流失的化肥、农药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这些不但使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切实改善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3加快推进农村生態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信阳是全国生态示范市,其优势、潜力和未来核心竞争力在生态。因此信阳要当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围绕这个目标,要找准着力点,更加重视农村污染减排和生态创建,继续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更多的“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让信阳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3.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问责机制
各级政府及环保、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实行农村环境质量首长负责制,纳入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开展农村环境质量严格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对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辖区农村环境质量恶化,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3.2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结构优化
在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制定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组织实施生物工程,如推广秸秆气化、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培育生态产业等。积极开展节约化、清洁化生产,发展节地、节水、节药、节肥的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3.3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污染治理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防治设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及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有序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3.4严格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行为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察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去、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察。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建设。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向农村倾倒垃圾、废弃物,人为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以及违规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等环境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
3.5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一旦受污染和破坏,最终受害者是农民自己。环境往往具有不可修复性,一旦受到污染破坏,还会殃及子孙后代。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任重道远,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向农民广泛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污染防治的方法、措施。重视农村素质和科技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公共意识和文明修养,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进而增强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佟庆远.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