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变化。近些年,旧工业区改造悄然兴起,人们将视线逐渐关注于旧工业区改造,本文主要基于旧工业区改造中景观空间体验设计,来进行探讨与研究关于景观空間体验的意义,景观体验的概念及特质,景观体验的个体感知与社会认同,景观体验的设计手法等,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更好的进行景观体验这一理论的阐述与分析。作为人居环境重要的载体,景观是营造人居环境的基础,研究体验着如果感知景观、了解景观,是设计者首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 景观空间; 景观体验 ; 景观感知
1、旧工业区改造景观
随着城市产业的发展,新型产业不断涌现,工业用地中的建筑形态及用地性质则会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传统工业遗迹越来越具有“化石标准”的意义,传统工业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价值大大增加。生锈的铁板,破旧的管道和厂房等被加以利用,改造设计,饱含技术之美。作为近现代城市发展的见证,工业设施建造所应用的材料,造就的场地肌理和结构形式与古代宫殿、城池和庙宇一样成为历史文化印记,存在于城市中,昭示着城市的发展变化。[1]
而如何让人们能与场地发生联系,如何将这一份工业文化遗产打造成与现代城市接轨的形态,如果营造场所体验,则是旧工业区改造中所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旧工业区景观改造索要遵循的最大原则是尽量在不破坏场地原有肌理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
2、旧工业区改造景观体验感知
景观体验可谓人们对景观认知的一种本能。身体通过不断地移动来感知环境,当同等的生命力量反馈回来时,就会直接震撼人的心灵,这就是体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人对景观的体验首先从视觉开始的, 通过视觉体验到景观所具有的形状、尺度、色彩、肌理等。然而, 视觉仅仅是景观体验的起点, 决不是全过程, 更不是目标。景观体验不但是视野所及区域的体验,还包括身体各种感官的共同体验相互作用,旧工业区改造所营造的景观氛围,则是要向体验者传达工业文化历史感,让体验者身处其中,眼观工业构筑与建材,手抚铁板锈迹斑斑,耳听绿枝间小鸟啼叫,都是景观体验的人体感知,这些元素一起,构成体验者的全部感知。
景观体验最小单位是个体,景观体验的个体感知最关键的部分则是景观给体验者带来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景观场景感。景观体验还需得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研究景观中群体活动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景观体验的社会认同,不是一个固定的或单一的实体,而是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趋向和一个过程。[2]
3、旧工业区景观体验的案例研究
中山市岐江公园前身为粤中造船厂,工业遗产改造没有走之前的彻底拆除重建的路线,也没有绝对保守的保留遗址和恢复原貌,而是适度保留了有景观价值的厂房和机器,并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新的形式来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功能,既赋予场所新的血液,又凸显了场所的工业特质,向人们讲述着工厂的记忆。亲水、保护生态是岐江公园的特色之一,因此延续了驳岸和水体的基本形式,厂区内遗留的工业零部件和生产机器,它们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工业特质。对些构造物和机器有选择的进行保留,并结合场地的改造,成为场所中重要的景观元素,植染着场所的气氛。
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迎合现代人对审美价值和功能需求的变化,所以我们将最能体现场所特点的构筑物最大限度的保留,并对原有的形式进行修饰,创造出新的景观形式,更艺术化的让游客感受到当时工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展现了场所的内涵和价值。船坞将钢架结构的船玛作为船厂的纪念物保留,在船坞中插入公共设施和游船码头,新旧设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形成过去与现代鲜明对比的景观效果。
设计者把对场所精神的诠释转换成了设计语言,运用米字结构、直线、方形和重复的秩序等景观形式,为游人的体验提供了再生的空间,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再生。
4、结论(景观体验的意义)
以体验为核心进行景观规律的研究,目的是探求不同景观场景与体验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景观的最终形态提供依据和帮助。体验研究是对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某个现象的研究;是对人在景观中活动方式和方法的研究,而不是对景观静态形式和空间的研究。研究的主体和重点是景观与体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即揭示景观形式和空间与景观互动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的范围和主体始终围绕“活动者”展开。
景观不是绿化堆砌的代名词,也不是盲目的绿色铺满,景观需要考虑使用者的体验,考虑景观如何与使用者互动,发生联系。以文化历史为主体的景观项目,修复和更新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体验空间,深入挖掘设计场所所具有的特性,然后将其更好的变现出来。
任何现象都是扑朔迷离的, 只有抓住事物本质, 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人们对景观物境、情境、意境这三个层面的体验过程中有时可能是不完整的, 有时又是循环反复的。无论是哪个层次,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都要充分把握好审美者景观体验过程的复杂性, 以此作为景观设计的指导, 使物尽其貌, 景尽其态, 人尽其兴, 尽可能地使人从各个层面获得完整的景观体驗。同时, 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的景观审美体验过程中, 从最初的景观形式设计到最终的景观意境创造, 是审美者和设计者相互影响制约、不断交流对话的体验过程。审美者的景观体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师所能做的就是提供这些景观体验的潜在可能性, 找回人性中的真善美, 体现人类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完善结合的情怀, 使人们获得多层次的体验, 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与自信。
[参考文献]:
[1] 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余洋.陆诗亮.景观体验设计与方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3] 王芳.徐和平.景观·体验·设计[A].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04.
作者姓名:张嘉丽(1993.~); 性别:女; 籍贯:山西省运城市;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历(2014级硕士);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 景观空间; 景观体验 ; 景观感知
1、旧工业区改造景观
随着城市产业的发展,新型产业不断涌现,工业用地中的建筑形态及用地性质则会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传统工业遗迹越来越具有“化石标准”的意义,传统工业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价值大大增加。生锈的铁板,破旧的管道和厂房等被加以利用,改造设计,饱含技术之美。作为近现代城市发展的见证,工业设施建造所应用的材料,造就的场地肌理和结构形式与古代宫殿、城池和庙宇一样成为历史文化印记,存在于城市中,昭示着城市的发展变化。[1]
而如何让人们能与场地发生联系,如何将这一份工业文化遗产打造成与现代城市接轨的形态,如果营造场所体验,则是旧工业区改造中所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旧工业区景观改造索要遵循的最大原则是尽量在不破坏场地原有肌理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
2、旧工业区改造景观体验感知
景观体验可谓人们对景观认知的一种本能。身体通过不断地移动来感知环境,当同等的生命力量反馈回来时,就会直接震撼人的心灵,这就是体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人对景观的体验首先从视觉开始的, 通过视觉体验到景观所具有的形状、尺度、色彩、肌理等。然而, 视觉仅仅是景观体验的起点, 决不是全过程, 更不是目标。景观体验不但是视野所及区域的体验,还包括身体各种感官的共同体验相互作用,旧工业区改造所营造的景观氛围,则是要向体验者传达工业文化历史感,让体验者身处其中,眼观工业构筑与建材,手抚铁板锈迹斑斑,耳听绿枝间小鸟啼叫,都是景观体验的人体感知,这些元素一起,构成体验者的全部感知。
景观体验最小单位是个体,景观体验的个体感知最关键的部分则是景观给体验者带来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景观场景感。景观体验还需得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研究景观中群体活动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景观体验的社会认同,不是一个固定的或单一的实体,而是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趋向和一个过程。[2]
3、旧工业区景观体验的案例研究
中山市岐江公园前身为粤中造船厂,工业遗产改造没有走之前的彻底拆除重建的路线,也没有绝对保守的保留遗址和恢复原貌,而是适度保留了有景观价值的厂房和机器,并注入新的设计元素、新的形式来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功能,既赋予场所新的血液,又凸显了场所的工业特质,向人们讲述着工厂的记忆。亲水、保护生态是岐江公园的特色之一,因此延续了驳岸和水体的基本形式,厂区内遗留的工业零部件和生产机器,它们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工业特质。对些构造物和机器有选择的进行保留,并结合场地的改造,成为场所中重要的景观元素,植染着场所的气氛。
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的迎合现代人对审美价值和功能需求的变化,所以我们将最能体现场所特点的构筑物最大限度的保留,并对原有的形式进行修饰,创造出新的景观形式,更艺术化的让游客感受到当时工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展现了场所的内涵和价值。船坞将钢架结构的船玛作为船厂的纪念物保留,在船坞中插入公共设施和游船码头,新旧设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形成过去与现代鲜明对比的景观效果。
设计者把对场所精神的诠释转换成了设计语言,运用米字结构、直线、方形和重复的秩序等景观形式,为游人的体验提供了再生的空间,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再生。
4、结论(景观体验的意义)
以体验为核心进行景观规律的研究,目的是探求不同景观场景与体验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景观的最终形态提供依据和帮助。体验研究是对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某个现象的研究;是对人在景观中活动方式和方法的研究,而不是对景观静态形式和空间的研究。研究的主体和重点是景观与体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即揭示景观形式和空间与景观互动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的范围和主体始终围绕“活动者”展开。
景观不是绿化堆砌的代名词,也不是盲目的绿色铺满,景观需要考虑使用者的体验,考虑景观如何与使用者互动,发生联系。以文化历史为主体的景观项目,修复和更新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体验空间,深入挖掘设计场所所具有的特性,然后将其更好的变现出来。
任何现象都是扑朔迷离的, 只有抓住事物本质, 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人们对景观物境、情境、意境这三个层面的体验过程中有时可能是不完整的, 有时又是循环反复的。无论是哪个层次,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 都要充分把握好审美者景观体验过程的复杂性, 以此作为景观设计的指导, 使物尽其貌, 景尽其态, 人尽其兴, 尽可能地使人从各个层面获得完整的景观体驗。同时, 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的景观审美体验过程中, 从最初的景观形式设计到最终的景观意境创造, 是审美者和设计者相互影响制约、不断交流对话的体验过程。审美者的景观体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师所能做的就是提供这些景观体验的潜在可能性, 找回人性中的真善美, 体现人类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完善结合的情怀, 使人们获得多层次的体验, 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与自信。
[参考文献]:
[1] 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余洋.陆诗亮.景观体验设计与方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3] 王芳.徐和平.景观·体验·设计[A].城市规划与环境建设,2004.
作者姓名:张嘉丽(1993.~); 性别:女; 籍贯:山西省运城市;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历(2014级硕士);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