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群体突发过敏性哮喘事件的调查,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科学处置此类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9月宁夏各医院就诊的2709例哮喘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印迹法检测和气象学资料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09例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占67.1%),男女比例为2.06:1.就诊患者发病初期均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大部分有流泪现象,继而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和哮喘,个别患者症状严重,出现发绀和意识模糊.过敏性鼻炎病例数与哮喘样症
【机 构】
: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75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群体突发过敏性哮喘事件的调查,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科学处置此类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9月宁夏各医院就诊的2709例哮喘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印迹法检测和气象学资料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09例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占67.1%),男女比例为2.06:1.就诊患者发病初期均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大部分有流泪现象,继而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和哮喘,个别患者症状严重,出现发绀和意识模糊.过敏性鼻炎病例数与哮喘样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s=0.63,P< 0.05).病例组蒿草过敏原阳性占比高于无哮喘症状患者(P<0.01).2655名患者(占98.01%)表示自己的哮喘症状与近几天的天气有关,风起时出现哮喘症状,风停时症状减缓.结论 综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描述和气象学分析,判定该起事件是由天气的骤变,气流变化致空气传递矮豚草、蒿草或小麦等植物花粉引起的过敏性哮喘事件.为避免此类事件继续发生,应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异常环境下的个人防护.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尘肺病患者反复住院期间心理体验,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和有效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1-12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住院治疗的1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化个人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患者对尘肺病的认识不足;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较为突出;患者社会支持度不高;患者因反复多次住院导致经济困难;患者对未来便捷的医疗救治体系期望迫切.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职业性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区制定尘肺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9-2019年崇明区职业性尘肺病病例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病种构成、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发病年份以及行业、规模、工种分布情况.结果 1959-2019年369例尘肺病病例中电焊工尘肺167例(占45.26%),矽肺145例(占39.30%);以男性为主,有359例(占97.29%).尘肺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53±9.02)岁,平均接尘工龄(22.78±10.39)年.369例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特征,为严重精神障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梳理上海市2012-2018年10620起经应急处置的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分析不同患者、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应急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 2012-2018年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应急事件共10620起.其中男性5745起(占54.09%),女性4875起(占45.91%);年龄为16~98岁,平均年龄(52.38±13.08)岁;贫困人员占3243起(30.54%),非贫困占7377起(69.46%).106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性能和防护现状,保障医护放射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40家医疗机构的167台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监测.结果 医疗机构的检测合格率为87.5%(35/40),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88.0%(147/167).骨密度仪、DSA、X射线摄影机合格率较高,CT机、X射线透视机合格率较低(P<0.05).143间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但是存在泄漏点,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监
目的 探讨职业性低浓度苯暴露对工人血常规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家涉苯企业677名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按照是否接触低浓度苯,分为暴露组(n=268)和对照组(n=409),按照倾向值匹配法进行1∶1配对,比较匹配后两组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异常检出率,同时分析不同接苯工龄暴露组的血常规结果.结果 5家涉苯企业27个检测点苯的检测浓度合格率均为100%.两组对象匹配成功244对;匹配前,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人员所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
目的 构建用人单位呼吸防护用品配置与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全面评估用人单位呼吸防护用品是否得到合理使用.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建立初步指标体系,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和分析修正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第一轮咨询建立了初始指标体系框架的4条一级指标和25条二级指标,结合专家意见,按照变异系数等指标的纳入标准,删除不符合条件的二级指标4项(防护用品配发现状、防护用品清洗后佩戴情况、防护用品相关违规处罚情况、使用知名品牌防护用品);通过第二轮咨询打分,最
目的 探讨职业照射对介入治疗医务人员生物学效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017-2020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873名介入治疗医务人员、548名隔室操作医务人员、433名放射工作岗位岗前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率检测、血细胞计数、眼科检查,并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介入治疗组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隔室操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组无着丝粒断片、双着丝粒体、染色体总畸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隔室操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介入治疗组眼晶
目的 调查制造业油漆工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现状,探讨其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内1家汽车制造厂、3家木质家具制造厂和1家船舶制造厂的639名油漆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WMSDs的患病情况,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造业油漆工WMSDs总患病率为37.4%,其中患病率最高的部位是颈部(20.7%),其次是足踝部(19.2%)、肩部(17.4%)和下背部(15.8%).
报道1例氯乙酸灼伤合并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目前对氯乙酸的毒性机理特别是致死机制仍然无明确阐述,亦无有效解毒剂.该病例提示,及时正确处理创面,重视氯乙酸的全身毒性,多学科协作,采取预防脑水肿、抗休克、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症综合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目的 回顾性分析1例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过程,以提高职业病诊断水平.方法 在患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医师在卫生行政及监督部门的协助下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多次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职业接触史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做出职业病诊断结论.结果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为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氯乙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认为二氯乙烷是损伤患者的重要神经毒物,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脑病的诊断结论成立.结论 进行职业病诊断时,职业病诊断医师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