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連浩特国际学院经贸系学生在蒙古国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文研究探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一个更适合二连浩特国际学院经贸系“2+2”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2+2模式”;问题;对策
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学校坐落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区。2012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国家计划内全日制本科学生。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立足二连口岸地缘优势,面向中蒙俄市场,为地方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以“重特色、国际化、专业口径宽、适宜能力强”为办学特色。学院成立以来,与蒙古各高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经贸系主要与蒙古国生命科技大学商贸学院(也称之为国立农业大学)建立了“2+2”联合办学机制。2015年8月,学院从经贸系送出23个学生去该校留学,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2017年7月这23名同学顺利取得了两所高校的双学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国际学院经贸系的蒙古族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前两年在本校学习,后两年则在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读本科。本文研究首先有助于经贸系的学生去蒙古国之前掌握基里尔文专业术语和用法,不仅可以用汉语和传统蒙语听专业课之外,还可以用蒙古国蒙语听课交流。其次,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蒙古国大学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国外上课的环境。
本人从毕业的往届学生和刚去蒙古国的学生了解到,虽然我校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给这些两年后去蒙古的学生开设了新蒙文(基里尔文)课程,然而大部分同学上专业课时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一、不能快速适应上课方式和模式,老师上课时听不懂专业用语;二、不能快速做笔记;三、由于语言上的不通,出现了听课时将学习内容先翻译成汉语再翻译成新蒙文或者先翻译成旧蒙文再翻译成新蒙文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学校应该从教学模式上做改革。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留学生活和学习。具体建议和措施如下:
一、语言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对留学生的培养模式研究得到一些启发和想法,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对留学的学生进行留学前的培训和指导。从国内教师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国内和蒙古国外教两国教师的交流合作模式。通过访谈、观察了解历年在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学习过的我校学生以及正在那里学习的学生,以及授课老师了解的实际情况,两个学校的老师和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在培养方面应该做哪些改进。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时要求,从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聘请专业必修课老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理论,让学生提前适应国外上课模式。虽然学院从大一开始给这些学生们开设了新蒙文课程但是两年的时间比较短,语言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出国之后还需不需要进行语言培训有待商讨。
二、专业课方面
去蒙古国之前学好专业基础课更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理论。聘请蒙古国老师或专家前来给学生们讲专业课或者进行辅导培训,多增加合作和交流,两国老师在专业课、专业术语方面合作写参考书和资料。
三、年限方面
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2+2”模式,灵活掌握联合办学机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针对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采取“2+2”模式,针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选择“3+1”模式,也就是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蒙古国留学,这样给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留些缓冲的余地,不至于有些学生还没学好基础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出国留学。
四、结语
这次教学模式改革可以给国内与蒙古国高等院校交流合作提供一个好的借鉴和参考资料,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案例。不仅对我们系也对学院其他系“2+2”或者“3+1”联合办学模式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关于研究蒙古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学汉语的研究比较多,由于国内大学与蒙古国高等院校合作的比较少,相关研究和能够被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和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文献涉及到本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还有一点就是聘请蒙古国老师在国内授课时还要考虑培养方案和经费方面的问题,这个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gou.com/v63199864.htm?fromTitle=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
关键词:“2+2模式”;问题;对策
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二级学院。学校坐落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区。2012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国家计划内全日制本科学生。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立足二连口岸地缘优势,面向中蒙俄市场,为地方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以“重特色、国际化、专业口径宽、适宜能力强”为办学特色。学院成立以来,与蒙古各高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经贸系主要与蒙古国生命科技大学商贸学院(也称之为国立农业大学)建立了“2+2”联合办学机制。2015年8月,学院从经贸系送出23个学生去该校留学,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2017年7月这23名同学顺利取得了两所高校的双学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国际学院经贸系的蒙古族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前两年在本校学习,后两年则在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读本科。本文研究首先有助于经贸系的学生去蒙古国之前掌握基里尔文专业术语和用法,不仅可以用汉语和传统蒙语听专业课之外,还可以用蒙古国蒙语听课交流。其次,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蒙古国大学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国外上课的环境。
本人从毕业的往届学生和刚去蒙古国的学生了解到,虽然我校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给这些两年后去蒙古的学生开设了新蒙文(基里尔文)课程,然而大部分同学上专业课时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一、不能快速适应上课方式和模式,老师上课时听不懂专业用语;二、不能快速做笔记;三、由于语言上的不通,出现了听课时将学习内容先翻译成汉语再翻译成新蒙文或者先翻译成旧蒙文再翻译成新蒙文的现象。这些情况都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学校应该从教学模式上做改革。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留学生活和学习。具体建议和措施如下:
一、语言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对留学生的培养模式研究得到一些启发和想法,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对留学的学生进行留学前的培训和指导。从国内教师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国内和蒙古国外教两国教师的交流合作模式。通过访谈、观察了解历年在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学习过的我校学生以及正在那里学习的学生,以及授课老师了解的实际情况,两个学校的老师和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在培养方面应该做哪些改进。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时要求,从蒙古国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聘请专业必修课老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理论,让学生提前适应国外上课模式。虽然学院从大一开始给这些学生们开设了新蒙文课程但是两年的时间比较短,语言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出国之后还需不需要进行语言培训有待商讨。
二、专业课方面
去蒙古国之前学好专业基础课更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理论。聘请蒙古国老师或专家前来给学生们讲专业课或者进行辅导培训,多增加合作和交流,两国老师在专业课、专业术语方面合作写参考书和资料。
三、年限方面
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2+2”模式,灵活掌握联合办学机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针对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采取“2+2”模式,针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选择“3+1”模式,也就是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蒙古国留学,这样给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留些缓冲的余地,不至于有些学生还没学好基础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出国留学。
四、结语
这次教学模式改革可以给国内与蒙古国高等院校交流合作提供一个好的借鉴和参考资料,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案例。不仅对我们系也对学院其他系“2+2”或者“3+1”联合办学模式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关于研究蒙古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学汉语的研究比较多,由于国内大学与蒙古国高等院校合作的比较少,相关研究和能够被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和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文献涉及到本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还有一点就是聘请蒙古国老师在国内授课时还要考虑培养方案和经费方面的问题,这个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gou.com/v63199864.htm?fromTitle=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