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之于形,感之于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x_com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浅轻波漫漫仙,袅袅《朱鹮》娓娓言。舞剧《朱鹮》犹如一副流动的画卷,让自然界的灵动跃然舞台;又如一首缱绻的诗歌,倾述着一场关于相依与守护的羁绊。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由上海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朱鹮》 第三度来到日本做纪念演出,这段“吉祥之鸟”的赞歌不断地刷新着它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剧院,走近了舞剧,爱上了朱鹮。美誉此起彼伏的背后,是一个值得去深入赏析与探讨借鉴的创作。
  美之于形——聆听肢体的言说
  无论时代与国界,舞蹈艺术都毫不掩饰的展现着对于将鸟类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偏爱。西有《天鹅湖》,东有《雀之灵》,而《朱鹮》的横空出世并未受制于经典作品的围障下,它凭借着对朱鹮形象的准确把握,结合对肢体表达的无限想象,创作出了只属于朱鹮的舞蹈肢体语言。比如演员将手放在头部代表羽冠,放置躯干间代表翅膀、羽毛;碎而巧的头部摆动模拟出朱鹮摆首时特有的神态和情感交流时的动态;腿部轻盈、灵巧的勾、伸、吸,将朱鹮在嬉戏时的“栖”“涉”“翔”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舞台上。用主演朱洁静的话说:“《朱鹮》的动作是细腻的,克制的”,这种细腻与克制正是源于朱鹮这种鸟类天性的敏感、多疑与多情。这一系列恰当而形象的肢体语言,首先吸引住了台下观众的眼睛,他们能很清晰的识别舞台上专属的肢体语言,也因此,接下来的剧情叙事就顺水推舟了。随着演员肢体表达的能力越来越强,肢体语言作为传递舞台信息的第一要素,是关乎舞蹈、舞剧如何更好的表達内容与立意的关键所在。对比当今国内其它的一些舞剧,很多创作者所抛给观众的动作语言可能过于晦涩,可能比较模糊,又或者是确实需要鉴赏者具备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认知才能读懂的舞蹈语言,这些都是让很多舞蹈艺术作品走向小众,变得短暂的原因。而在这方面,《朱鹮》的“准确易懂”,在注重“雅俗共赏”和“大众性”的创作上就是值得被借鉴的。并且它之所以能跨越政治与国界受到不同群体的喜爱,也离不开它对每一个动作表达的细致揣摩。
  《朱鹮》所带给观众最大的感官莫过于“美”了。整部舞剧对极致之美的展现毫不吝啬,小到一只朱鹮的动作动态,大到群鹮表演与舞美之间的动静相宜,都是值得去细细品味的。《朱鹮》的整个舞台成功营造的是“自然”与“自由”的气息,这都来自于导演在对于群舞群鹮的呈现设计上。群鹮大多以较规则的队形来出现,如整齐的一横排、一斜排或趋于规则的队形变化来展开,形式感非常强,而队列中每位群鹮的神态律动却又各有不同,这样规则与不规则的碰撞,正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写照:自然界中的鸟类群居生活多讲究的是集体行动一致,而在一致行动中却又各自为阵,《朱鹮》完美的展现了鸟类生活习性中的的纪律性与自由性。每当群鹮时刻,舞台上都是一片自由自如的大生态景观,观众们都仿佛置身于自然界中在近距离观察着。
  除此之外,舞台上能塑造出如此活灵活现的朱鹮,除了舞蹈本身,舞美的呈现方式也可圈可点。导演选择的表现主体是鸟类,鸟儿在舞台上的肢体表现是灵巧多动的,而纵观《朱鹮》的舞台创作不难发现,无论背景、灯光、道具,都是以简约、朴素、干净为大基调,仿佛置身水墨丹青中。就像简而不俗的树枝道具,远处静谧的山水轮廓等,如此以静衬动,更加烘托出了朱鹮的伶俐珍奇,也使整个舞剧散发着大气与敬畏。
  感之于意——传递普世的环保理念
  对于题材的选择,一直是关乎舞剧根基是否铸建牢固的重中之重。中国舞剧对历史题材的偏爱近年来尤为突出,导演佟睿睿则另辟蹊径,从时间的追述中挣脱出来,甚至跳出人类的话题,直面世界棘手的可持续发展的大主题。并通过选择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朱鹮作为舞剧表现的艺术形象,围绕动物与人类间世代羁绊的故事来丰满整个剧作,这在国内众多舞剧中,是独树一帜的。
  选择环境与发展作为主题去创作,优势不见得会在最开始体现,太多环保的命题都容易让人联想到说教与口号。但当舞蹈艺术与环保博弈时,不得不说是匠心独运。 它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用“潜移默化”和“以情感人”的方式发挥的淋漓精致。舞台上每一时刻和每一个角落的表演,都犹如阳光般慢慢透撒过林间的缝隙,悄无声息的深入、浸透着台下观众的心。《朱鹮》用柔美的舞蹈艺术方式,去探讨整个世界都在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它可能比任何一篇犀利呼吁环保的文章都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朱鹮》已从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舞剧,完全上升为了一部更加具有社会价值的艺术巨制。它直面残酷的现实,给观众,给当今时代的是触目惊心的警示,让人醒悟,让世界反思。而需要如此深刻的去传达这样的一个主题,光有立意是远远不够的,《朱鹮》的成功,还来源于舞剧导演看到了“悲剧”的力量。鲁迅先生发表于1925年2月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这样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朱鹮》所呈现的,即是将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观众看。当观众们还正沉浸在朱鹮的美与人类的和谐时,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漠然或直接或间接的将这一切美好推向坟墓,错愕与哀泣间,舞台上犹如“警钟长鸣”。从群鹮似仙的美好,到一只只在折翼中颤抖,捶死挣扎。前仆后继离去的朱鹮,也绝望的带走了它们和人类曾经的故事,和它们对人类的爱。此时的舞台用现代舞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无情与漠视,昔日绽放在舞台上的红脚尖已模糊,只剩下朱鹮褴褛的羽翼。枯垂的树枝将它们埋葬,灰暗冷寂的舞台祭奠着群鹮的离去。台下观众亲眼见证着从拥有到失去,从盛开到枯竭。生命的凋零是锥心的刺痛,这即是导演在用极致之美扣问灭绝之殇,用灭绝之殇呼吁永久的珍惜。
  幸运的是,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中日两国从1985年起共同保护朱鹮,签订《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让朱鹮得以繁衍。朱鹮的重生又重新点亮了舞台:当朱鹮干枯的身躯被定格在博物馆的展示柜中时,全场气氛压抑到了极点,随着回忆拉开尘封的过往,群鹮们再一次仙降舞台,失而复得的感动如同送给人类的一份奢侈礼物,观众的内心经历如同朱鹮们的劫后重生。此刻,每位观众手上都仿佛有了这样一根朱鹮羽毛,他们小心翼翼的捧着,感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受到了人类肩负责任的重量。
  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朱鹮》的成功是必然的。艺术创作对于真善美的追逐是永无止境的,但如何将这份真善美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永久去探讨与探索的事情。也希望《朱鹮》这只灵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在更多的地方、更多人的心里,留下它美丽的足记。
其他文献
【摘要】: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对当代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弗雷格的《论涵义和意谓》一文为线索,分析弗雷格的逻辑学思想,讨论弗雷格思想中涵义和意谓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其思想的重要性。  【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意谓  一、符号的涵义和意谓  首先,弗雷格在《概念文字》中利用“相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深受西方的影响,在与西方的碰撞下诞生的,并在“五四”启蒙运动中迅猛崛起,发展成壮观的大潮。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一脉,虽然屡受压制,处于边缘,但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没有断流。与之同步的浪漫主义小说理论批评,虽然还未形成概念明晰、逻辑严密的体系,但也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美学留下了丰富而又芜杂的“理论碎片”。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与理
期刊
【摘要】:今年年初网络上流行的“我可能X了假X”的句式让人们对于“假”有了新的用法。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究“假”的语义,主要从“假”的形容词属性,模糊性和等级性这三个方面具体解释这句话会有出其不意、难以言状、又随处可用的神奇效果的原因。本文研究发现,“假”是典型的非交际性形容词,且“假”具有的形容词的模糊性使得表达“我可能X了假X”这种复杂的心情非常合适。再者,“假”是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的等级性形
期刊
【摘要】:《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在侠义精神的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侠义的总体特征和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殊特征。  【关键词】:《水浒》;侠;侠义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着浓厚的侠义崇拜意识,自春秋战国以来,侠义之气一直绵延不绝。《水浒》在表现侠义精神的作品中很具代表性。  侠义,见义勇为,为国为民,舍死忘生。广义来讲,从王侯卿相到文弱书生,只要他们的
期刊
【摘要】:《熊猫史诗》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讲述人类与熊猫关系史的作品,作者方敏综合了多种文体,展现大熊猫300万年的物种演化史,深入发掘人与熊猫之间关系演变的真实历程,并且以此剖析人类介入大熊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的种种矛盾。通过对《熊猫史诗》生态文学探析,可观照出人与熊猫乃至自然的相处模式,以及探寻人类在自然界真正所处的位置。  【关键词】:《熊猫史诗》;生态文学;矛盾  《熊猫史诗》为生态文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同胞》立意在题,顾名见意,以“同胞”主题为小说 的构筑,直奔世界视野下的民族认同主题,作为一部移民小说,《同胞》的政治哲学体现在其所包含的三个主题:一、移民,华人家庭与美国纽约这一共同体之间产生冲突,不同的共同体来源始终是相互抵触的;二、身份主题和时空记忆的凝滞,华人 具有“根”的情结,为维持对远方家乡的记忆,不断重复过去、传统的追忆;三、 家族,一辈人与代代先人之
期刊
【摘要】:当人们在提及徐志摩时,总是会想到他的爱、美、自由,并论及他的爱情诗和爱情故事,研究其诗歌当中的性灵与飘渺美妙的音乐性特征,或是看其翻译作品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提及徐志摩的现实诗歌。本文主要通过对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中关于描写现实的诗歌进行赏析,来探求徐志摩在爱情与理想之外的现实视角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渴求,从不同角度揭示徐志摩的诗歌表意。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现实诗歌;现代社会 
期刊
【摘要】:象征手法本着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原则,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最经典且讨论最多的短篇小说之一。在《宠儿》叙事文本中,“树”被赋予了一种他们追求自由的希望与梦想。我们不难发现树的意象对文本的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学者林登.彼奇,荣格等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思考与研究,探索树的象征意义,并作为一种原型所传达出的一种信息。  【关键词】:《宠儿》;树;
期刊
《约伯记》是圣经智慧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可以当之无愧的与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并列为人类探索自生和宇宙奥秘的三部曲。”《约伯记》对后世文学影响十分巨大,包括现当代许多大文学家的作品,都能看到它的痕迹,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就是其中一员。“卡夫卡不仅身上流着希伯来人的血液,他的意识里也汹涌着希伯来圣经《约伯记》的思想感情。” [1]因此,如果对《约伯记》没有一
期刊
【摘要】: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菲茨杰拉德融入了其个人际遇与切身感悟,主要讲述来自美国的医生迪克·戴弗从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最终走向梦想破灭的过程。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以读者的立场去分析小说独具一格的叙事视角和匠心独运的文学价值,使作品,作者和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