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宗罪》系列图书的艺术手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uh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宗罪系列图书是王黎伟所著的悬疑小说,书中描写案件都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故事性、内容的想象力、人物心理描刻画、思想内涵及反思等方面对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案件;逻辑;社会
  《十宗罪》是蜘蛛写的系列悬疑小说,内容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书中介绍的每个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这本书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欣赏的片段,文学手法与技巧,我将在此讨论一下。
  首先,十宗罪的故事性极强。作者取材甚广,不断从生活中去寻找去积累素材。这本书里写了各式各样的人,警察,强奸杀人犯,毁容者,恋物癖,异装癖,非主流少年,碎尸凶手,流浪汉,卖肾的人,变态杀手,色狼,乞丐,精神患者,一天到晚跪在街头的人。有外表光鲜内心丑陋的,也有外面丑陋心地善良的,有高收入者也有社会底层的人,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的百姓,都是构成故事的因素。十宗罪通过专案组四个警察为线索来贯穿每个案件,每个案件又十分扑朔迷离,曲折却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者描写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也就是渗透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在文中没有铺张的描写,全是平静通俗易懂的语言。而这样的语调,就像一个温柔的人平静的诉说着可怕的遭遇。这样的镇定,比激动来的更加震慑人心。十宗罪描写的许多案件,都是新闻报道过的真实案例,如刁爱青碎尸案,蓝可儿事件,重庆红衣男孩案件。作者从社会中去取材,又给以艺术加工还原真实,令人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其中,跟着警察来了一场又一场曲折的冒险。
  其次,十宗罪中体现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第一,体现在作者描写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时候所运用的比喻手法。他用通俗自然而又细腻的笔锋去描写人物,将每次暗杀,每次犯罪都描写的像一幅画,美丽而忧伤。第二,作品的想象力体现在作者对于故事的编构中,之前已经提到,作者的故事取材于生活,而我们只了解故事的大致面貌,并不能还原整个细节,作者却懂得抓住故事的大体结构去编织细节,由点,到线,及面。对于许多新闻中取材的无头案件,作者皆以自己的想象来给故事一个巧妙的结尾,所有的线索承前启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看完咂舌。第三,作品的想象力体现在人物关系的编织上,数百个案件,数以千计的人物,巧妙编织,在每个案件中的十几个人中总能找到人物关系,而这种人物关系的编织想象又不失真实性和逻辑性。从这三点来看,十宗罪的想象力值得借鉴。
  第三,作者关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令人读完背后一冷,而又忍不住赞叹。书中描写的人大多是内心极其孤独而又变态的人,可这些也都是大多数人心中隐藏的另一个自我。每个人既有阳光也有灰暗的一面,作者将人性的阴暗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些为了钱而将新生婴儿做成琥珀的艺术家,他们不断纠结要不要做,最终,欲望还是战胜了理智。那些看到女人内心不断闪现淫秽念头的强奸犯,终于抵抗不住内心膨胀的野兽,而走向了罪恶的深渊。这些案件在描写他们犯罪之前,会先细腻的刻画罪犯的心理活动。作者将他们的内心挣扎,痛苦无助,软弱残暴全都体现出来,也转而将这个时代的诟病挑出,让人不寒而栗后,深深反省。
  第四,作者在文中不单单是描写罪恶,更多的是描写对罪恶的反思,以及生成罪恶的原因。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伤天害理的伤人案件时,总是对犯罪嫌疑人嗤之以鼻,恨不得砸鸡蛋吐唾沫,不停的责骂怨恨,可是谁又理解他们的内心呢。如果人生幸福,一帆风顺,没有别人强加的苦难和迫害,又有谁愿意犯罪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犯了罪的好人。买来被拐儿童将他们虐待致残而后逼迫他们乞讨的人,也许自己当年就是个被拐者,杀人的人也许是被别人逼迫的活不下去,才走此绝路;那些精神病人,自己也不愿去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没有人应该因为自身因素被原谅他们的犯罪事实,可是这个世界,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犯罪。十宗罪教会了我换位思考,教会了我们去领悟,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时代和环境所导致的原因。十宗罪也教会了我们同情和理解,同情那些罪犯,理解那些乞丐。那些强奸杀人犯,精神病,乞丐,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是我们的兄弟,父母,我们应当给予他们同情和理解,我们在关注强者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弱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内涵。作者把握了人们心里,去描写罪恶批判社会,激发人们的正义,同情心理。这本书堪称与主流文学想背离,但我认为它恰恰与主流文学想呼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流文学弘扬青春热血正能量,歌颂党与人民。而十宗罪恰恰与之相背离,书中描写了警察的集体贪污和官场的腐败黑暗,书中描写了城管的暴力执法和老百姓的软弱无助。书中暴露的全是在新闻联播里没有的东西,它带点主观的小情绪,客观的还原了那些事实真相,给人们心头猛然一击。它看似与主流文学想背离,是非主流的。可是试想,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不要乱丢垃圾,而垃圾也总会随手一扔。有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了一个挎着名牌包丰乳肥臀的女人,把星巴克的咖啡杯随手一甩,被一个环卫工人看到,环卫工人劝她说:小姐,以后不要乱扔东西了啊。结果被那个女人狠狠的瞪了一眼去讥讽他:我不扔垃圾哪有你们干活的位置?当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你眼前,当这样的故事深入你心,必定比每天背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好的多,你义愤填膺的看着这些,你心理有了情绪,愤怒,不爽,同情,等到下次换你拿着东西走到街上,估计就会下意识的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十宗罪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才得以畅销,得以深入人心。他的思想内涵不是批判社会上人人都去当个愤青,而是通过描写错误的犯罪心理来让人们意识到怎样去做正确的事情。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不在于楼房有多高,经济有多强盛,而在于有没有给社会最底层的人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国家的精神,并不是体现在假大空的高大上中,而是渗透于平民百姓的生活。只有真正的了解了生活,才能去谈发展。而生活是具有两面性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必定会有黑暗,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投射进来。作者专注于阴暗的角落和裂缝中的哀嚎呻吟,以平静的语调叙述着悲惨的故事,引发人民的同情,愤怒,和正义。歌颂好事不一定会让人做好事,而当人民去厌恶罪恶,才能做到真正的正义。况且,居安思危,这个社会并不是十全十美,它也漏洞百出,我们看清了这些漏洞,不去惧怕而继续向前走,这才是发展的勇气。所以我认为,十宗罪恰恰去印证了主流文学,他给人以黑暗恐惧,让人怀念太阳的温暖。这种反面激发,是许多正面学雷锋做好事的案例故事做不到的。同样,直面黑暗,也是我们现代很多人缺失的勇气。
  作者使用血迹斑斑的语言和锈迹斑斑的文字,从被人遗忘的天天踩着的铺石路下汲取营养,完成这部同时在天堂和地狱畅销的书。对黑暗的思索,他从未放弃。他写作的时候,头顶没有太阳,他坐在黑暗中,点燃了自己,借着微弱之光走进地狱深处。黑暗里有黑色的火焰,只有目光敏锐的人可以感受到,有时候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作者执笔为刀,雕刻出一朵朵绚丽的黑暗之花。(指导教师:陈丹)
  参考文献:
  [1] 王黎伟,十宗罪[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12月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今天所探讨的表演空间的问题仅限于表演者的空间问题,因为话剧有话剧舞台的空间特质,影视又有影视的独一无二的空间表现,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表演空间是表演者的私人空间,是自我的,独一的,别人所不能取代的。  【关键词】:表演;表演空间;体验  一、表演的空间问题  表演的空间问题对从来没有学习过表演的人来说是浑囤的,抽象的,这里面包括了成年人,也包括孩子。我们先说孩童。小孩子不懂表演,他们的游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安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计算机网络与攻防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描述的是网络通信的根本原理——TCP/IP协议以及在这个协议上出现的各种不安全的漏洞攻击和相应防御措施。  【关键词】: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网络攻防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在人类共享网络技术的利益之时,相伴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1],比如盗号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个别奇怪的案例——多重人格者。这个发现颠覆了人类的世界观。什么是多重人格?为什么会产生多重人格?它可以治疗吗?我们从多重人格者身上又能学会什么?  【关键词】: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性  如果你看到了某人突然鬼神附体,讲话的声音、语气与行为都改变了,不必害怕,这不是什么鬼上身,而是其出现了精神问题,是人格分裂后展现的是另一种人格而已。传统的观念认
期刊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从古流传至今的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通过简单介绍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以及在说明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之必要性,在警察应当干预并在反家庭暴力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认知下,从思想、执法行动和体制改革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反家庭暴力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反家暴法;警察干预;规范执法;体制改革  放眼全球,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家
期刊
【摘要】: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已经得到较多的应用,尤其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资料管理的不足,提高了资料管理的效率,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数字化资料管理方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图书资料管理;现实意义  如今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资料信息相比于前几年增长速度在加快,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
期刊
【摘要】:当我们探讨媒介融合时代用户的特点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还是本身就具备的但是由于技术限制但是被压抑了的需求。此外,关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媒介融合时代受众之间的区别,也需要明确界定。  【关键词】:媒介融合;受众;特点  (一)受众观念的时代转向  1.传统意义上的受众  “子弹论”或 “皮下注射论”是媒介发展早期的典型理论。人们普遍认为,受众是高度被动、完全
期刊
【摘要】:爱尔兰歌舞剧《大河之舞》自1995年在愛尔兰首都都柏林波音剧院进行首演后得到了不俗的反响,并开始了持续的世界巡演。其成功背后离不开作品对于艺术性的完成表达:多元融合的舞蹈、相得益彰的音乐、画龙点睛的舞美设计等让这部展现爱尔兰民族历史的歌舞剧以踢踏舞为主要舞蹈形式,结合吟唱、器乐等艺术表达形式而赢得了观众们的热捧。《大河之舞》不仅使其英文名称“Riverdance”成为英语词汇中一个崭新的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凸显了协商民主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协商民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协商民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编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要求编辑人员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中能够加强培养媒介素养,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本文先简要概述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面临的工作情况,并就应该如何培养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0.引言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时代对当前社会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
期刊
【摘要】:黑娃是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在小说中,黑娃从一个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渐渐变成一个维护者。黑娃的一生,是悲剧的,他始终都是一个人在“白鹿原”这个复杂的迷宫里跌跌撞撞的成长,改变。黑娃的人生悲剧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宗法观念“吃人”的本质。他的形象有深刻的美学意蕴,本文主要从勇敢鲁莽、自私、自卑三个性格来分析黑娃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黑娃;悲剧;性格  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