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宗罪系列图书是王黎伟所著的悬疑小说,书中描写案件都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故事性、内容的想象力、人物心理描刻画、思想内涵及反思等方面对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案件;逻辑;社会
《十宗罪》是蜘蛛写的系列悬疑小说,内容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书中介绍的每个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这本书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欣赏的片段,文学手法与技巧,我将在此讨论一下。
首先,十宗罪的故事性极强。作者取材甚广,不断从生活中去寻找去积累素材。这本书里写了各式各样的人,警察,强奸杀人犯,毁容者,恋物癖,异装癖,非主流少年,碎尸凶手,流浪汉,卖肾的人,变态杀手,色狼,乞丐,精神患者,一天到晚跪在街头的人。有外表光鲜内心丑陋的,也有外面丑陋心地善良的,有高收入者也有社会底层的人,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的百姓,都是构成故事的因素。十宗罪通过专案组四个警察为线索来贯穿每个案件,每个案件又十分扑朔迷离,曲折却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者描写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也就是渗透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在文中没有铺张的描写,全是平静通俗易懂的语言。而这样的语调,就像一个温柔的人平静的诉说着可怕的遭遇。这样的镇定,比激动来的更加震慑人心。十宗罪描写的许多案件,都是新闻报道过的真实案例,如刁爱青碎尸案,蓝可儿事件,重庆红衣男孩案件。作者从社会中去取材,又给以艺术加工还原真实,令人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其中,跟着警察来了一场又一场曲折的冒险。
其次,十宗罪中体现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第一,体现在作者描写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时候所运用的比喻手法。他用通俗自然而又细腻的笔锋去描写人物,将每次暗杀,每次犯罪都描写的像一幅画,美丽而忧伤。第二,作品的想象力体现在作者对于故事的编构中,之前已经提到,作者的故事取材于生活,而我们只了解故事的大致面貌,并不能还原整个细节,作者却懂得抓住故事的大体结构去编织细节,由点,到线,及面。对于许多新闻中取材的无头案件,作者皆以自己的想象来给故事一个巧妙的结尾,所有的线索承前启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看完咂舌。第三,作品的想象力体现在人物关系的编织上,数百个案件,数以千计的人物,巧妙编织,在每个案件中的十几个人中总能找到人物关系,而这种人物关系的编织想象又不失真实性和逻辑性。从这三点来看,十宗罪的想象力值得借鉴。
第三,作者关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令人读完背后一冷,而又忍不住赞叹。书中描写的人大多是内心极其孤独而又变态的人,可这些也都是大多数人心中隐藏的另一个自我。每个人既有阳光也有灰暗的一面,作者将人性的阴暗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些为了钱而将新生婴儿做成琥珀的艺术家,他们不断纠结要不要做,最终,欲望还是战胜了理智。那些看到女人内心不断闪现淫秽念头的强奸犯,终于抵抗不住内心膨胀的野兽,而走向了罪恶的深渊。这些案件在描写他们犯罪之前,会先细腻的刻画罪犯的心理活动。作者将他们的内心挣扎,痛苦无助,软弱残暴全都体现出来,也转而将这个时代的诟病挑出,让人不寒而栗后,深深反省。
第四,作者在文中不单单是描写罪恶,更多的是描写对罪恶的反思,以及生成罪恶的原因。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伤天害理的伤人案件时,总是对犯罪嫌疑人嗤之以鼻,恨不得砸鸡蛋吐唾沫,不停的责骂怨恨,可是谁又理解他们的内心呢。如果人生幸福,一帆风顺,没有别人强加的苦难和迫害,又有谁愿意犯罪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犯了罪的好人。买来被拐儿童将他们虐待致残而后逼迫他们乞讨的人,也许自己当年就是个被拐者,杀人的人也许是被别人逼迫的活不下去,才走此绝路;那些精神病人,自己也不愿去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没有人应该因为自身因素被原谅他们的犯罪事实,可是这个世界,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犯罪。十宗罪教会了我换位思考,教会了我们去领悟,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时代和环境所导致的原因。十宗罪也教会了我们同情和理解,同情那些罪犯,理解那些乞丐。那些强奸杀人犯,精神病,乞丐,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是我们的兄弟,父母,我们应当给予他们同情和理解,我们在关注强者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弱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内涵。作者把握了人们心里,去描写罪恶批判社会,激发人们的正义,同情心理。这本书堪称与主流文学想背离,但我认为它恰恰与主流文学想呼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流文学弘扬青春热血正能量,歌颂党与人民。而十宗罪恰恰与之相背离,书中描写了警察的集体贪污和官场的腐败黑暗,书中描写了城管的暴力执法和老百姓的软弱无助。书中暴露的全是在新闻联播里没有的东西,它带点主观的小情绪,客观的还原了那些事实真相,给人们心头猛然一击。它看似与主流文学想背离,是非主流的。可是试想,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不要乱丢垃圾,而垃圾也总会随手一扔。有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了一个挎着名牌包丰乳肥臀的女人,把星巴克的咖啡杯随手一甩,被一个环卫工人看到,环卫工人劝她说:小姐,以后不要乱扔东西了啊。结果被那个女人狠狠的瞪了一眼去讥讽他:我不扔垃圾哪有你们干活的位置?当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你眼前,当这样的故事深入你心,必定比每天背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好的多,你义愤填膺的看着这些,你心理有了情绪,愤怒,不爽,同情,等到下次换你拿着东西走到街上,估计就会下意识的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十宗罪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才得以畅销,得以深入人心。他的思想内涵不是批判社会上人人都去当个愤青,而是通过描写错误的犯罪心理来让人们意识到怎样去做正确的事情。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不在于楼房有多高,经济有多强盛,而在于有没有给社会最底层的人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国家的精神,并不是体现在假大空的高大上中,而是渗透于平民百姓的生活。只有真正的了解了生活,才能去谈发展。而生活是具有两面性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必定会有黑暗,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投射进来。作者专注于阴暗的角落和裂缝中的哀嚎呻吟,以平静的语调叙述着悲惨的故事,引发人民的同情,愤怒,和正义。歌颂好事不一定会让人做好事,而当人民去厌恶罪恶,才能做到真正的正义。况且,居安思危,这个社会并不是十全十美,它也漏洞百出,我们看清了这些漏洞,不去惧怕而继续向前走,这才是发展的勇气。所以我认为,十宗罪恰恰去印证了主流文学,他给人以黑暗恐惧,让人怀念太阳的温暖。这种反面激发,是许多正面学雷锋做好事的案例故事做不到的。同样,直面黑暗,也是我们现代很多人缺失的勇气。
作者使用血迹斑斑的语言和锈迹斑斑的文字,从被人遗忘的天天踩着的铺石路下汲取营养,完成这部同时在天堂和地狱畅销的书。对黑暗的思索,他从未放弃。他写作的时候,头顶没有太阳,他坐在黑暗中,点燃了自己,借着微弱之光走进地狱深处。黑暗里有黑色的火焰,只有目光敏锐的人可以感受到,有时候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作者执笔为刀,雕刻出一朵朵绚丽的黑暗之花。(指导教师:陈丹)
参考文献:
[1] 王黎伟,十宗罪[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12月
【关键词】:案件;逻辑;社会
《十宗罪》是蜘蛛写的系列悬疑小说,内容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书中介绍的每个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这本书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欣赏的片段,文学手法与技巧,我将在此讨论一下。
首先,十宗罪的故事性极强。作者取材甚广,不断从生活中去寻找去积累素材。这本书里写了各式各样的人,警察,强奸杀人犯,毁容者,恋物癖,异装癖,非主流少年,碎尸凶手,流浪汉,卖肾的人,变态杀手,色狼,乞丐,精神患者,一天到晚跪在街头的人。有外表光鲜内心丑陋的,也有外面丑陋心地善良的,有高收入者也有社会底层的人,但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的百姓,都是构成故事的因素。十宗罪通过专案组四个警察为线索来贯穿每个案件,每个案件又十分扑朔迷离,曲折却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者描写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也就是渗透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作者在文中没有铺张的描写,全是平静通俗易懂的语言。而这样的语调,就像一个温柔的人平静的诉说着可怕的遭遇。这样的镇定,比激动来的更加震慑人心。十宗罪描写的许多案件,都是新闻报道过的真实案例,如刁爱青碎尸案,蓝可儿事件,重庆红衣男孩案件。作者从社会中去取材,又给以艺术加工还原真实,令人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其中,跟着警察来了一场又一场曲折的冒险。
其次,十宗罪中体现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第一,体现在作者描写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时候所运用的比喻手法。他用通俗自然而又细腻的笔锋去描写人物,将每次暗杀,每次犯罪都描写的像一幅画,美丽而忧伤。第二,作品的想象力体现在作者对于故事的编构中,之前已经提到,作者的故事取材于生活,而我们只了解故事的大致面貌,并不能还原整个细节,作者却懂得抓住故事的大体结构去编织细节,由点,到线,及面。对于许多新闻中取材的无头案件,作者皆以自己的想象来给故事一个巧妙的结尾,所有的线索承前启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看完咂舌。第三,作品的想象力体现在人物关系的编织上,数百个案件,数以千计的人物,巧妙编织,在每个案件中的十几个人中总能找到人物关系,而这种人物关系的编织想象又不失真实性和逻辑性。从这三点来看,十宗罪的想象力值得借鉴。
第三,作者关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令人读完背后一冷,而又忍不住赞叹。书中描写的人大多是内心极其孤独而又变态的人,可这些也都是大多数人心中隐藏的另一个自我。每个人既有阳光也有灰暗的一面,作者将人性的阴暗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些为了钱而将新生婴儿做成琥珀的艺术家,他们不断纠结要不要做,最终,欲望还是战胜了理智。那些看到女人内心不断闪现淫秽念头的强奸犯,终于抵抗不住内心膨胀的野兽,而走向了罪恶的深渊。这些案件在描写他们犯罪之前,会先细腻的刻画罪犯的心理活动。作者将他们的内心挣扎,痛苦无助,软弱残暴全都体现出来,也转而将这个时代的诟病挑出,让人不寒而栗后,深深反省。
第四,作者在文中不单单是描写罪恶,更多的是描写对罪恶的反思,以及生成罪恶的原因。每当我们看到一个伤天害理的伤人案件时,总是对犯罪嫌疑人嗤之以鼻,恨不得砸鸡蛋吐唾沫,不停的责骂怨恨,可是谁又理解他们的内心呢。如果人生幸福,一帆风顺,没有别人强加的苦难和迫害,又有谁愿意犯罪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犯了罪的好人。买来被拐儿童将他们虐待致残而后逼迫他们乞讨的人,也许自己当年就是个被拐者,杀人的人也许是被别人逼迫的活不下去,才走此绝路;那些精神病人,自己也不愿去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没有人应该因为自身因素被原谅他们的犯罪事实,可是这个世界,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犯罪。十宗罪教会了我换位思考,教会了我们去领悟,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时代和环境所导致的原因。十宗罪也教会了我们同情和理解,同情那些罪犯,理解那些乞丐。那些强奸杀人犯,精神病,乞丐,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是我们的兄弟,父母,我们应当给予他们同情和理解,我们在关注强者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弱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内涵。作者把握了人们心里,去描写罪恶批判社会,激发人们的正义,同情心理。这本书堪称与主流文学想背离,但我认为它恰恰与主流文学想呼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流文学弘扬青春热血正能量,歌颂党与人民。而十宗罪恰恰与之相背离,书中描写了警察的集体贪污和官场的腐败黑暗,书中描写了城管的暴力执法和老百姓的软弱无助。书中暴露的全是在新闻联播里没有的东西,它带点主观的小情绪,客观的还原了那些事实真相,给人们心头猛然一击。它看似与主流文学想背离,是非主流的。可是试想,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不要乱丢垃圾,而垃圾也总会随手一扔。有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了一个挎着名牌包丰乳肥臀的女人,把星巴克的咖啡杯随手一甩,被一个环卫工人看到,环卫工人劝她说:小姐,以后不要乱扔东西了啊。结果被那个女人狠狠的瞪了一眼去讥讽他:我不扔垃圾哪有你们干活的位置?当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你眼前,当这样的故事深入你心,必定比每天背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好的多,你义愤填膺的看着这些,你心理有了情绪,愤怒,不爽,同情,等到下次换你拿着东西走到街上,估计就会下意识的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十宗罪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才得以畅销,得以深入人心。他的思想内涵不是批判社会上人人都去当个愤青,而是通过描写错误的犯罪心理来让人们意识到怎样去做正确的事情。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不在于楼房有多高,经济有多强盛,而在于有没有给社会最底层的人最基本的尊重和保障,国家的精神,并不是体现在假大空的高大上中,而是渗透于平民百姓的生活。只有真正的了解了生活,才能去谈发展。而生活是具有两面性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必定会有黑暗,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投射进来。作者专注于阴暗的角落和裂缝中的哀嚎呻吟,以平静的语调叙述着悲惨的故事,引发人民的同情,愤怒,和正义。歌颂好事不一定会让人做好事,而当人民去厌恶罪恶,才能做到真正的正义。况且,居安思危,这个社会并不是十全十美,它也漏洞百出,我们看清了这些漏洞,不去惧怕而继续向前走,这才是发展的勇气。所以我认为,十宗罪恰恰去印证了主流文学,他给人以黑暗恐惧,让人怀念太阳的温暖。这种反面激发,是许多正面学雷锋做好事的案例故事做不到的。同样,直面黑暗,也是我们现代很多人缺失的勇气。
作者使用血迹斑斑的语言和锈迹斑斑的文字,从被人遗忘的天天踩着的铺石路下汲取营养,完成这部同时在天堂和地狱畅销的书。对黑暗的思索,他从未放弃。他写作的时候,头顶没有太阳,他坐在黑暗中,点燃了自己,借着微弱之光走进地狱深处。黑暗里有黑色的火焰,只有目光敏锐的人可以感受到,有时候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作者执笔为刀,雕刻出一朵朵绚丽的黑暗之花。(指导教师:陈丹)
参考文献:
[1] 王黎伟,十宗罪[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