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guang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传承与理解”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采用如下策略:做好课内外阅读规划,创设传统文化研习的情境;依托语言,以传统文化元素思维导图助力学生掌握整体阅读脉络;鼓励学生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议题,大胆进行学术研究尝试。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理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设置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这一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常陷入“读不完”“读不深”“读后不知如何应考”的焦虑中。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是这一任务群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下,笔者就以《红楼梦》的阅读为例,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角度来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若干策略,以求教于大方。
  一、做好课内外阅读规划,创设传统文化研习的情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总体规划应当是课内外相结合:课外阅读文本,课内探讨、分享阅读反思与成果。如何从“文化传承与理解”角度有针对性地读?笔者以为,做好课内外阅读规划,创设传统文化研习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开展根据学生偏好的自主先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应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初读时教师不应预设问题,而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自主阅读,时间为半个月至一个月。借鉴英美大学“阅读周”的做法(用放假的形式让学生从学业压力中暂时抽离,静心集中精力阅读整本书),阅读时间可安排在寒暑假。
  (二)做好阅读进程的管控和激励
  教师要明确阅读任务,管控阅读进程及质量。可以向学生发放开放性阅读任务卡(如表1),在正式开始教学前一周收集任务卡并据此
  评出阅读标兵,以此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阅读重点。如已普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学校,可效仿当下热门的阅读App做法,进行打卡阅读。
  《课程标准》规定:整本书阅读应在18课时内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长篇小说阅读至少应占据课时数的一半。18课时如按每周4~5课时计算,一般集中分布在一个月内,占一个学期时间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实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教学,相当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二次粗读,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课内外阅读紧凑深入,借鉴群文阅读方式,做到教与学同步
  叶圣陶先生曾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指出:“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智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2]因此,课内外的阅读应安排紧凑,教学并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创设传统文化情境,根据文本特点进行重点导读,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与交流,由面及点。以《红楼梦》为例,9课时可作如下安排(如表2):
  第二种是借鉴群文阅读方式,以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切入点,删繁就简,由点及面。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9课时对于《红楼梦》一类鸿篇巨制而言仍然有限,虽不属于群文范畴,但教师不妨引入群文阅读中的默读、浏览等阅读方式,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式的对照、整合、比较、质疑、议论中加速完成阅读教学过程,获得良好阅读体验。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计划,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意识,也要求学生有适合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进度计划。双方的计划应公开透明,相互监督。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可要求学生在设置阅读计划时关注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寻找适合比、对、读、议、整的部分。
  二、依托语言,以传统文化元素思维导图助力学生掌握整体阅读脉络
  根植于民族语言,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引领开展阅读,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梳理阅读脉络,更好地把握整本书阅读经典的精髓。若能在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由传统文化元素生发出的思维导图,形成相应的阅读脉络,将大大加深学生对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记忆与理解。正如何元宾老师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延长学生的知识记忆时间。”[3]整本书,篇幅较长,初读后,每个学生可绘制属于自己的,由传统文化元素生发开的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阅读脉络,方便记忆与回顾。
  以往的《红楼梦》思维导图往往以人物关系图、情节概要图的形式呈现,若以值得比、对、读、议、整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引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维度及深度都将显著提升。
  三、鼓励学生以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议题,大胆进行学术研究尝试
  将学术研究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形成阶段性文化成果,提高和检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为下一阶段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作好铺垫。具体实施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从思维导图中寻找传统文化焦点,牵引小组研讨议题
  既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又有以个人为指向的科研探索,是我国高中生学术研究尝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让学生把讨论、分享、碰撞、释疑后的想法写下来,形成作品。另一方面链接资源,拓展素材,让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从中国知网等平台上获得大量的衍生信息,从众多学者的观点中筛选出自己认可的观点,找出有待商榷的观点。这是思辨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上文思维导图中的“从吃食变迁看红楼梦碎”“从名字判词叹人物命运”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鼓励学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考查进行开放性命题
  在科研小论文的筹备过程中,学生应当尝试提出多个开放性问题。教师在讲评小论文时应尝试从不同学生的科研作品中找到答案或佐证。学生要完成从“答题者—命题者—答题者”的角色转换。
  整本书阅读的考题不适宜采用客观题,且所设置的主观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是一个子课题、小论题。以2015年IB(国际文凭组织)中文考试长篇小说部分考题及CIE(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A-level中文考试2017年阅读部分考题为例,凡有整本书阅读要求的作品,在国际性中文考试中的题目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考查的是学生内化的文学知识。例如,以所学过的至少两部作品为例,讨论作者如何揭示新与旧的矛盾;再比如,舒婷常常用普通事物来表达深刻思想,你同意吗?请用两首诗为例说明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而言,有关“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这样设题:
  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不是由曹雪芹一人完成。请通过“文中文”比较前80回与后40回写作风格中的差异,佐证这种观点。
  張爱玲说人生大憾事中有一大是“《红楼梦》未完”。请问《红楼梦》给你留下了哪些遗憾?
  (三)将学生小论文集结成册,传承学术科研精神
  最后,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果应集结成册。一方面,学生论文集是检验整本书教学成效的载体;另一方面,论文集本身也具备传承与交流的作用,是教师与历届学生共享的宝贵教学资源,这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唐西胜,金玲.名师好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十个课堂样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84-85.
  [2]何艳红.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8(29):51.
  [3]何元宾.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21.
其他文献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城乡融合的新理念。城乡融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的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基础,而经济融合又以产业融合为核心,党的政策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立足农村,从政策演变角度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发现党的城乡产业政
摘 要: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比较策略是从教读课到自读课都可以广泛运用的阅读策略。自读课教学可从“同向比较”“异向比较”两个角度,引导学生完成指向“这一类”和“这一篇”的知识、策略、方法的建构,从而沉淀阅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自读课;同向比较;异向比较;深度学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教材加大了教读、自读两类课型的区分,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期刊
摘 要:智慧地让学生和写作“建立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建立关系”的实践,如将写作与学生平常的生活融合、与学生的心灵发展融合、与时代的发展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有真感可发。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内驱力  一、“建立关系”的背景  写作是为了走向生活、为成长服务的,人在写作的过程中,情绪得以宣泄,思辨能力得以锻炼,观点得以
期刊
摘 要:童话是初中教材中的“小文体”,当前其教学存在小说教学化倾向。教学童话,要有文体意识,要紧紧扣住童话文体的内在规定性:梳理情节要抓住幻想特点;分析人物要注重类型特征;品析语言要注意童化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看起来虚幻的人物和故事去揭示童话内蕴。   关键词:童话教学;文体意识;《皇帝的新装》  童话是初中教材中的“小文体”,说它“小”,一是因为教材入选数量少,二是因为教师教学中重视不够
期刊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开展适宜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比较还原文言文隐含的丰富内容,既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又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比较还原法;思辨  比较还原法,是孙绍振教授在整合各家学说的基础上为文本细读而提出的。它“根据意识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者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態之间的差异”[1]。由于
期刊
摘 要:高中文言文复习课堂应注重真实语境,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即逆向设计、聚焦语境主体,整合知识、创设任务语境,指向素养、丰富言语策略三个步骤,帮助学生完成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乃至审美、思维与文化上的提升。   关键词:真实语境;高中文言文复习;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的提示语系统是整部教材的一个亮点,它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呈现出分类层级化、操作精细化、表达理性化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单元、组合预习、联合提示等元认知策略用好提示语系统,以达到教读、自读联动学习的目的,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读中落实,在自读中运用,最终获得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提示语系统;教读;自读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编写阅读教学上特别强调由“教读”到“自读”再到“
期刊
摘 要: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大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内容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载体中的德性内容,并以互文本介入和群文阅读为主要途径,基于言文合一的文化习得之道,借鉴传统语文学习经验,采取不偏不倚的中庸态度,在合宜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活动中,传承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从“经典研习”到“专题研讨”学习层级
期刊
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地回想起2018年9月14日,语文课上那场激烈的辩论——《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卡洛斯·森特诺究竟是不是小偷。认为是小偷的同学(以下简称“正方”)振振有词:“小说第41段,直接提到‘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不认为是小偷的同学(以下简称“反方”)立马反驳:“小偷是镇上民众认定的,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课堂即刻被点燃,双方阵营不断扩大,针锋相对。以下是双方辩论的片段: 
期刊
摘 要:基于“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的设计理念,“情境任务”成为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不可忽视的关键词。浙江省高中语文教学评审与观摩活动,让人们看到了适切的情境任务设计之于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追求的意义:媒介融通,使静态知识动态化;美读演绎,使情感体验深刻化;仿真交际,使素养形成综合化。   关键词:情境任务;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