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数字和数学概念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轻松地学数学,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将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意义,并进一步探究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教学计划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缺乏兴趣的学习,无异于是在做苦役;没有兴趣的课堂,就不能产生灵感和智慧。数学本身的特征就是枯燥而抽象,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小学生学起来会非常吃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创设情景问题。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课件。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春游的情境,使学生仔细观察在课件中存在哪些对称图形。在课件中,伴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一个小女孩梳着一对羊角辫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一会儿闻闻花香,一会儿捡片树叶,一会儿蝴蝶飞来。教师可以把对称图形做特殊的处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辨认。然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你在春天的景色里看到了哪些对称图形?”学生争相回答:花朵、树叶、蝴蝶,还有小朋友梳的辫子,小朋友的眼睛、耳朵、鼻子、眉毛等都是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课堂问题的热情,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化抽象为具象,突破思维障碍
由于小学生主要还是通过具体形象来感知事物的,其思维方式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数学又是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尤其是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既是学习的重难点,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生动的具体形象图片展示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自主思维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开难题,让知识得到充分地内化和吸收。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两组画面:一组是动画演示切西瓜,通过分别切几次,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另一组由幻灯片依次显示6只鸭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认识个体组成整体的分数表达。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对单位1、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平均分等分数概念有了全面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西瓜、一群鸭、一堆糖果、一片树林,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单位1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最后抽象概括可以分到若干份。通过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和教师生动形象的引导概括,学生自然就能对分数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其思维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规避多媒体问题,提高效率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属于新生事物,在实际教学中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因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规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要注意不要过度的依赖多媒体。物极必反,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巩固,从而降低课堂效率。教师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手段,过度使用多媒体,从网上大量拷贝电子材料,会使得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机会减少,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下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只顾讲解课件上的内容,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而要避免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影响师生间的情感,破坏课堂气氛,造成教学活动不顺畅。
教师要安排好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掌握教学效果,不断反思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关系,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轻松地学数学,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将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意义,并进一步探究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教学计划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缺乏兴趣的学习,无异于是在做苦役;没有兴趣的课堂,就不能产生灵感和智慧。数学本身的特征就是枯燥而抽象,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小学生学起来会非常吃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创设情景问题。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课件。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春游的情境,使学生仔细观察在课件中存在哪些对称图形。在课件中,伴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一个小女孩梳着一对羊角辫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一会儿闻闻花香,一会儿捡片树叶,一会儿蝴蝶飞来。教师可以把对称图形做特殊的处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辨认。然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你在春天的景色里看到了哪些对称图形?”学生争相回答:花朵、树叶、蝴蝶,还有小朋友梳的辫子,小朋友的眼睛、耳朵、鼻子、眉毛等都是对称图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课堂问题的热情,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化抽象为具象,突破思维障碍
由于小学生主要还是通过具体形象来感知事物的,其思维方式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数学又是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尤其是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既是学习的重难点,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生动的具体形象图片展示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自主思维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开难题,让知识得到充分地内化和吸收。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两组画面:一组是动画演示切西瓜,通过分别切几次,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另一组由幻灯片依次显示6只鸭组成的整体,让学生认识个体组成整体的分数表达。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对单位1、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平均分等分数概念有了全面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西瓜、一群鸭、一堆糖果、一片树林,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单位1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最后抽象概括可以分到若干份。通过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和教师生动形象的引导概括,学生自然就能对分数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其思维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规避多媒体问题,提高效率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属于新生事物,在实际教学中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因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规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要注意不要过度的依赖多媒体。物极必反,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对所学知识不能及时巩固,从而降低课堂效率。教师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手段,过度使用多媒体,从网上大量拷贝电子材料,会使得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机会减少,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下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只顾讲解课件上的内容,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而要避免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影响师生间的情感,破坏课堂气氛,造成教学活动不顺畅。
教师要安排好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掌握教学效果,不断反思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关系,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