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改、课改的不断深人,信息技术逐渐走进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为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恰当而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给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笔者根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措施。
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需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些预习,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大概了解它讲的什么内容,在上课的时候也才能更加容易跟上老师的节奏。而预习也是需要一定的指引和目录,只有顺着一定的提纲去梳理知识点,才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地效果。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列一个关于这堂课所涉及的一些知识清单,并将这个知识清单上传到班级群,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然后以这个清单上所涉及的内容为导向去看书,这样可以给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把握重点。比如要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中有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的时候,学生需要先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内涵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只有先判断出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再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移到一边,将数字移到另外一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移项要变号,只要它们的位置发生变化,符号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可以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
二、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 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巧借信息技术,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学习九年级几何“点的轨迹”一节后,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对“轨迹”是毫无想像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 “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教师的“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巧借信息技術,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九年级代数中的“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 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
3.巧借信息技术,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很好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改变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给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笔者根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措施。
一、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需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些预习,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大概了解它讲的什么内容,在上课的时候也才能更加容易跟上老师的节奏。而预习也是需要一定的指引和目录,只有顺着一定的提纲去梳理知识点,才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地效果。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列一个关于这堂课所涉及的一些知识清单,并将这个知识清单上传到班级群,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然后以这个清单上所涉及的内容为导向去看书,这样可以给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把握重点。比如要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中有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的时候,学生需要先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内涵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只有先判断出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再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移到一边,将数字移到另外一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移项要变号,只要它们的位置发生变化,符号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可以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
二、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 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巧借信息技术,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学习九年级几何“点的轨迹”一节后,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对“轨迹”是毫无想像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 “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教师的“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巧借信息技術,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九年级代数中的“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 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
3.巧借信息技术,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很好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改变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