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市场的开放步伐加快,物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应用人才的培养愈显重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确定了基于岗位分析的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并提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分析;以能力为核心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规模扩大、发展快速的阶段。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机构的职业院校,其专业建设和管理策略是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以及做优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因此,各院校迫切需要运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来搞好专业建设。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省第一个物流管理示范性建设专业,本文将对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丰富专业建设的理论及规律,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一)国外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物流管理是西方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了与物流有关的专业、相关课程或职业培训课程。
  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其中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供应链物流、战略与应用、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也包括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如仿真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与商业之间的交叉学科;土木工程系开设的物流课程包括港口规划与管理、运输系统分析、智能交通与车辆系统、运输管理与政策、道路网络管理系统、交通流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等;工业工程系开设的课程包括运营规划与控制、工业物流、库存系统等。
  发达国家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非常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高校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物流流程又各具专业针对性,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详细的课程大纲,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同时,欧美日等国还建立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二)国内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到2005年底,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近1000所。作为一个新设立的专业,其教学体系的定义和知识结构的标准尚不明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物流专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因为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与物流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物流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2.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原理的解释和分析,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更缺乏实践性、操作性教学环节,导致部分课程实用性较差。
  3.物流实验室和现场实习条件缺乏。由于经费不足和教学设施及条件所限,大多数高校在物流实验室建设方面欠账较多,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掌握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二、基于岗位分析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学科型人才,应以岗位群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其核心是强调对成熟技术的应用,以技能应用为主要特征。因此,这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从本行业、本专业领域有效的岗位需求中去探索。也就是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布、工作特点以及相应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针对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一)物流管理岗位分析及岗位能力分析。
  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岗位也遍布于流通业、制造业、以及后勤服务领域,甚至基础工业和农业,物流已成为现代社会覆盖最广泛的行业之一。因此,在专业设置的论证调查中,我们归纳出三个从业岗位群:
  1.以“运输”为核心的道路运输企业、港口、空港、货代、快递等类型企业。
  2.以“仓储”为核心的储运、配送、批发等类型企业。
  3.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等。
  岗位能力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物流管理所要求的岗位能力因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还需要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手段也必须体现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我们采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一套适合能力训练需要的实训教学系统。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所需要的实训项目可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三)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教学工作总体方向。
  邀请物流一线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发展,通过分析、研究、研讨和咨询等活动,制订本专业领域具体的培养培训计划及实施性培养方案,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
  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结合起来,加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教学考核中,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举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2] 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5).
  [3] 黄中鼎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6).
  [4] 张艳.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5] 丁俊发.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2,(9).
  [6] 王骏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及其人才培养[J].物流技术,2003,(9).
  见习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信息化会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进行探析,指出为提高学生会计职业素质和信息化能力,需要加强信息化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并做好其维护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实验室    一、信息化会计实验室概述    (一)信息化会计实验室的含义。  信息化会计实验室是相对于传统会计实验室而言的。笔者认为,信息化会计实验室是指具有传统会计实验室功能,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
财务数据是投资者、管理者以及竞争对手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财务信息舞弊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上市公
摘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受观念、师资、设备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存在较多困难。因此,要创新思路,谋求新的发展策略。要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宣传等形式吸引生源,打下发展基础;要抓住质量这一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德育工作,创新教学模式,以质量求发展;要根据市场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为中职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