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需要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本文阐释了教师的创新观念要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炼观等方面做起。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大力弘扬的新理念,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而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就要从观念上开始创新,主要是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炼观等方面做起。
确立创新的教育观
任何教育行为都与教育观念密切相关,都是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起着先导性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一旦形成了,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教育观念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炼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教育,而创新教育是这一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素质,是培养和开发个体创新能力的内在动能。要确立创新的教育观,就必须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潜能,并把全新的教育观念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成为真正的创新型教师。
构建和谐的师生观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激励作用,它可以促进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成为调动师生积极性
的内驱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调节功能,可以使师生容易理解和接纳,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矛盾,也会及时把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使矛盾得到调节;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它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一个典范。教师要想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深刻认识到和谐师生观的重要性,并真正建立起这种师生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平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容忍和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见解。同时老师因该一视同仁,不能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他们的想象力必能获得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必能获得切实的提高。
2、心理相容
所谓的“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上来看,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如今学生不喜欢一板一眼的传统老师,那些幽默、知识渊博的教师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平时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批评,言语中去掉命令的口气,行为上放掉老师“架子”,以“情”为纽带,使自己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并逐步达到心理相容的目标。
3、教学相长
《礼记》中说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中指出,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是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礼记》中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和理解,成为知识的已知者,学生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获得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而教师也在教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的空缺,从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挑战,促使教师教学相长。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了求知的需求,他们就不在满足于教师的“灌输”,会对教材提出质疑、会向教师提出挑战,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于我们成人,甚至有时会是“异想天开”,教是可以在学生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灵感。再加上如今网络时代,学生和教师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条件逐渐一致,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爱好广泛,信息量大,在许多方面教师很可能不如学生了解得快、知道得多。由此可见,教师向自己学生学习是有必要的。
教师自身的修炼观
过去,曾存在这样一种说法: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向人们说明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仅仅是“一桶水”与“一碗水”。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就观念,要努力是自己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江河水,而不是拘于“一桶水”的标准。只有孜孜不倦、学无止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新一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炼,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首先,教师不要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放弃学习,要努力挤出时间来扩充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教师正面临竞争就业的考验。广大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负担着繁重的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参加各种会议、比赛和各项评比工作等,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这就需要教师要靠毅力勤奋学习。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勤奋成才,现在轮到教师自身了,教师就应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通过勤奋努力来提高自身的教育观。
其次,教师在注重知识更新的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学习,努力做到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最核心的东西,达到最精练的程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当中存在着重复和质量优劣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精挑细选,选择对自己教学有益的知识。另一方面,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尤其是对于工作繁重的教师而言,面对自身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的矛盾,教师更应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最核心的东西。
再次,教师还要自觉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深化。教师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那种不注重学以致用的学习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学而不用,等于无用。教师在提高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在在学与用的结合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此过程中验证知识、完善知识,发展和创新知识。
最后,教师在了解和掌握教学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还应培养与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许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把自己教书的教案变成了周而复始、固定不变的“老套子”、“老黄历”,教师本身成了“教书匠”。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这样的做法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积极地探索、发现并掌握教学活动的规律,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所以,教学研究能力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创新能力。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只有高素质、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大力弘扬的新理念,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而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就要从观念上开始创新,主要是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炼观等方面做起。
确立创新的教育观
任何教育行为都与教育观念密切相关,都是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起着先导性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一旦形成了,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教育观念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炼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教育,而创新教育是这一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素质,是培养和开发个体创新能力的内在动能。要确立创新的教育观,就必须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潜能,并把全新的教育观念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成为真正的创新型教师。
构建和谐的师生观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激励作用,它可以促进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成为调动师生积极性
的内驱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调节功能,可以使师生容易理解和接纳,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矛盾,也会及时把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使矛盾得到调节;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它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一个典范。教师要想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深刻认识到和谐师生观的重要性,并真正建立起这种师生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平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容忍和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见解。同时老师因该一视同仁,不能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师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他们的想象力必能获得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必能获得切实的提高。
2、心理相容
所谓的“心理相容”,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上来看,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如今学生不喜欢一板一眼的传统老师,那些幽默、知识渊博的教师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平时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批评,言语中去掉命令的口气,行为上放掉老师“架子”,以“情”为纽带,使自己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并逐步达到心理相容的目标。
3、教学相长
《礼记》中说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中指出,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是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礼记》中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和理解,成为知识的已知者,学生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获得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而教师也在教的过程中学有所获,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的空缺,从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挑战,促使教师教学相长。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了求知的需求,他们就不在满足于教师的“灌输”,会对教材提出质疑、会向教师提出挑战,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于我们成人,甚至有时会是“异想天开”,教是可以在学生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灵感。再加上如今网络时代,学生和教师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条件逐渐一致,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爱好广泛,信息量大,在许多方面教师很可能不如学生了解得快、知道得多。由此可见,教师向自己学生学习是有必要的。
教师自身的修炼观
过去,曾存在这样一种说法: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向人们说明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仅仅是“一桶水”与“一碗水”。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就观念,要努力是自己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江河水,而不是拘于“一桶水”的标准。只有孜孜不倦、学无止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新一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炼,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首先,教师不要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放弃学习,要努力挤出时间来扩充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教师正面临竞争就业的考验。广大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负担着繁重的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参加各种会议、比赛和各项评比工作等,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这就需要教师要靠毅力勤奋学习。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勤奋成才,现在轮到教师自身了,教师就应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通过勤奋努力来提高自身的教育观。
其次,教师在注重知识更新的同时,还要有选择地学习,努力做到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最核心的东西,达到最精练的程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当中存在着重复和质量优劣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精挑细选,选择对自己教学有益的知识。另一方面,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尤其是对于工作繁重的教师而言,面对自身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的矛盾,教师更应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最核心的东西。
再次,教师还要自觉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深化。教师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那种不注重学以致用的学习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学而不用,等于无用。教师在提高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在在学与用的结合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此过程中验证知识、完善知识,发展和创新知识。
最后,教师在了解和掌握教学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还应培养与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许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把自己教书的教案变成了周而复始、固定不变的“老套子”、“老黄历”,教师本身成了“教书匠”。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这样的做法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积极地探索、发现并掌握教学活动的规律,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所以,教学研究能力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创新能力。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只有高素质、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