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对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极大。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努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当今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正面引导,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三个方面,努力破解中职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困境。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正面引导 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
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泛指,从相对传统纸质阅读而言,是一种以数字化媒介为信息载体的阅读方式和途径。当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对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以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对语言的运用过于简单, 学生若习惯于此种阅读模式易导致语言运用能力的退化;阅读的浅表化、休闲化使学生缺乏思索和感悟过程,易导致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现象的产生;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娱乐与消遣的层面上,阻碍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导致历史感的缺失和民族文化素质的下降。经典的缺失必将导致思维的惰性、思想的荒芜,这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乃至社会的进步都是极其不利的。
在数码时代出生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学会了玩手机、玩app,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数码原住民”。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面对学生这种高度数字化的成长方式呢?并如何借助数码产品发挥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呢?
一、正面引导,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
面对中职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语文老师不能坐视不管,也不能一味排斥。老师应该正视现实,运用“双管齐下法”,充分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什么是学习阅读的“双管齐下法”?数字化内容能发挥什么作用?“双管”指技能和知识。一些人认为阅读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技能,只需要将文字和声音相匹配,将书本上的符号解码,但中职学生还需要知识,他们需要能理解所读的词语,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艺术、科学、社会研究等),并且运用推理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连接。
如今,中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内容鱼龙混杂,他们过早接触“成人化”信息已不可避免。该怎样引导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笔者认为,这是社会综合影响的结果,家长无须如临大敌。关键是要坚持正面、规范、经典的阅读指导,用真正的美与经典去引导学生的数字化阅读。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恩尼斯)。如在学习中有的学生敢于与同学争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反之,有的学生一味迷信教师和书本,把权威的话都当作金口玉言,便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当然,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在数字化阅读中,中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有规可循的。
1.引导中职学生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从阅读反思起步的,其着力点在于超越作品和作者,发表与作品、作者相异或相反的见解。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说:“所谓持‘批判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因此,在数字化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自己:“我”对作品有什么不同见解,“我”的疑问有什么独到之处。经常性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品质,教师应是激发学生质疑的专家,要经常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见仁见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疑解惑。比如《虞美人》(人教版 中职语文)一课,“只是朱颜改”的底注是:“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朱颜改”改变的不应是宫女,而应是李煜。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并且不时有精彩的发言冒出。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老师“激疑”,还是学生“自疑”,有了疑问,就要解疑,而解疑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分组讨论,因为讨论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3.引导中职学生异向思维。异向思维以打破常规为目的,在美中寻找丑,在丑中发现美;在众人肯定时提出否定意见,在众人否定时力排众议;可推陈出新,亦可新中见奇。如《懒惰哲学趣话》(人教版中职语文)一课,课文导读明显引导学生赞同渔夫的人生价值观:“真正的快乐来自精神的满足”。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异向思维角度赞同游客的人生价值观:“勤奋工作,丰富的物质生活将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从而让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独到见解。正如英国思想家密尔所说:“对于异于寻常的人,不应该阻止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
三、提供学习平台,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当今,数字化阅读的内容鱼龙混杂,教师更应向中职学生推荐一些良好的学习平台,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App软件“作业帮”、“阿凡题助手”等;优秀微信公众号:本校微信、央视新闻、外滩教育等等。正面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学习平台,收藏优秀文章,不断提高自我的数字化阅读能力。
数字化阅读,更需要中职学生从五个步骤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抛弃结论和成见,只要事实。
2.定义问题。去掉情绪化,让问题具体而明确。
3. 假设性思考。
4.反向推证。找到反面的材料证据,做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比对。
5.小组讨论。
经过这种训练的中职学生,思维会特别的缜密。他们与人交流时,知道规则,会认真倾听,一旦发现自己思虑不足,就会立即把你的指正补充进去;绝不会死抬杠不认输,更不会认为是你跟他过不去,从此视为仇人,因为他们是在很认真地提升自己。
总之,在信息时代,要破解中职学生的数字化阅读之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字化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开明出版社,1958
【2】谢小庆批判性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余党绪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
【5】网络资源: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对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极大。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努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当今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正面引导,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三个方面,努力破解中职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困境。
【关键词】
数字化阅读 正面引导 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
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泛指,从相对传统纸质阅读而言,是一种以数字化媒介为信息载体的阅读方式和途径。当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对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以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对语言的运用过于简单, 学生若习惯于此种阅读模式易导致语言运用能力的退化;阅读的浅表化、休闲化使学生缺乏思索和感悟过程,易导致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现象的产生;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娱乐与消遣的层面上,阻碍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导致历史感的缺失和民族文化素质的下降。经典的缺失必将导致思维的惰性、思想的荒芜,这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乃至社会的进步都是极其不利的。
在数码时代出生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学会了玩手机、玩app,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数码原住民”。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面对学生这种高度数字化的成长方式呢?并如何借助数码产品发挥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呢?
一、正面引导,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
面对中职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语文老师不能坐视不管,也不能一味排斥。老师应该正视现实,运用“双管齐下法”,充分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什么是学习阅读的“双管齐下法”?数字化内容能发挥什么作用?“双管”指技能和知识。一些人认为阅读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技能,只需要将文字和声音相匹配,将书本上的符号解码,但中职学生还需要知识,他们需要能理解所读的词语,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艺术、科学、社会研究等),并且运用推理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连接。
如今,中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内容鱼龙混杂,他们过早接触“成人化”信息已不可避免。该怎样引导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笔者认为,这是社会综合影响的结果,家长无须如临大敌。关键是要坚持正面、规范、经典的阅读指导,用真正的美与经典去引导学生的数字化阅读。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恩尼斯)。如在学习中有的学生敢于与同学争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反之,有的学生一味迷信教师和书本,把权威的话都当作金口玉言,便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当然,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在数字化阅读中,中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有规可循的。
1.引导中职学生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从阅读反思起步的,其着力点在于超越作品和作者,发表与作品、作者相异或相反的见解。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说:“所谓持‘批判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因此,在数字化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自己:“我”对作品有什么不同见解,“我”的疑问有什么独到之处。经常性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品质,教师应是激发学生质疑的专家,要经常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见仁见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疑解惑。比如《虞美人》(人教版 中职语文)一课,“只是朱颜改”的底注是:“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朱颜改”改变的不应是宫女,而应是李煜。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并且不时有精彩的发言冒出。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老师“激疑”,还是学生“自疑”,有了疑问,就要解疑,而解疑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分组讨论,因为讨论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3.引导中职学生异向思维。异向思维以打破常规为目的,在美中寻找丑,在丑中发现美;在众人肯定时提出否定意见,在众人否定时力排众议;可推陈出新,亦可新中见奇。如《懒惰哲学趣话》(人教版中职语文)一课,课文导读明显引导学生赞同渔夫的人生价值观:“真正的快乐来自精神的满足”。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异向思维角度赞同游客的人生价值观:“勤奋工作,丰富的物质生活将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从而让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独到见解。正如英国思想家密尔所说:“对于异于寻常的人,不应该阻止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
三、提供学习平台,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当今,数字化阅读的内容鱼龙混杂,教师更应向中职学生推荐一些良好的学习平台,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App软件“作业帮”、“阿凡题助手”等;优秀微信公众号:本校微信、央视新闻、外滩教育等等。正面引导学生关注优秀的学习平台,收藏优秀文章,不断提高自我的数字化阅读能力。
数字化阅读,更需要中职学生从五个步骤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抛弃结论和成见,只要事实。
2.定义问题。去掉情绪化,让问题具体而明确。
3. 假设性思考。
4.反向推证。找到反面的材料证据,做正反两方面的资料比对。
5.小组讨论。
经过这种训练的中职学生,思维会特别的缜密。他们与人交流时,知道规则,会认真倾听,一旦发现自己思虑不足,就会立即把你的指正补充进去;绝不会死抬杠不认输,更不会认为是你跟他过不去,从此视为仇人,因为他们是在很认真地提升自己。
总之,在信息时代,要破解中职学生的数字化阅读之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发挥数字化内容的作用,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字化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开明出版社,1958
【2】谢小庆批判性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余党绪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
【5】网络资源: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