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大家好!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出版产业的50%,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尽管这只是业界的一个推测,但是由此可见,数字出版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少儿出版的产业转型升级于几年前便已开始,比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年正式成立“有声读物出版基地”,2010年取得互联网出版资质; 2011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皮皮鲁总动员”已由图书领域拓展到网络游戏、动画等产业,首款网络游戏“魔法仙踪”也于2012年成功上线;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互动图书平台和制作工具上线并运营良好; 2012年接力出版社“第一次发现”APP在苹果商店上线。
中国少儿出版已经历10年黄金发展期,未来10年将会在挑战与机遇中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2013年处在两个10年发展的节点之间,留给我们的是如何总结前10年的发展经验,如何创新后10年的发展思路。本期沙龙有幸邀请到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张克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许久文,让他们来谈谈“少儿出版转型与业态升级”。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接力出版社的黄俭社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数字出版对纸质图书市场的制约与影响,以及传统出版所面临的困境。
黄俭:首先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根据对18岁—70岁读者开展的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阅读接触者人均手机阅读花费为23.31元,较2011年增长2.56元。其中,面对和纸质读物内容完全相同的手机读物时,70.6%的手机阅读接触者选择“只看免费的”,10.5%的人愿意花钱购买“价格低于纸质读物的80%以上”的手机读物。尤其是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90.6%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该书的纸质版。以上调查数据显示,纸质图书出版受到的数字出版冲击有可能会随着数字出版在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的扩大而不断增大,这一点虽然目前在少儿图书市场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在青年读物市场已经有了显著体现。数字出版对纸质图书的冲击及传统出版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都显示出传统的图书市场因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一片市场红海,我们继续在此厮杀虽然十年内可保持增长,但谋求跨越式的增幅已经希望不大。
主持人:正如黄社长所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的少儿出版界已有先见者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新道路。在这方面,很多出版集团和出版社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成功。但是,出版升级与转型是一个庞杂纷繁的系统工程,我们该从何入手,走好第一步?
张克文:我认为,在谈转型之前,先要做的是出版内容的升级。在内容方面的升级,我们提倡战略与品牌引领升级。中国每一家少儿出版社,只有坚持自己的战略,才能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
再说一下“品牌”。以开卷排行榜为例,在少儿出版最大的儿童文学版块,杨红樱、郑渊洁、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等品牌作家占据47%市场,笑猫日记、马小跳、皮皮鲁、沈石溪动物小说等系列品牌产品占据68%市场。在座各位所在的出版社都是中国少儿出版的品牌出版社,在广大读者和书店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许久文:我非常同意张社长关于品牌的观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少儿社的产品规模都在扩大,对资源的争夺势均力敌,这注定了少儿出版的竞争必将从规模化的竞争逐渐升级到差异化的竞争阶段。因此,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对经营模式作出调整,提出“优化产品结构,走品牌强社之路”。未来我们会通过更多这样定位精准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的品牌,来进一步确立和明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市场辨识度。
主持人:谢谢两位社长。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低幼读物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与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是名列全国少儿出版界“五强”的一流出版社。由此看来,在数字出版的大环境下,真的是“战略决定方向,品牌主宰未来”。张社长,刚才您从“战略”和“品牌”两方面谈了出版主业内容的升级,那么,围绕内容升级,您认为该怎样进行内容产业的转型,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会在这方面做哪些努力?
张克文:我认为内容产业转型就是要围绕少儿出版主业内容升级,进行内容产业链的拉长和延伸。这方面最成熟的运作模式就是盛大文学模式:以网络文学平台为基础,鼓励作者创作网络文学作品,以内容为核心,辐射网络付费点击、纸质出版、影视剧本改编、网络游戏改编、海外版权运作、数字出版等全版权运作的多种盈利模式。
未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在两种介质、两个市场、三类内容类别上下功夫。具体来说,两种介质就是传统纸质介质和电子终端介质。在传统纸书上,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会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增加图书附加值,使传统图书能说会动,带给儿童更加精彩、新颖的阅读体验。在电子图书上,我们不仅将传统图书电子化、互动化,还会利用互联网出版直接在平台上发布全新的电子版本图书,尝试先电子后纸质图书的全新出版模式。两个市场就是大众市场和教育市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不仅在大众市场下功夫,还会在专业教育领域打造体系科学、内容生动的电子教育平台,为将来的电子书包、数字教室做好准备。最后,三类内容是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点关注互动图书、电子教材和儿童游戏这三类少儿出版类别,用品牌化、产业化的思路与各方合作制作精品内容,并进行运营,形成品牌产品体系群。
主持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渐成规模、渐趋成熟,这得益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对于内容产业链的全方位开拓与把握,对运作模式和出版模式的创新。据我所知,在创新出版模式方面,接力出版社也取得过杰出的成就。2012年,接力出版社“第一次发现丛书”《瓢虫》和《森林》的富媒体互动体验版电子书正式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黄社长,您能和我们谈一下接力社在数字出版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就吗? 黄俭:电子童书《瓢虫》和《森林》是根据接力出版社引进的法国儿童科普胶片“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七星瓢虫》和《走进森林》改编而成,这两款童书应用软件富有游戏、体验、互动、娱乐、教育等多重功能,通过互动操作,让孩子们可以喂瓢虫吃东西,使瓢虫飞起来,给瓢虫指引方向,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学会分辨瓢虫的种类,带领读者认识瓢虫的世界。接力出版社现阶段正在运作的中国青少年多媒体阅读推广平台项目,其中包括童书数字出版、中国青少年在线读者俱乐部、教育培训、品牌授权经营、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图书电子商务六大领域,着力为中国0~25 岁的青少年读者打造多媒体复合出版、全方位立体学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该平台成为行之有效的复合出版平台和品牌孵化平台,从而使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大潮的背景下,从内容提供商向阅读服务供应商转变,并进一步拓展少年儿童文化产业新的利润空间。
主持人:接力出版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出版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少儿文化产业新的利润空间。目前,出版模式正在朝着全媒体复合出版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对此,我们请各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许久文:在我看来,数字出版不是洪水猛兽,不是传统出版的替代和终结,它是传统出版的延展。它的出现拓展了图书的外延,通过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与新技术使其成为内涵更为丰富的产品。因此,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业态升级中,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迅速将图书经营转型为产品经营。我们一直鼓励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就开放地考虑可以呈现内容的各种产品形式,考虑不同产品形式间的互补性,考虑不同产品形式的营销方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坚持以项目来带动数字出版产品线的推进和发展。在项目的制式下,内容策划者与技术支持者、渠道推广者共同工作、充分沟通,更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新时期图书产品的各种特性,从而帮助策划编辑快速成长为具有延展性思维的“产品经营人才”。
张秋林: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跨媒体经营,提高内容资源的转化加工值,项目拉动,产业驱动,从而延伸出版产业链。比如每年拍摄一部由图书改编的动漫电影,涉足电视剧,开发网络游戏,开发动漫衍生产品。这是未来产业布局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许总编,刚才您提到要将图书经营转型为产品经营,考虑不同产品形式的营销方式。那么您能具体和我们说一下在全新经营理念指导下营销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许久文:信息的爆炸性传播使得出版营销变成一个更宏大的命题。三十年前我们依靠口口相传,二十年前我们发布书讯书评,十年前我们把作者带进校园,而今,市场的繁荣让读者的需求日趋多样,技术的发展使营销的渠道越来越多。推动着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生硬而笼统的观念,不再把营销作为销售的附属,而真正进入市场化、专业化的营销阶段。营销不能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信息给予,而应该成为一种网络化、流动性的信息交流。以往我们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市场需求,而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条件直接了解读者的诉求。因此,营销的关键不再是“如何更好地卖出图书”,而是“如何更好地管理读者”,或者,当业态升级到数字出版阶段时,应该是“如果更好地管理用户”。
主持人:刚才我们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探讨了少儿出版的转型与升级。在座的各位都是位居管理层的社长和总编辑,那么作为管理人员,面对数字化的冲击,该如何从管理机制的高度入手进行出版的升级与转型?
张秋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企业管理机制方面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是以集团的构架掌控产业格局。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需要重塑企业边界。为了不断地做优、做强,我们今年计划组建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希望能以集团公司的构架和品牌优势,全面布局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集团的“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增长极。这其中包括:核心产业,即围绕“作品”打造的主产业,包括图书出版、影视、动漫、戏剧、游戏及版权授权等;延伸产业,即由核心产品延伸开发出来的亚产品,如电子书、点读笔、手机阅读等;附加产业,即以核心产品的艺术形象、品牌以及作家名字为象征性符号与号召力的产品;综合产业,即以著名文学形象、品牌打造的跨行业、跨艺术的综合性产品,如儿童主题公园、主题旅游、儿童培训机构、学校等。
张克文:对于张社长提到以集团构架加快儿童文化产业的转型,我十分赞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也在着力打造儿童文化产业集团或者是子集团化的模式。我们已在北京成立产业中心,着手利用资本的优势做乘法,通过并购、参股的方式收购一些少儿培训学校、少儿专业电商等,促进儿童文化产业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打造安徽少儿产业群,打造安徽少儿文化产业集团。这种“利润乘数模式”是一种环环相扣的财富生产链。
主持人:正如两位所说,集团化架构可以充分利用集团的内部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利用规模优势,打造儿童文化产业链,拓展品牌影响力,加快实现出版转型与升级。但是,在搭建集团化机构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资本运作的关键问题,能否请二位给我们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张秋林:对于资本的问题,我认为要以资本的力量撬动产业市场。出版社集团化改造后,可以利用资本的力量进行股权投资、参股并购,从而撬动产业市场。在上市公司运作机制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将大力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主动实施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我们会以资本为纽带,努力实现跨体制合作,跨地区运作,跨行业发展,跨媒体经营。比如,我们将图书《魔法小仙子》改编成首款青少年励志游戏《魔法仙踪》;我们筹资千万元打造“二十一世纪全媒体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我们全面进军电子商务平台,投资500万元与湖南长沙浪翔书刊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世纪浪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成立北京人文出版中心,走出一条国有出版社与民营文化公司在新形势下合作的新路;我们成立独资运作的北京天下童书传媒有限公司,并在上海、杭州设立出版中心,进行跨地区运作。
张克文:对于资本问题,我的观点是将人才与资本相结合,这是出版升级转型的内在动力。出版是文化创意产业,属轻资产性质,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领军人才的领军作用和各层次专业人才的专业作用形成互补才能推动出版升级。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资本聚集资源,用资本打造人才平台、作品平台、机构。
主持人:两位社长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关键词是“整合”与“合作”。 张克文社长将资本与人才相结合,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张秋林社长通过大手笔高起点的整合渠道、作家、民营出版、国外出版、儿童阅读推广人等资源成就横跨南北三地的出版王国。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及讯息”。今天有幸与各位坐在一起,就数字媒介所传递的讯息进行探讨。在出版转型和产业升级探索之路上,闭门造车只会错失良机,创新性、合作式、开放性、规模化、集团化也许才是走向成功之路。非常感谢四位在百忙之中参加《出版广角》本期的沙龙活动。
中国少儿出版已经历10年黄金发展期,未来10年将会在挑战与机遇中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2013年处在两个10年发展的节点之间,留给我们的是如何总结前10年的发展经验,如何创新后10年的发展思路。本期沙龙有幸邀请到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张克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许久文,让他们来谈谈“少儿出版转型与业态升级”。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接力出版社的黄俭社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数字出版对纸质图书市场的制约与影响,以及传统出版所面临的困境。
黄俭:首先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调研数据。根据对18岁—70岁读者开展的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阅读接触者人均手机阅读花费为23.31元,较2011年增长2.56元。其中,面对和纸质读物内容完全相同的手机读物时,70.6%的手机阅读接触者选择“只看免费的”,10.5%的人愿意花钱购买“价格低于纸质读物的80%以上”的手机读物。尤其是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90.6%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该书的纸质版。以上调查数据显示,纸质图书出版受到的数字出版冲击有可能会随着数字出版在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的扩大而不断增大,这一点虽然目前在少儿图书市场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在青年读物市场已经有了显著体现。数字出版对纸质图书的冲击及传统出版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都显示出传统的图书市场因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一片市场红海,我们继续在此厮杀虽然十年内可保持增长,但谋求跨越式的增幅已经希望不大。
主持人:正如黄社长所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的少儿出版界已有先见者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新道路。在这方面,很多出版集团和出版社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成功。但是,出版升级与转型是一个庞杂纷繁的系统工程,我们该从何入手,走好第一步?
张克文:我认为,在谈转型之前,先要做的是出版内容的升级。在内容方面的升级,我们提倡战略与品牌引领升级。中国每一家少儿出版社,只有坚持自己的战略,才能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
再说一下“品牌”。以开卷排行榜为例,在少儿出版最大的儿童文学版块,杨红樱、郑渊洁、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等品牌作家占据47%市场,笑猫日记、马小跳、皮皮鲁、沈石溪动物小说等系列品牌产品占据68%市场。在座各位所在的出版社都是中国少儿出版的品牌出版社,在广大读者和书店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许久文:我非常同意张社长关于品牌的观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少儿社的产品规模都在扩大,对资源的争夺势均力敌,这注定了少儿出版的竞争必将从规模化的竞争逐渐升级到差异化的竞争阶段。因此,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对经营模式作出调整,提出“优化产品结构,走品牌强社之路”。未来我们会通过更多这样定位精准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的品牌,来进一步确立和明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市场辨识度。
主持人:谢谢两位社长。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低幼读物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与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是名列全国少儿出版界“五强”的一流出版社。由此看来,在数字出版的大环境下,真的是“战略决定方向,品牌主宰未来”。张社长,刚才您从“战略”和“品牌”两方面谈了出版主业内容的升级,那么,围绕内容升级,您认为该怎样进行内容产业的转型,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会在这方面做哪些努力?
张克文:我认为内容产业转型就是要围绕少儿出版主业内容升级,进行内容产业链的拉长和延伸。这方面最成熟的运作模式就是盛大文学模式:以网络文学平台为基础,鼓励作者创作网络文学作品,以内容为核心,辐射网络付费点击、纸质出版、影视剧本改编、网络游戏改编、海外版权运作、数字出版等全版权运作的多种盈利模式。
未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在两种介质、两个市场、三类内容类别上下功夫。具体来说,两种介质就是传统纸质介质和电子终端介质。在传统纸书上,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会利用二维码、图像识别等技术增加图书附加值,使传统图书能说会动,带给儿童更加精彩、新颖的阅读体验。在电子图书上,我们不仅将传统图书电子化、互动化,还会利用互联网出版直接在平台上发布全新的电子版本图书,尝试先电子后纸质图书的全新出版模式。两个市场就是大众市场和教育市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不仅在大众市场下功夫,还会在专业教育领域打造体系科学、内容生动的电子教育平台,为将来的电子书包、数字教室做好准备。最后,三类内容是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点关注互动图书、电子教材和儿童游戏这三类少儿出版类别,用品牌化、产业化的思路与各方合作制作精品内容,并进行运营,形成品牌产品体系群。
主持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渐成规模、渐趋成熟,这得益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对于内容产业链的全方位开拓与把握,对运作模式和出版模式的创新。据我所知,在创新出版模式方面,接力出版社也取得过杰出的成就。2012年,接力出版社“第一次发现丛书”《瓢虫》和《森林》的富媒体互动体验版电子书正式登陆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黄社长,您能和我们谈一下接力社在数字出版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就吗? 黄俭:电子童书《瓢虫》和《森林》是根据接力出版社引进的法国儿童科普胶片“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七星瓢虫》和《走进森林》改编而成,这两款童书应用软件富有游戏、体验、互动、娱乐、教育等多重功能,通过互动操作,让孩子们可以喂瓢虫吃东西,使瓢虫飞起来,给瓢虫指引方向,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学会分辨瓢虫的种类,带领读者认识瓢虫的世界。接力出版社现阶段正在运作的中国青少年多媒体阅读推广平台项目,其中包括童书数字出版、中国青少年在线读者俱乐部、教育培训、品牌授权经营、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图书电子商务六大领域,着力为中国0~25 岁的青少年读者打造多媒体复合出版、全方位立体学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该平台成为行之有效的复合出版平台和品牌孵化平台,从而使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大潮的背景下,从内容提供商向阅读服务供应商转变,并进一步拓展少年儿童文化产业新的利润空间。
主持人:接力出版社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出版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少儿文化产业新的利润空间。目前,出版模式正在朝着全媒体复合出版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对此,我们请各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许久文:在我看来,数字出版不是洪水猛兽,不是传统出版的替代和终结,它是传统出版的延展。它的出现拓展了图书的外延,通过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与新技术使其成为内涵更为丰富的产品。因此,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业态升级中,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迅速将图书经营转型为产品经营。我们一直鼓励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就开放地考虑可以呈现内容的各种产品形式,考虑不同产品形式间的互补性,考虑不同产品形式的营销方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坚持以项目来带动数字出版产品线的推进和发展。在项目的制式下,内容策划者与技术支持者、渠道推广者共同工作、充分沟通,更能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新时期图书产品的各种特性,从而帮助策划编辑快速成长为具有延展性思维的“产品经营人才”。
张秋林: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跨媒体经营,提高内容资源的转化加工值,项目拉动,产业驱动,从而延伸出版产业链。比如每年拍摄一部由图书改编的动漫电影,涉足电视剧,开发网络游戏,开发动漫衍生产品。这是未来产业布局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许总编,刚才您提到要将图书经营转型为产品经营,考虑不同产品形式的营销方式。那么您能具体和我们说一下在全新经营理念指导下营销方式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许久文:信息的爆炸性传播使得出版营销变成一个更宏大的命题。三十年前我们依靠口口相传,二十年前我们发布书讯书评,十年前我们把作者带进校园,而今,市场的繁荣让读者的需求日趋多样,技术的发展使营销的渠道越来越多。推动着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往生硬而笼统的观念,不再把营销作为销售的附属,而真正进入市场化、专业化的营销阶段。营销不能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信息给予,而应该成为一种网络化、流动性的信息交流。以往我们从经销商那里了解市场需求,而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条件直接了解读者的诉求。因此,营销的关键不再是“如何更好地卖出图书”,而是“如何更好地管理读者”,或者,当业态升级到数字出版阶段时,应该是“如果更好地管理用户”。
主持人:刚才我们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探讨了少儿出版的转型与升级。在座的各位都是位居管理层的社长和总编辑,那么作为管理人员,面对数字化的冲击,该如何从管理机制的高度入手进行出版的升级与转型?
张秋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企业管理机制方面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是以集团的构架掌控产业格局。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需要重塑企业边界。为了不断地做优、做强,我们今年计划组建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希望能以集团公司的构架和品牌优势,全面布局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集团的“少儿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增长极。这其中包括:核心产业,即围绕“作品”打造的主产业,包括图书出版、影视、动漫、戏剧、游戏及版权授权等;延伸产业,即由核心产品延伸开发出来的亚产品,如电子书、点读笔、手机阅读等;附加产业,即以核心产品的艺术形象、品牌以及作家名字为象征性符号与号召力的产品;综合产业,即以著名文学形象、品牌打造的跨行业、跨艺术的综合性产品,如儿童主题公园、主题旅游、儿童培训机构、学校等。
张克文:对于张社长提到以集团构架加快儿童文化产业的转型,我十分赞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也在着力打造儿童文化产业集团或者是子集团化的模式。我们已在北京成立产业中心,着手利用资本的优势做乘法,通过并购、参股的方式收购一些少儿培训学校、少儿专业电商等,促进儿童文化产业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打造安徽少儿产业群,打造安徽少儿文化产业集团。这种“利润乘数模式”是一种环环相扣的财富生产链。
主持人:正如两位所说,集团化架构可以充分利用集团的内部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利用规模优势,打造儿童文化产业链,拓展品牌影响力,加快实现出版转型与升级。但是,在搭建集团化机构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资本运作的关键问题,能否请二位给我们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张秋林:对于资本的问题,我认为要以资本的力量撬动产业市场。出版社集团化改造后,可以利用资本的力量进行股权投资、参股并购,从而撬动产业市场。在上市公司运作机制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将大力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主动实施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我们会以资本为纽带,努力实现跨体制合作,跨地区运作,跨行业发展,跨媒体经营。比如,我们将图书《魔法小仙子》改编成首款青少年励志游戏《魔法仙踪》;我们筹资千万元打造“二十一世纪全媒体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我们全面进军电子商务平台,投资500万元与湖南长沙浪翔书刊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世纪浪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成立北京人文出版中心,走出一条国有出版社与民营文化公司在新形势下合作的新路;我们成立独资运作的北京天下童书传媒有限公司,并在上海、杭州设立出版中心,进行跨地区运作。
张克文:对于资本问题,我的观点是将人才与资本相结合,这是出版升级转型的内在动力。出版是文化创意产业,属轻资产性质,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领军人才的领军作用和各层次专业人才的专业作用形成互补才能推动出版升级。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资本聚集资源,用资本打造人才平台、作品平台、机构。
主持人:两位社长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关键词是“整合”与“合作”。 张克文社长将资本与人才相结合,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张秋林社长通过大手笔高起点的整合渠道、作家、民营出版、国外出版、儿童阅读推广人等资源成就横跨南北三地的出版王国。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及讯息”。今天有幸与各位坐在一起,就数字媒介所传递的讯息进行探讨。在出版转型和产业升级探索之路上,闭门造车只会错失良机,创新性、合作式、开放性、规模化、集团化也许才是走向成功之路。非常感谢四位在百忙之中参加《出版广角》本期的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