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下事件理论动向管窥——齐泽克和伊格尔顿的事件理论比较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巨大危害性的明确认识和对文化话语与理论争辩的极度厌倦抵制情绪,西方理论界掀起了回归事物思潮,"事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陆派的理论代表人物齐泽克的《事件》和英美派的代表人物伊格尔顿的《文学的事件》是事件学领域最前沿的成果.虽然由于立足点不同,齐泽克和伊格尔顿两人对事件的性质功能的看法各不相同,但由于理论语境和思想倾向相同,他们的关注点和思想目标完全一致:都将注意力从语言话语、文化结构转向物质实在、客观现实,都致力于借助事件解构现成语言话语、文化结构.这足以说明,当前西方理论界,无论是大陆派还是英美派,都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了过去的语言游戏泥潭,走向了探索和建构事物本身的新境界.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著译作品所配的大量封面图和插图构成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经过"现象观察",我们总结出三种主要图像模式,即"呐喊"图像模式、"两面人"图像模式和"自由魂"图像模式,并试图用图像符号学理论对这三种模式的诸多表现予以阐释;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三种图像模式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呐喊"图像模式反映的是五四时期,"两面人"图像模式反映的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自由女神"图像模式则对应了三四十年代.这三种模式是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国现
启蒙思想源发于上帝之死所留下的形而上学空场.这一空场带来了认知的超验确定性保障的缺失,并最终为启蒙所弘扬的人之理性所填补.被启蒙精神所弘扬的理性是一种不断批判和建构的力量,它蕴含着动态的实践性诉求,由此构成了启蒙的第一重属性.然而,启蒙对超验性的批判却同时带来超验的思辨神学的建构,动态的理性在后康德时代的德国古典哲学中走向了启蒙的自我悖论.因此,重建丰富的启蒙精神,或可回到康德,在一种界限性思维之下保障启蒙理性的非超验性,但却在避免了悖论性的同时丧失了理性固有的动态性;或可回到福柯,启蒙理性在不断试验性越
民国初年阿尔泰并新的历史进程呈现出强烈的地缘政治特征.科阿战争、程克主政、"俄乱"与"阿尔泰兵变"等前后相缀,共同构成了阿尔泰并新历史的完整链条.在这场关乎地缘政治的历史事件当中,还隐约可见权力竞争的影子.北京政府最初设立阿尔泰区,原在于新、阿互为犄角,维护西北边疆主权,同时亦可牵制新疆,而不使其独大,但由此造成了双方互相牵掣之势,俨然成为边疆隐患.北京政府最终批准阿尔泰并新,并非有意在制度上否定阿尔泰独立行政的构想,而是一种基于治理成本的理性选择.就结果而言,阿尔泰并新不仅关系到阿尔泰地区行政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历史舞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造性运用首先在于,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基础.其次,系统观念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系统性分析,按照大系统制约小系统、小系统促进大系统,系统内一切要素相互联系的原则确认其关系,在研究这三大规律的过程中做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儒家伦理出现严重的认同危机.认同危机的实质是中国文化生态失衡引发的主体精神紊乱-生存意义的遮蔽和自由的丧失.其文化成因是社会的科学取向消解了伦理的神圣意义和本体承诺,把伦理抛入了主体和历史的附属物中.一旦脱离意识形态生活和公共文化生活再生产的社会结构,儒家伦理的价值理想将会失去通过制度得到普遍兑现的现实路径;同时,在多元道德语境中儒家伦理必须面对文化他者和合理化叙事模式的双重挑战.儒家伦理被现代化封存在了历史精神之中,成为个体的文化习性和伦理情结.因此,儒学必须重返生活世界
国家治理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为基础,政治体制能力则是政治体制的执行能力,集中表现为政治体制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因而政治体制能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支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的兴衰.政治体制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由国家治理的性质内在决定的,政治体制能力有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明确的积极承诺.政治体制能力起源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它以制度、行动者和思想作为原材料,危机挑战、竞争压力和使命引领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良好的国家治理以及国
近年来,中国企业债务的激增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较大关注与讨论,为此有必要考察中国企业债务的重要特征与近期演变,尤其是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冠疫情对企业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美国主要是家庭部门借债不同,自2008年以来,中国主要是由非金融企业部门推动着债务总额与GDP比率的快速上升.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债务具有高度的"结构性特征",即大部分债务集中在一小部分企业.2015年以来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并提升了其业绩水平.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去杠杆进程的影响是有限的.深化
空间既是技术的作用场域,也是技术的功能边界.国家治理实践的技术逻辑是在行政与政治和社会,技术与价值和形式交互格局的复合生态中体现的.公共管理对技术空间的认知存在结构性偏差,技术叙事既不能拘囿于管理工具的视野,也不能超越了时空的发展限度和客观条件.国家治理的外部技术场景不止于管理效能,也体现为将国家和社会整合为共同体的工具运用和资源配置能力.国家治理的内部技术场景不止于管理工程,作为管理实践也体现为行政资源的配置方式,作为政治实践是价值实现的途径,作为制度实践是形式的建构基础和实践途径.公共管理需要客观全面
2005年之后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出现了超越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典型现象,表现为金融业"过度"扩张的特征事实.以2005年之后中国相继出台的银行业务和经营范围管制放松政策冲击效应为基础,构造相应的工具变量,可检验出中国各省份地区中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对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揭示出,中国情景下金融业"过度"扩张对以工业部门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发现这种抑制效应是通过金融业"过度"扩张对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
通过聚焦新生代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模式的研究,为理解文化结构如何产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提供一个框架.既有研究存在两点疏失:其一,既有新生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研究缺乏聚焦性实质理论.为此,文章将代际秩序纳入社会秩序的考量中,试图从权力遵从、规范共享和利益契约三大经典社会秩序理论出发,观照现有较为零散的青年及代际关系研究.其中,"秩序"作为本质要素,突破了原本仅对青年亚群体的研究囿于中观或微观层面的局限.其二,既有研究在因果机制解释方面,忽略了"文化结构"对社会成员个体或群体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的传导和塑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