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口千哨响云端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风筝家族中,南通板鹞因绑扎大量哨口,在飞行时发出响亮又充满节奏的旋律而独具特色。不过,正是这样的特色,导致南通板鹞在今天的发展困境。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北方称“鸢”,南方称“鹞”。在“北鸢南鹞”中,无疑要数南通板鹞最具特色。它形似一块巨大的平板,上面绑扎着几十上百个大小不一的“哨口”,在飞行时发出响亮又充满节奏的旋律,宛如正在演奏一支雄壮的“空中交响乐”,在中国风筝家族中堪称一绝。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地处江海平原的南通都会迎来稳定而又均匀的海洋季风,此时正是放飞板鹞的最佳时节。阳春三月,我们踏上了南通之旅,切身实地去领略南通板鹞的魅力和风采。
  弦响碧空称风筝
  一到南通,眼睛就迫不及待地在天空搜索板鹞的身影,然而在濠河沿岸及市内宽敞的广场上空飞舞的全是一只只造型各异的“北鸢”。眼前所见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直到向一位放风筝的老大爷请教后才豁然开朗。原来,南通板鹞因挂载了一整套“音响设备”,所以其重量远远超出一般的风筝,对风力有更高的要求,通常放飞大型板鹞要六级以上风力,放飞小型板鹞也要五级风力。近几日来南通都没有适合放飞板鹞的大风,自然也就见不到飞舞的板鹞了。
  好在濠河沿岸有许多板鹞博物馆,它们大多都是民间开办的。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它坐落在一家红木家具厂里。走进博物馆,上百只大小不一、画面精美的板鹞静静地悬挂在墙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哨口反射出让人炫目的亮光。整个展馆犹如音乐演奏大厅,一支支“乐队”仿佛正在等待着演奏在南通上空飘荡了上千年的乐章。
  馆长姓吕,木工出身,和他握手时,手就像一把刻刀被他紧紧地握住,不愧是常年拿刀的手艺人。说起风筝,吕馆长打开了话匣子。板鹞在当地又叫“板筝”,与讲究造型的“北鸢”大为不同。为了在飞行时保持平衡,其形状结构力求对称。每一只板鹞都由数量不同的“星”组成,所谓“星”,就是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六角形,有几个这样的六角形就被称为几连星板鹞。
  南通人常自豪地说,只有板鹞才叫真正的风筝,因为只有它才符合古人所言“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哨口是板鹞的发音“器官”,不仅有大小之分,还有声音的高低之别。小哨口在板鹞的发声系统中属高音部,声音尖细,清脆悦耳;大哨口发出的声音则浑厚深沉,是板鹞发声系统中的低音部。哨口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板鹞上自上而下依次排列,高、中、低各声部兼备,放上天后就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演奏,声音可以传到三五公里之外,十分震撼。
  为什么在全国只有南通有板鹞呢?原来,除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外,还与当地的劳动生产息息相关。旧时的南通人以打渔和晒盐为生,最怕天气突然变化。于是,他们就在风筝上绑上哨口,根据哨声变化来预知天气。如今,在南通农村地区仍然流传着“哨声急,雨打壁”这样的谚语。
  听着吕馆长绘声绘色地描述,让人不禁在脑海里产生这样的画面:如果展馆里上百只板鹞齐翔蓝天,声响一定犹如战机轰鸣,再加上万众举目欢呼,那场景将是何等壮观。
  一只板鹞的诞生
  离开博物馆,在吕馆长的指引下,一路来到南通板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承毅老人家里。郭老今年70岁,做了50多年板鹞。他话不多,不过只要谈到墙上挂着的那些宝贝时,整个人都活泼起来。
  “板鹞好看,飞起来吸引眼球,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郭承毅说。制作板鹞的第一步是扎制骨架。千百年来,竹子一直是扎制骨架的主要材料。精选粗细匀称、弹性好的江南毛竹,先用文火烤直,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最后刷上一层防水清漆,晾干后备用。扎制骨架一定要在晴朗干燥的日子里进行,便于把绳子扎紧。
  “骨架一定要上下左右对称,尤其是左右两根边骨,不仅要粗细一致,弹性也要相同,这样板鹞在强风中才能保持平衡。”郭承毅说。
  板鹞的绘画风格和北鸢基本相似,都是先白描后彩绘的工笔画。不同的是,北鸢的彩绘多为动物形象,尤其是飞禽,而板鹞则多源于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刘海戏蟾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早期的板鹞用针线缝合,在放飞时缝合处容易被拉扯开,如今已改用胶水或胶带粘连。
  除了扎、糊、绘等工艺流程,制作板鹞还有一道最关键的工序——雕刻哨口。
  郭承毅端出一组组雕刻好的哨口,大部分都是葫芦做的,也有少数是用竹筒或蛋壳做的,大者似斗,小者如豆。“让哨口发声的,是经过精雕细刻的哨口盖面。”郭承毅说。盖面的材质根据哨口大小来决定,小哨口的盖面通常用竹子雕刻而成,大哨口的盖面则选用木材为原料。盖面外凸内凹,中间有一条用来发声的开口。开口的大小十分关键,过大或过小都不易发出声音。制作好的哨口同样要彩绘各种图案,经过试音区分出高中低音后,再按需绑扎在板鹞上。
  在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郭承毅经常被邀请参加国内外各种展演活动,两三米高的板鹞带出去参展很不方便,于是他设计制作出可拆卸的新型板鹞。这种板鹞的骨架全部采用轻巧结实的碳素纤维杆,每一“星”都相对独立,一只1.2米高的板鹞拆卸后用两个大号塑料袋就可以装下,十分方便携带。
  板鹞明日飞何方
  “如今,在南通的天空看到板鹞已经成了一件稀奇事。” 正当我们被板鹞制作技艺深深折服时,郭承毅却一语道出了南通板鹞的现实处境。
  长期以来,价格高、放飞难度大,一直是南通板鹞推广普及的瓶颈。郭承毅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制作一只1.2米高的标准板鹞为例,上面至少要绑50个哨口,每个哨口按成本价8元钱计算,仅哨口一项就需要400元;板鹞上的彩绘鹞面全是纯手工绘制,每张需要500元~800元,成本算下来至少在千元以上。如果是采用珍贵材料制作的收藏品,售价更是高达数万元,这样的价格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难以接受。此外,由于哨口多,导致板鹞的体形和重量比一般风筝大得多,放飞时需要数人协作。如果没有掌握放飞技艺,根本就飞不起来。慢慢地,人们发现,每到放飞风筝的时节,虽然南通各个广场都人山人海,但漫天飞舞的几乎全是以潍坊风筝为代表的“北鸢”。2014年,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曾对南通板鹞的现状做过调查,结果让人震惊:在南通本地风筝市场,外来风筝已经占到95%以上的份额,在风筝经营店已难觅板鹞的身影。
  “绑扎大量哨口是南通板鹞最大的特色,然而正是这样的特色导致板鹞无法普及。在轻巧、易放飞的北方风筝的‘围剿’下,板鹞节节败退,处境堪忧。”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郭小川毫不避讳地说。为了保护板鹞,在南通,从官方到民间都发出了“求变”的呼声。南通市政府不仅把板鹞制作技艺纳入全市中小学课程,在南通“非遗工坊”定期免费开设板鹞制作技艺传习班,还积极学习潍坊风筝的推广经验,把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作为一条提升南通板鹞知名度的主要途径。2014年7月,板鹞走出国门,亮相华盛顿史密森尼民俗节,并在白宫外的大草坪上做放飞表演,“会唱歌的风筝”让外国观众惊叹不已。展会结束后,订单和新的参展邀请不断传回南通。
  在民间,板鹞制作艺人也没有闲着。比如郭承毅把同样是国家级非遗的南通印花布用来做鹞面,古朴典雅,让板鹞更有南通的地域特色;南通另一位板鹞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文智也别出心裁,将板鹞缩小,制作成工艺品礼盒,以200元左右的价格在旅游景点出售,市场反馈良好。
  “长期以来,南通板鹞走的是以收藏为主的民俗工艺精品路线,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更没有走产业化道路,导致它的市场竞争力无法与北方风筝相抗衡。不过,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改变,南通板鹞的产业未来也一定会蒸蒸日上。”郭小川肯定地说。
  临近傍晚,风大了起来。路过濠河岸边,天空传来阵阵“嗡嗡”声,悦耳响亮。抬头一看,一只大板鹞正拖着两条好似惊蛇的尾绳在空中自由翱翔,那健硕的身姿和睥睨天下的气势的确是轻巧的北鸢无法比拟的,这让人不禁想到:南通板鹞并未走入黄昏,而是正在迎接黎明。
其他文献
从24层的窗户望出去,高楼绵延往远处,绿地像癞子的头发,在高楼间偶尔闪现。城市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回头再读梁思成在1949年写的《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有限度的市区是不许蔓延过大的市区……两区之间必须绝对禁止建造工商住宅建筑,保留着农田或林地。这种疏散的分布,可使每区居民,不必长途跋涉,即可与大自然接触。”字里行间竟然读出了忧伤,真像是一封尘封的旧情书,写给现在的城。身处高楼丛林
“梵高”空降广州!在广州大剧院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以动态视像的形式展出梵高近千余幅作品,还有梵高生前30多封书信、生活用具等珍品。展览现场通过数码高清投影与环绕音响的完美组合,将观众带入一个动态空间,移步异景地看到不同的梵高,不同的印象派。  2015.12.18—2016.2.21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1号广州大剧院
物,是传统手工艺精神与价值的载体,在今天,更成为人们追求品质与品位生活的参照物。从一件琉璃器,到一个陶瓷杯;从一幅绣品,到一件蓝染衣……这些鲜活的物,充满生趣,甚至愈发年轻、时尚。时代之下,对物进行重新“定义”,也许是“设计”所起的作用。因为极具设计感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已不再仅是当下生活的点缀,而摇身转变为品质生活的象征。  设计,是传统手工艺向新转变的可能。  主办单位  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
前 言    1991年,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托马斯·里可纳(Thomas Lickona)发表了著名的《品格教育——我们的学校如何教授尊重和责任》,作者从学校进行品格教育的原因、价值标准的内涵、学生应当具有的美德,实施品格教育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就学校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品格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因此而获得了美国克里斯朵夫奖。  无独有偶,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道
俄教育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致信俄中小学校长  郑明秋  2007年2月5日,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就俄一中学校长使用盗版软件被起诉一事专门致信俄中小学校长。  富尔先科称,经检察院立案侦查,彼尔姆边疆区谢内沃村中学校长在该校的电脑中安装了盗版软件,并因违反了著作权法被提起诉讼,这一事件在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指出,包括联邦政府、联邦主体、市属部门或学校在内的任何单位和部门购买的电脑均必须安
顾名思义,“金工”,就是“金属工艺”。  小锤声声,錾刻之间,回响了千年。这门承古融今的技艺,一直是我国手工艺行业中的“重头戏”。造型饱满、肌理分明、工艺精细的金工作品熔铸着金工师的妙心巧思。  而在许多眼里,金属是冰冷的,只有金工师深知它们柔软且灵动的另一面。  本次我们聚焦几位“80后”“90后”金工人,从工艺技法、创作思路、行业理解等维度,展现当代金工创作者的新思路与新视野,传递金工技艺的深
[摘 要] 流动的孩子在北京的学校过得幸福吗?问卷从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三方面对学生、家长、教师分别做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幸福;调查  [中图分类号] G52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3-0051-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随迁子女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给这些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成
裴金宝  苏州吴门琴社社长、斫琴大家,在斫琴界素有“南裴北李”之称。一是斫琴最早,二是他所斫古琴、斫琴论著最受古琴界欣赏。裴琴清、实、坚、精,余韵极润而美。裴琴的仿古断纹,可称当今第一。裴金宝修复过诸多唐宋古琴,于琴制尤为留心。制琴极精而少,每有良琴出世,常被视为传世之作。  李明忠  著名古琴演奏家、西安古琴非遗传承人,当代斫琴师里的一座高峰。与裴金宝先生并称“南裴北李”。所斫之琴极其重视细节,
看起来长得像70后的王鹏程,实际是标准的80后,热爱自由,性格干脆。辣酱,算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但他很乐观:“我就是想趁着年轻做不同的尝试,年轻嘛,不用那么早就追求稳定。”虽然是第二次创业,也要像从来没失败过一样有信心。  穷游的味道  与大多数80后一样,王鹏程的经历挺丰富,学市场营销,但做过保安、服务员,也发过传单、卖过房子,建材、保健品销售也都尝试过,甚至还摆过地摊,最后一份工作是金融销售:“
铁门后的灯彩最真实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榄,绮窗丝障,十里珠帘……薄暮须臾,灯船毕至。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槌击鼓,塌顿波心。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在余怀的《板桥杂记》中,他以细腻的画笔描述宋代这个歌舞升平时代下的秦淮灯会。让人对遥远的时代充满无限憧憬的同时,也让人对秦淮灯会上的主角秦淮灯彩多了一些惊奇。  正月过尽之前,南京的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