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描述了当前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的一些典型现状及问题,阐述了从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建立覆盖全省的就业服务机构及实施创业教育等方面解决这些状况和问题的方法和内容。
【关键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同时,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许多企业都纷纷裁员,以应对危机,大学生就业更是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我们课题组展开了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及个案走访。
一、当前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主要体现
(一)近年来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维持较高水平
近几年,本专科生及研究生人数都随着高校扩招人数均比较多,如上表数据显示,江西省普通本专科毕业人数2007年为210166人,2010年为223962的人,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在此基础上,由于近几年研究生也开始扩大招生幅度,研究生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虽然江西省近几年经济指数不断攀升,发展较好,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断扩大,但同时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增长速度已超出了用人单位需求。
(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1.就业地区选择不协调:大学生就业选择趋向大城市,很少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就业
以前,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都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型或沿海繁华都市为标准,在金融危机后,大学生选择中部一些大中型市就业的比例较以前上升不少。但同时,虽然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情势已经有所感知和意识,选择地区也由大型城市降低为大中型城市均可,但对于去基层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就业还是不太乐意、甚至拒绝。
2.职业选择失衡: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在被调查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意向选项中,40.62%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公务员,其次有20.32%的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18.26%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从访谈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毕业生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工作的稳定性及福利方面看得更重要些。
3.专业需求失衡:各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有所不同,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冷门专业却备受冷落
据调查,对工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明显比文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要多,薪资待遇也更好,如材料、通讯、机电、自动化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而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文科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工科专业毕业生中,男生就业情况明显好过女生,因而,工科女生就业难也显得更加突出。比如用人单位在同一专业的男女两学生进行选聘时,即使女生各反面都很优秀,而男生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很多用人单位还是会优先考虑选用男生。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还不能适应这些转变。虽然,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需求还是比较大,一些单位甚至愿意高薪聘请急需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状况,仍然觉得自己是精英,是优秀专业人才,且读大学也付出了大量的金钱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且还喜欢和别的同学进行比较,因而总是对用人单位的报酬待遇等各方面不满意,不愿意就业,特别是对一般的用人单位态度极为冷淡,甚至有关招聘会看都不去看一下。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模糊不清,不了解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也不关心单位优势、企业文化,以及发展前景,只是盲目的追求高薪酬和大城市。另外,还有许多学生也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只是亦步亦趋,都去尝试公务员考试或研究生考试等,由于不是自己实际真正需要,他们也容易半途而废,因而也容易造成公务员、研究生没考上,又耽误了找工作,这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问题的原因。
(四)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对就业态度不一
由于各学校都有其优势和弱势专业,总体来说对于学校的优势专业的毕业生,来校招聘学生的用人单位较多,热情度高,而毕业生则相对更冷淡些,认为还有更好的单位来招聘,在就业中表现出不慌不忙,观望者多;而同时学校的弱势专业则相对来校招聘的企业单位较少,毕业生又比较焦虑,经过几次招聘会后发现招聘本专业的单位比较少或没达到理想的水平,就不愿意去参加此类招聘活动了,就业也表现出消极冷淡的态度。而相对来说,学校与用人单位也表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开拓市场、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学生。但由于部分毕业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经常去单位干不了一两个月就跳槽,另谋高就,另用人单位很是头疼,很多单位因此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冷淡。
(五)大学生创业热情不高,担心创业会失败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仍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这些政策不是很了解,准备创业的学生也不多,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准备毕业时找个稳定的工作。据调查,在对调查的大学生中,问及对创业是否有兴趣时,18.1%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兴趣,但仅有4.2%的学生表示可能会付诸行动;问及其对创业的国家政策是否了解时,55.6%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其中26.8%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了解,仅有6.32%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中,38.2%的学生表示害怕失败,对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使他们对创业犹豫不决,他们一致认为创业风险较大,害怕会失败;21.3%的学生表示由于缺乏经营及行业相关经验,虽然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文化背景,但却没有经验,这使大学生们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找准商机,因而对公司的经营模式及对及从事行业的选择也没有把握;另外,还有17.3%的同学表示不敢创业是因为缺少资金物资等客观条件。由于大学生刚毕业时还没有资金、人脉等方面的积累,因而对于创业也是困难重重。
二、促进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定位都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直接与职业就业相关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因此,大学生应该在认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努力突出自身特色,根据自己的情况、特长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和学习,提升自己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学生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适应社会就业形势变化的竞争意识,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其次,突破就业思想中地域就业与行业就业的限制,逐步实现宽渠道、多行业的就业。最后大学生还应树立积极的创业意识,认真学习创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挖掘自身的潜能,通过创业更大地实现自身价值。
(二)建立覆盖全省的就业服务机构,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在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方式选择中,毕业生普遍采用的是通过学校推荐及家人联系等。由于网络招聘和校外人才市场招聘这些方式没有很好的监督办法,存在一定的风险,毕业生选取这些方式的较少。但是,通过学校及家人提供的就业信息毕竟相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大量的就业需求。鉴于这种状况,政府应建立全省统一的非营利性的就业指导及服务机构,其应包括网络信息平台和实体招聘机构;同时各地市也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同步建立各种类似服务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应积极协调学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关系,密切三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沟通,政府也应加强对该机构日常工作协调和运转工作的监督,同时为其提供多种服务,加强对就业市场情况的分析预测,积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
(三)实施创业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高校应大力加强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孕育了一个需要创业的时代,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从守业者向创业者的过渡。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及所需技能,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2010(17):48-49.
[2]龙溪虎,陈红.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实证研究[J].科技广场,2008(11):241-242.
[3]李申亮等.《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心理压力问题》的调研报告——以江西南昌地区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J].科技信息,2008(36):37-40.
[4]易自力等.高校创业教育及教师角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8(7):50-5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C1025)。
作者简介:
陈斌,男,硕士,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大学生就业。
余文婷,女,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副主任。
董睿,男,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关键词】江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同时,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许多企业都纷纷裁员,以应对危机,大学生就业更是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我们课题组展开了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及个案走访。
一、当前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主要体现
(一)近年来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维持较高水平
近几年,本专科生及研究生人数都随着高校扩招人数均比较多,如上表数据显示,江西省普通本专科毕业人数2007年为210166人,2010年为223962的人,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在此基础上,由于近几年研究生也开始扩大招生幅度,研究生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虽然江西省近几年经济指数不断攀升,发展较好,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断扩大,但同时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增长速度已超出了用人单位需求。
(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1.就业地区选择不协调:大学生就业选择趋向大城市,很少毕业生愿意去基层就业
以前,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都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型或沿海繁华都市为标准,在金融危机后,大学生选择中部一些大中型市就业的比例较以前上升不少。但同时,虽然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情势已经有所感知和意识,选择地区也由大型城市降低为大中型城市均可,但对于去基层和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就业还是不太乐意、甚至拒绝。
2.职业选择失衡: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在被调查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意向选项中,40.62%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公务员,其次有20.32%的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18.26%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从访谈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毕业生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工作的稳定性及福利方面看得更重要些。
3.专业需求失衡:各种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有所不同,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冷门专业却备受冷落
据调查,对工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明显比文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要多,薪资待遇也更好,如材料、通讯、机电、自动化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而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文科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工科专业毕业生中,男生就业情况明显好过女生,因而,工科女生就业难也显得更加突出。比如用人单位在同一专业的男女两学生进行选聘时,即使女生各反面都很优秀,而男生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很多用人单位还是会优先考虑选用男生。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还不能适应这些转变。虽然,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需求还是比较大,一些单位甚至愿意高薪聘请急需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状况,仍然觉得自己是精英,是优秀专业人才,且读大学也付出了大量的金钱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且还喜欢和别的同学进行比较,因而总是对用人单位的报酬待遇等各方面不满意,不愿意就业,特别是对一般的用人单位态度极为冷淡,甚至有关招聘会看都不去看一下。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模糊不清,不了解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也不关心单位优势、企业文化,以及发展前景,只是盲目的追求高薪酬和大城市。另外,还有许多学生也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只是亦步亦趋,都去尝试公务员考试或研究生考试等,由于不是自己实际真正需要,他们也容易半途而废,因而也容易造成公务员、研究生没考上,又耽误了找工作,这也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问题的原因。
(四)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对就业态度不一
由于各学校都有其优势和弱势专业,总体来说对于学校的优势专业的毕业生,来校招聘学生的用人单位较多,热情度高,而毕业生则相对更冷淡些,认为还有更好的单位来招聘,在就业中表现出不慌不忙,观望者多;而同时学校的弱势专业则相对来校招聘的企业单位较少,毕业生又比较焦虑,经过几次招聘会后发现招聘本专业的单位比较少或没达到理想的水平,就不愿意去参加此类招聘活动了,就业也表现出消极冷淡的态度。而相对来说,学校与用人单位也表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开拓市场、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学生。但由于部分毕业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经常去单位干不了一两个月就跳槽,另谋高就,另用人单位很是头疼,很多单位因此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冷淡。
(五)大学生创业热情不高,担心创业会失败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仍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这些政策不是很了解,准备创业的学生也不多,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准备毕业时找个稳定的工作。据调查,在对调查的大学生中,问及对创业是否有兴趣时,18.1%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兴趣,但仅有4.2%的学生表示可能会付诸行动;问及其对创业的国家政策是否了解时,55.6%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其中26.8%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了解,仅有6.32%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中,38.2%的学生表示害怕失败,对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使他们对创业犹豫不决,他们一致认为创业风险较大,害怕会失败;21.3%的学生表示由于缺乏经营及行业相关经验,虽然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文化背景,但却没有经验,这使大学生们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找准商机,因而对公司的经营模式及对及从事行业的选择也没有把握;另外,还有17.3%的同学表示不敢创业是因为缺少资金物资等客观条件。由于大学生刚毕业时还没有资金、人脉等方面的积累,因而对于创业也是困难重重。
二、促进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定位都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直接与职业就业相关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因此,大学生应该在认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努力突出自身特色,根据自己的情况、特长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和学习,提升自己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学生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适应社会就业形势变化的竞争意识,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其次,突破就业思想中地域就业与行业就业的限制,逐步实现宽渠道、多行业的就业。最后大学生还应树立积极的创业意识,认真学习创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挖掘自身的潜能,通过创业更大地实现自身价值。
(二)建立覆盖全省的就业服务机构,拓宽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在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方式选择中,毕业生普遍采用的是通过学校推荐及家人联系等。由于网络招聘和校外人才市场招聘这些方式没有很好的监督办法,存在一定的风险,毕业生选取这些方式的较少。但是,通过学校及家人提供的就业信息毕竟相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大量的就业需求。鉴于这种状况,政府应建立全省统一的非营利性的就业指导及服务机构,其应包括网络信息平台和实体招聘机构;同时各地市也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同步建立各种类似服务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应积极协调学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关系,密切三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沟通,政府也应加强对该机构日常工作协调和运转工作的监督,同时为其提供多种服务,加强对就业市场情况的分析预测,积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
(三)实施创业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高校应大力加强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孕育了一个需要创业的时代,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从守业者向创业者的过渡。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及所需技能,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2010(17):48-49.
[2]龙溪虎,陈红.江西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实证研究[J].科技广场,2008(11):241-242.
[3]李申亮等.《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心理压力问题》的调研报告——以江西南昌地区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J].科技信息,2008(36):37-40.
[4]易自力等.高校创业教育及教师角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8(7):50-5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C1025)。
作者简介:
陈斌,男,硕士,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大学生就业。
余文婷,女,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副主任。
董睿,男,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