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农科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科研优势,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推动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有效发挥了科技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目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每年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30余个,创新集成生产技术和工艺7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50余件,成果转化应用年新增社会效益达到50亿元以上。特别是超级稻“88”、玉米品种“吉单27”等一批国内领先重大品种、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下面,着重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把省农科院《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情况作以汇报。
  一、突出品种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突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以及畜禽品种培育创新,提高单产水平,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一是调整主要粮食作物育种方向。在玉米方面,积极培育具有高产、多抗、宜精播、脱水速度快,适宜机械化等特点的吉单16和66品种,其中吉单16参加了2016年全国玉米机收籽粒生产模式展示,每公顷8.5万株,产量排名第一,比参试品种平均产量高22.5%。在水稻方面,新选育的优质食味超级稻吉粳511,完成了农业部二期超级稻亩产800公斤目标。2016年,在“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鉴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优良食味水稻“最优秀”奖,跻身世界顶级米行列。在大豆方面,重点开展高油、高蛋白、高异黄酮等加工专用大豆以及专供出口的小粒黄豆品种选育,高蛋白吉育69、高油吉育202、小粒黄豆吉育108等系列新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是推动杂粮杂豆育种研究。2013年,我院成立花生研究所,审定吉花系列品种11个,与前郭、扶余共建现代花生产业示范县,示范推广300万亩以上,有效促进了全省花生产业的发展。同时,“吉杂”号高粱系列新品种产量水平居全国首位,高梁不育系“吉2055A”是迄今为止我国育成杂交种最多、推广面积最大、应用最广的高粱不育系。酿酒高粱新品种“糯早6”市场供不应求,被茅台、五粮液、汾酒、金门高粱等酿酒企业定为原粮首选品种。三是开展地方畜禽品种改良。我院培育的我国北方第一个瘦肉型黑色母系品种松辽黑猪,被农业部列为主推品种,以松辽黑猪开发的“精气神”猪肉价格达到50元/公斤。同时,还培育出了吉林芦花鸡、吉林黑鸡、宫廷黄鸡等新的地方鸡品种,特别是吉林芦花鸡,肉质鲜嫩,产蛋率高,已成为支撑我省精准扶贫的重要养殖项目,目前已累计推广2062万只,新增利润2.6亿元。
  二、突出技術创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紧紧抓住绿色增效、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示范推广绿色增效技术。积极推动“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专用降解地膜覆盖膜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等绿色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累计推广6021.59万亩,增产玉米358万吨,直接增加经济效益54.46亿元。以赤眼蜂、白僵菌为核心的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年均推广面积达到3500万亩,防治效果达70%以上,创造了我国连续多年大面积生物防治的佳绩。二是联合攻关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围绕“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打好蓝天保卫战”,联合东北三省一区五院,开展了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等资源化利用途径攻关。同时,按照“多元利用、农用优先”的原则,研发了“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实现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提高水肥利用率,效益增加13%~35%。三是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了玉米精深加工技术、益生菌系列产品、长白山中药材等产品研发与工艺制订,形成了3大类35项产品与专利技术,并成功转化到紫鑫药业、盛京围场等大型企业,形成了“参呼吸”“木耳露”等一批著名药品和饮品,广受消费者喜爱。
  三、突出体制创新,释放科技兴农活力
  抓住体制创新这个内生动力,推动建立商业化育种、协同创新联盟、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新机制,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建立商业化育种联合攻关团队。以玉米、水稻两大作物为突破口,在全国农业科研单位中率先打破所际之间、学科之间自立门户、各自为战的局面,聚集优势科技资源,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商业化育种联合团队。二是发起东北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搭建了东北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平台,凝聚优势科技力量,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形成“集团军式”的研发模式,力图破解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难题。三是改革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将成果转让净收入的70%一次性奖励给完成人或团队,将育种家单品种纯利润提成比例由5%提高到20%,激发了创新激情,释放了转化活力。同时,还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专家奖励办法》,营造了尊重科研、崇尚科研、献身科研的氛围。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继续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围绕我省及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經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10月13日,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现场会在長春市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吉林省政府副省长李晋修等出席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金喜双、省农委主任于强、副主任张永林等参加会议。  会上,山西、江苏、山东、湖南、陕西省就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工作做了典型发言;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介绍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工作进展情况。东北地区秸秆创新联盟、秸秆还田专家介绍了最新科
期刊
鹿圈子村位于生态名城通化县东部,坐落在白鸡峰自然保护区东坡脚下。鹿圈子村因古时安居屯的野生鹿多由此得名,而“鹿圈”又是满语的音译,为挂锅之义,“子”是汉语的口语。鹿圈子村交通便利,南距集安旅游城30公里,北距通化市28公里,幅员面积43.1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259公顷,耕地面积286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村辖8个居民组5个自然屯,全村385户,总人口1138人。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
期刊
繁荣村坐落在通化县城东部,距县城22.5公里,幅员面积185公顷,耕地面积4206亩,其中水田1450亩,旱田2756亩,森林面积132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全村辖10个居民组、3个自然屯,总户数达430户,农村人口1649人,党员48名,贫困人口113人。2015年在新农村建设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标兵村荣誉称号。  一、打造爱国基地,培育文明乡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期刊
这是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尚并举。草原碧绿、牧羊成群是她如诗的画卷,敖包耸立、哈达传情、奶酒飘香是她古朴的蒙古风情;草碧花鲜、飞鸟栖息、是她特有的自然景观。  查干花镇乌兰花村是地处查干花镇东部的中等行政村,辖3个自然屯,历史悠久,民风民情淳朴。“乌兰”在蒙古语中译为红色,“乌兰花村”即为像红色鲜花一样盛开的村庄。近
期刊
梅河口市李爐乡永强村是第二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以来,永强村的新农村建设走过了一条由旧村改造型到美丽乡村型的发展道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连续4年被評为梅河口市级标兵村。2015年被吉林省确定为美丽乡村。  永强村是一个丘陵环绕的小山村,风景优美、自然条件优越。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村庄与周边环境形成了强烈反差。2011年新农村建设伊始,永强村就面临着一个选择:怎样确定新农
期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望天鹅新村位于望天鹅风景区,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于2007年投资3000余万元,对该村进行了整村异地搬迁,建成了具有边疆风情和朝鲜族特色的望天鹅新村。几年来,望天鹅新村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发展,通过“项目支书”、“项目妇女”活动载体,大力发展家庭饭店、旅店、旅游纪念品商店等旅游产业,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一个以旅游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新农村已经初具规模,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期刊
湖光山色绝佳处,雁鸣湖畔小山村。雁鸣湖镇小山村位于吉黑两省交界处,雁鸣湖镇东部,美丽的雁鸣湖畔,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吉林省的东大门。小山村距市区 70公里,距镇区 20 公里,201国道在村外经过,是西览六鼎山东游镜泊湖的必经之地。幅员面积 10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644 公顷,水域面积 350 公顷,公益林地面积 138 公顷。全村有 3 个村民小组,321 户,1062 人,年人均纯收
期刊
永吉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三个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把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水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坚持高位推进、高端规划、高度整合,突出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互利共赢,利用2年时间,基本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集中连片高标准水田15万亩。实现了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期刊
四平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达到57.1%,一产增加值GDP占比达到25.1%,农业始终是四平振兴发展的立市之本和坚固基石。为放大优势、做强特色,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提出“农业立市”战略,聚焦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种养结构最优化、优质产品市场化、耕作方式机械化、三产融合最大化、新型农民职业化、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七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四平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全市粮食
期刊
蔡家村是梨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社会总产值4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2012年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村”;2013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017年被评为全市十佳美丽乡村,今年,被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蔡家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保护关东农耕文化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己任,以带动蔡家村人民全面实现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力推进关东农耕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