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情境;兴趣;气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借助故事,创设积极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低、中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把音乐教材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就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将能事倍功半。在孩子们眼中,音乐教师是“开心”,是“天使”的代名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我在教学《龟兔赛跑》一课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森林里,兔子和乌龟要进行一场比赛,小动物们议论纷纷:乌龟又笨又慢,怎么能跑得过灵活的兔子呢?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兔子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可是乌龟呢,还在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前爬。跑了好长时间,兔子回过头来,嘿嘿!乌龟满头大汗,正拼命地“跑着”。兔子想:我先睡个觉再跑也还来得及,说完,倒头便睡。等他一觉醒来,……你们知道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绘声绘色的叙述,学生用心地听着,他们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良好的铺垫,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二、音乐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因此,要卓有成效的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就需要把儿童看作儿童,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比较薄弱,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兴趣是儿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创造乐器,活跃课堂气氛
打击乐器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乐器。创造打击乐器来参与表现音乐,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全神贯注聆听和感受音乐,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乐曲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并且他们获得表演成功的自信与欢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当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时,我再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探究音乐。如二年级的时候办了一次题为“我的乐器我来做”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家里,制作出一样自己喜欢的能发出不同音高的乐器,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结果,带来的成果很丰富,有不同水位的水杯做成的水琴,有把可乐瓶装沙子做沙锤的,有竹子挖孔做成的笛子。我便向孩子们翘起拇指:“你们也都将成小音乐家了!”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张扬学生的个性是老师应关注的,师生之间成了朋友关系是应提倡的。让“学困生”得到信任与关怀,让老师的微笑与眼神投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的创作也许就会更独特,有效的评价哪怕仅仅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将带给学生参与实践、探索音乐无穷的动力。
有效教学的实施或许会成为教师的追求,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努力和付出、研究和探讨,因为只有教师的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步步为“赢”。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漫话》(英)洛克.
关键词:情境;兴趣;气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借助故事,创设积极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低、中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把音乐教材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就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将能事倍功半。在孩子们眼中,音乐教师是“开心”,是“天使”的代名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我在教学《龟兔赛跑》一课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森林里,兔子和乌龟要进行一场比赛,小动物们议论纷纷:乌龟又笨又慢,怎么能跑得过灵活的兔子呢?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兔子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可是乌龟呢,还在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前爬。跑了好长时间,兔子回过头来,嘿嘿!乌龟满头大汗,正拼命地“跑着”。兔子想:我先睡个觉再跑也还来得及,说完,倒头便睡。等他一觉醒来,……你们知道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绘声绘色的叙述,学生用心地听着,他们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良好的铺垫,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二、音乐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因此,要卓有成效的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就需要把儿童看作儿童,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比较薄弱,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兴趣是儿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创造乐器,活跃课堂气氛
打击乐器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乐器。创造打击乐器来参与表现音乐,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全神贯注聆听和感受音乐,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乐曲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并且他们获得表演成功的自信与欢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当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时,我再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探究音乐。如二年级的时候办了一次题为“我的乐器我来做”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家里,制作出一样自己喜欢的能发出不同音高的乐器,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结果,带来的成果很丰富,有不同水位的水杯做成的水琴,有把可乐瓶装沙子做沙锤的,有竹子挖孔做成的笛子。我便向孩子们翘起拇指:“你们也都将成小音乐家了!”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张扬学生的个性是老师应关注的,师生之间成了朋友关系是应提倡的。让“学困生”得到信任与关怀,让老师的微笑与眼神投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的创作也许就会更独特,有效的评价哪怕仅仅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将带给学生参与实践、探索音乐无穷的动力。
有效教学的实施或许会成为教师的追求,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努力和付出、研究和探讨,因为只有教师的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步步为“赢”。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漫话》(英)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