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c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粮食系统中,小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麦的总产量和整体质量均与我国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当下,我国的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小麦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有限,这就需要在提高種植水平方面下足功夫,以期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小麦产量、质量更高层次的需求。浅谈了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0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1; S435.11       文献标志码: B
  近几年,我国科技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也随之提升,就冬小麦种植水平而言,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然而,在冬小麦种植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肥料过度施用、农药残留超标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冬小麦质量产量的提升,必须投入足够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将这些问题彻底解决掉。同时,在提升冬小麦种植水平时,还要注意成本的问题,在确保冬小麦产量得以提高的前提下,尽量确保冬小麦种植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样农户才更愿意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才能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充足保障。冬小麦的种植规模在持续增加,在种植管理水平方面要求就会更高。对于冬小麦的生长而言,病虫害产生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所以务必要积极做好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对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优化冬小麦质量、增强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都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1   冬小麦种植需要遵循的原则
  1.1   土壤处理
  对于小麦种植来讲,土壤是其关键的基础,通过土壤,小麦可以获得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因而在种植小麦的时候,需要结合本土自然环境以及具体的土壤特征做好肥料控制以及水分管理。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需要重视本地的自然环境,预防土壤温度过低影响小麦的发芽率。因为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可能使得小麦被冻伤,故而要重视土壤中的含水量,同时,在发芽期和出苗期也要结合小麦生长情况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好,预防因干旱而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在小麦生长期中所有的控制都要科学,要将种植参数执行好,将自然土壤可能会引发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1]。
  1.2   控制好苗间距
  苗间距对于小麦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不是间距越大或者间距越小产量就越高,而是需要结合小麦种植地实际,指标性分析小麦的生长环境。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相关栽培参数做好控制和调整,使得小麦发芽期以及生长期可以有着更为优秀的自然条件。
  1.3   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
  小麦种植以后,还要做好相关的后续工作。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从而对小麦的生产进行合理的干预,保证小麦产量。比如,在不同生长时期中,小麦有着不同的生长规律,需要的元素也不同,这就决定着对小麦如何施肥以及在施肥过程中应该采取怎么样的先后顺序,预防肥料不同对小麦的生产产生不同反应[2]。进行测土配方时,要采用专业化的措施和先进的设备。同时,要全部依据土壤自然环境下的相关检测数据,如此才能科学地对后续处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不仅仅凭传统经验进行决定。
  2   冬小麦种植方法
  2.1   精良播种
  2.1.1   做好肥料检测工作
  冬小麦种植离不开合适的肥料、水分、土壤,种植前,要对土壤中水分、肥料等情况进行科学检测,更好地满足冬小麦种植需求,比如说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否达标、磷含量是否合适。同时,还要保证土壤物理性能良好,比如说,土壤的深度、通透性、保持水分的能力等是否适宜或良好。播种冬小麦前要整理土地,保证土地平整且土壤松软,这样对后期播种有利。
  2.1.2   处理麦种
  为方便冬小麦日后的管理及提升冬小麦的产量,播种前要筛选麦种,选用麦粒多、颗粒圆润饱满的麦种。最关键的是,选用的麦种要适应环境气候条件。另外,还要对麦种进行化学处理,这样可使冬小麦避免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2.1.3   播种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合适的播种期会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播种时,要做到麦种数量合适、种植密度适中。
  2.1.4   落实田间管理工作
  播种以后,要及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种植前,务必要做好冬小麦根系透气处理,以培育出品质更好、更加茁壮的冬小麦麦苗。合理改善土壤温度,为冬季幼苗发育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要确保土壤中水分、肥料适中,这样后期麦穗会生长得更好。抽穗成熟时,要科学调节土壤的养分、水分,确保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这样可预防麦穗发生早衰现象,有助于提升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3-4]。
  2.2   高度重视冬小麦种植管理工作
  2.2.1   甄选麦种
  对于冬小麦的种植,甄选麦种是最关键的环节。先是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选用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药剂,切实提升小麦的抗病害能力,确保冬小麦茁壮生长。及时翻耕土壤,打碎土壤中的土块,让表层的土壤处于疏松状态,下方土壤处于结实状态。同时,还要确保种植地块完整、平整。在收割上季农作物之前7 d浇水, 选用合适的播种方法播种,保证种子均匀,合理控制播种深度,切实提升幼苗成活率[5]。
  2.2.2   积极做好春季管理工作
  要使用划区管理的方法对土壤中的水分和肥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2.2.3   后期管理
  冬小麦后期,指的是从孕穗期到成熟期这一阶段。冬小麦后期决定了其产量,使用科学方法调控冬小麥的后期生长过程,会让冬小麦的产量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冬小麦后期可能经常遭受恶劣天气、病虫害等的不良影响,会让冬小麦产量大大降低,这就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小麦产量稳中有升[6]。
  3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
  3.1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让冬小麦的质量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物理防治对确保冬小麦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物理防治的优点很多,但是,该方法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的普及推广难度大。物理防治在小块田地中较为适用,然而对于大块田地而言,通常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7]。
  3.2   农业防治
  冬小麦播种的时候选择最佳时期,对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有很大帮助。同时,定期除草,不要让草类争夺冬小麦的肥料、光照和水分,农业防治病虫害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这是病虫害防治成本最低的方法,同时也是负面效应为零的方法[8]。因为农业防治遵循了自然规律,所以就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同时,该方法达到的防治效果,不一定能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农业防治仅是一种护理性措施,假设发生病虫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此时必须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将病虫害彻底清除。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清洁性防治措施。用病虫的天敌将病虫消灭掉,对于冬小麦的生长而言,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这样冬小麦的质量就能有所保障。生物防治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最科学的防治方法。最近几年,此方法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在各类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下,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防治成了重点研究,积极推广使用病虫害防治方案。相信在将来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方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更好地解决化学药品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导致的不良后果,为更好地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4   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飞速发展,冬小麦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冬小麦产量逐年增加。然而,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攻坚克难。为确保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使用先进技术,强化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冬小麦种植技术,深入强化绿色有机、高效合理的种植理念,力争为人们生产出既有丰富营养,又绿色安全的食品。
  参考文献:
  [ 1 ] 蔡学文.小麦种植技术分析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4(8):122-125.
  [ 2 ] 孙君.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6(7):21-23.
  [ 3 ] 栗如峰.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7(9):206-208.
  [ 4 ] 姜振.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5-16.
  [ 5 ] 赵玉凤.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12):89-90.
  [ 6 ] 古丽加依那什·哈不力.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9(8):102-103.
  [ 7 ] 程元霞.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133-134.
  [ 8 ] 陈素娟.山东省冬小麦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7(35):36.
其他文献
所有生物都能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环境的有害变化,从而导致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改变,以此来维持体内的平衡.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
动物肌间脂肪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成肌细胞及前体脂肪细胞相互作用在该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等途径对脂肪细胞的
机体在病毒感染后激活自身先天性免疫反应,表达大量干扰素(interferon, IFN),这些干扰素进一步激活JAK-STAT通路,从而诱导表达一类干扰素刺激基因(IFN stimulated genes, ISGs),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序列(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IFIT)基因家族就是其中之一。IFIT基因家族蛋白可通过抑制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蛋白转录来发挥抗病毒活性,在保护宿主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和繁殖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复合跨膜装置,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中,通过传递各种效应蛋白作用于不同靶标介导诸多生物学功能.Ⅵ型
摘 要:化肥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在县域范围内合理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效果极其显著。建议在馆陶县当地,采用化肥减量10%+生物有机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减少农业氨氮排放。  关键词:减量增效;小麦;产量构成;化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内加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SVA感染可引发母猪水泡性相关疾病,并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自2015年广东省发生SVA感染以来,我国多省份陆续有感染报道,如何有效防控SVA感染是养猪从业人员须面对的问题。现拟对SVA流行情况、感染免疫机理、诊断及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SVA防控提供有效信息。
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8(KAT8)在牦牛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深入探讨KAT8在雌性牦牛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采集3~5周岁成年未妊娠母牦牛卵巢,分离培养出生发泡时期(GV)、第1次减数分裂中期(MⅠ)和第2次分裂中期(MⅡ)的卵母细胞,分别提取上述3个时期卵母细胞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以卵巢cDNA为模板,采用分段扩增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KAT8基因编码区(CDS)序列,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KAT8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
为了探究玉米秸秆水热预处理作用机理和厌氧消化特性,文章利用不同的水热预处理强度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研究结果显示:一定强度的预处理能够增大玉米秸秆的产甲烷性能。logR0为2.45时,玉米秸秆获得了最高VS产甲烷率,为158.07 mL·g-1VS,比未预处理组的VS产甲烷率112.82 mL·g-1VS提高了40.12%。从机理方面分析发现,水热预处理能够增大玉米秸秆的水解程度,使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乙酸浓度得到明显提高,是未预处理组乙酸浓
XTEN是一种非结构化、亲水性、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聚合物,有较大的流体动力学体积且带负电荷,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多肽药物与XTEN进行融合表达,能够增强肽类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因此,XTEN蛋白修饰技术常被应用于肽类和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中,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现就XTEN蛋白修饰技术在延长多肽药物半衰期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多肽药物药效和稳定性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分离与鉴定河北省奶牛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病原,自河北省张家口、秦皇岛、保定、衡水、沧州、石家庄、邯郸等地区规模化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