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广电有过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收入达到100亿美元,SVA品牌成为国际著名品牌,公司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世界级公司。
这一战略在上广电内部曾经被称为“做中国的索尼”。现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一场梦魇。
2009年12月,上广电因巨额亏损资金链断裂,以25亿元的低价将TFT-LCD5代生产线出售给深圳天马,宣告了液晶战略的彻底失败。
以市场换技术
上广电成立于1992年8月,是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从VCD、DVD到彩电、洗衣机,上广电在家电行业多有涉足。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上广电对于TFT-LCD的倾情投入。
2003年,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成立了广电NEC公司。上广电占75%股份,NEC占25%,五代线的技术主要依赖于NEC。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能够批量规模生产的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该线2004年10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切割的面板主要应用于电脑的15英寸液晶屏。
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后,在上广电整体战略中,液晶一直是其显示产业的核心:上广电在上游其他元器件、下游消费终端业务的布局,都是围绕着广电NEC进行。
与上广电同时进入TFT-LCD面板生产的还有京东方,不同的是,京东方选择的是全盘收购,包括生产线和核心技术,而不是像上广电这样的以市场换技术。
事实证明,以市场换技术行不通。
丢市场没技术
规模不足是上广电初期最大的问题。
2005年,正当上广电5代线生产趋于稳定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台湾地区厂商已经退出这一产品线,开始转战17英寸的主力机型。于是,上广电领导层决定,年中转战17英寸生产线。
但是转战后却出现了更大的问题,由于仅有一条第五代生产线,相比于拥有13条线的友达等一线企业,上广电的灵活度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力缺失。
2006年,上广电对5代线进行扩产,意图扩大规模以提高竞争力,一次性投资440亿日元(31.36亿人民币)。
然而,只看到规模却没有看到技术的上广电最终败北。
根据中日双方签订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执照技术转让与许可合同》,上广电NEC除了向NEC总部一次性支付总额为45亿日元的技术费,还须按产品净销售价格的3%向对方支付“技术许可提成费”。这成为影响上广电NEC盈利的一道硬伤。
“上广电并未获得主要技术工艺的转移,这是一大软肋。也让公司的定位有很多困扰:没有彻彻底底掌握核心技术,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加工厂。以采购材料为例,核心技术在手的日方,只要声称是技术要求,就必须买他们提供的高价材料。”上广电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评价上广电的技术策略。
技术上处处遭到掣肘,还要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使得本来资金就不充裕的上广电雪上加霜。纵观上广电的TFT之路,除了刚合资时有过短暂的盈利,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的状态,即便是2007年行业的春天,上广电也并未取得丝毫的盈利。
中国液晶路
平板显示产业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外资一线厂商也纷纷在2009年大举进入中国这个TFT产业最后一块宝地。上广电、京东方、龙腾光电曾经是中国大陆仅有的三家生产TFT-LCD面板的企业,而如今上广电已成逝者。
上广电的失败和京东方的挺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的差异就在于京东方拥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能力。上广电的失败并不是中国液晶的末路,投入几百亿巨资并拥有核心技术的京东方依旧在为了实现中国人的液晶梦不断探索,TCL也正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这一战略在上广电内部曾经被称为“做中国的索尼”。现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一场梦魇。
2009年12月,上广电因巨额亏损资金链断裂,以25亿元的低价将TFT-LCD5代生产线出售给深圳天马,宣告了液晶战略的彻底失败。
以市场换技术
上广电成立于1992年8月,是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从VCD、DVD到彩电、洗衣机,上广电在家电行业多有涉足。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上广电对于TFT-LCD的倾情投入。
2003年,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成立了广电NEC公司。上广电占75%股份,NEC占25%,五代线的技术主要依赖于NEC。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能够批量规模生产的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该线2004年10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切割的面板主要应用于电脑的15英寸液晶屏。
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后,在上广电整体战略中,液晶一直是其显示产业的核心:上广电在上游其他元器件、下游消费终端业务的布局,都是围绕着广电NEC进行。
与上广电同时进入TFT-LCD面板生产的还有京东方,不同的是,京东方选择的是全盘收购,包括生产线和核心技术,而不是像上广电这样的以市场换技术。
事实证明,以市场换技术行不通。
丢市场没技术
规模不足是上广电初期最大的问题。
2005年,正当上广电5代线生产趋于稳定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台湾地区厂商已经退出这一产品线,开始转战17英寸的主力机型。于是,上广电领导层决定,年中转战17英寸生产线。
但是转战后却出现了更大的问题,由于仅有一条第五代生产线,相比于拥有13条线的友达等一线企业,上广电的灵活度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力缺失。
2006年,上广电对5代线进行扩产,意图扩大规模以提高竞争力,一次性投资440亿日元(31.36亿人民币)。
然而,只看到规模却没有看到技术的上广电最终败北。
根据中日双方签订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执照技术转让与许可合同》,上广电NEC除了向NEC总部一次性支付总额为45亿日元的技术费,还须按产品净销售价格的3%向对方支付“技术许可提成费”。这成为影响上广电NEC盈利的一道硬伤。
“上广电并未获得主要技术工艺的转移,这是一大软肋。也让公司的定位有很多困扰:没有彻彻底底掌握核心技术,几乎变成了纯粹的加工厂。以采购材料为例,核心技术在手的日方,只要声称是技术要求,就必须买他们提供的高价材料。”上广电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评价上广电的技术策略。
技术上处处遭到掣肘,还要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使得本来资金就不充裕的上广电雪上加霜。纵观上广电的TFT之路,除了刚合资时有过短暂的盈利,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的状态,即便是2007年行业的春天,上广电也并未取得丝毫的盈利。
中国液晶路
平板显示产业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外资一线厂商也纷纷在2009年大举进入中国这个TFT产业最后一块宝地。上广电、京东方、龙腾光电曾经是中国大陆仅有的三家生产TFT-LCD面板的企业,而如今上广电已成逝者。
上广电的失败和京东方的挺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的差异就在于京东方拥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能力。上广电的失败并不是中国液晶的末路,投入几百亿巨资并拥有核心技术的京东方依旧在为了实现中国人的液晶梦不断探索,TCL也正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