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锦红(1986-),女,汉,泉州,本科,华侨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网络,且以量化分析及实践探索的形式来解决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社会危机管理问题,继而由此来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管理环境,同时达到最佳的科研创新状态,满足公共领域发展需求。本文从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概述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的启示,旨在其能推动当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网络;公共管理;政策
前言
传统的公共管理政策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相应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缓解当前公共管理危机,要求政府機构应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来不断完善公共管理政策内容,且以新型理论范式来应对传统理论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整体公共管理水平。以下就是对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政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政府机构不断完善自身公共管理手段。
一、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概述
基于网络视角的角度来看,公共管理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融入了英美多元主义思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德国协商主义思路,继而由原有的议题网络形式转变为政策系统。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即为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人员就公共事务治理的互动集合,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人员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等领域来达成信息共享及资源交换的目标,最终由此实现对公共政务问题的有效处理。另外,公共管理与政策网络的实施亦强调了对权力关系的依赖性。例如,美国政府在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即通过网络协会的设定达成了对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的深入研究[1]。
二、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一)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在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在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中更为注重探讨主体间的行为管理。例如,艾柯达和里奇在科学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化为自身研究重点,并以方差分析测量的形式掌控到网络层侧结构间的差异性,最终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合深层次分析出中层管理者、CEO等政治参与者在公共政务活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继而以此来带动参与者在政治事务处理过程中可不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此外,塞格尔在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决策模型构建形式预测政治参与网络类型,最终表明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为政策问题。
(二)信息传播
公共政策危机存在着不可预测的特点,因而基于此,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国外学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强调了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等纳入到研究领域中,继而由此来深化科学研究层次。例如,哈里斯在2006年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中即将公共卫生威胁化为研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基于应急规划系统构建的形式丰富了研究过程,同时带动个人与机构合作解决公共管理事务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威胁因素的影响,且通过信息传播的形式全面掌控到公共事务处理现状,继而达成高效率事务处理状态。此外,2009年卡普卡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将EMAC作为自身主要研究对象,且通过对网络分析软件的应用得出了“危机响应组织的关键能力即为合作协调能力”的结果。另外,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信息资源的流动性亦是研究重点,因而在此基础上2007年侯赛恩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功能获取到相应的通信数据,且以传播机制构建的形式来应对公共事务危机多变且复杂的问题,达到最佳的科学研究状态。
(三)公共服务提供
政府的主要职能即为提供公共服务。因而基于公共管理领域社会网络分析行为的展开要求科学研究人员在实践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探索公共服务高效性提升的对策,且充分发挥网络分析功能重点研究公共服务网络层次。例如,2011年国外学者斯泰恩在实践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以Mkindo领域水资源治理问题的研究形式为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条件。同时,学者迪泰恩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70个组织的问卷调查形式掌控到第一手研究资料,且通过对资料的整合总结出Mkindo领域水资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由此引导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以制度安排的形式不断缓解水资源治理问题,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水环境[2]。
三、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的启示
(一)基于政策制定的角度
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制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特征的不断凸显,传统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自我化的特征,即过分追逐个体利益而忽视了公众权益。因而在此基础上,网络分析形式的实现推动政府机构在政策完善过程中以利益诉求机制构建的形式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到政策完善中,并通过利益诉求整合结果的分析达到最佳的政策实施状态;第二,网络分析对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所带来的启示亦体现在带动了网络主体互动形式的增强,即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互动环境,继而由此来便于政策的实施,且形成稳定的社会发展状态[3]。
(二)基于和谐社会建设角度
基于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得知传统的社会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分析手段构建多元社会治理观念,且通过新媒体宣传平台对多元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展开宣传行为,以此来加快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建设步伐,同时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涌现出来,继而由此转变了政府定位,并带动公民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活动中,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达到多元社会治理目标。另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带动下,我国政府机构逐步完善了社会公共责任机制,且以多方参与的形式倡导合理解决公共危机问题,继而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环节[4]。
(三)网络分析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网络分析创新了社会治理路径,且带动公共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突破密闭环境的限制,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融入到社会管理环境中,最终由此来应对传统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问题。此外,由于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是基于复杂网络持续互动所获取,因而基于此,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公共事务危机处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并基于网络分析的基础上,以网络演化动态的关注形式来强化政策实施成效,同时达成社会转型目的[5]。
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危机处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公众良好的公共服务,要求当代政府机构在开展实践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中,并基于网络分析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自身公共责任机制,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公共事务处理状态,且就此鼓励公众自主参与到复杂网络互动中,为政治事务的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安卫华.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03):96-101.
[2]康伟,陈茜,陈波.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4,18(06):129-151+166.
[3]康伟,陈波.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现状、问题与研究方向[J].公共管理学报,2013,12(04):114-124+142-143.
[4]刘泽照,朱正威.公共管理视域下风险及治理研究图谱与主题脉系——基于国际SSCI的计量分析(1965—2013)[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03):127-138+144.
[5]李东泉,黄崑,蓝志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规划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国际城市规划,2011,14(03):86-9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网络,且以量化分析及实践探索的形式来解决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社会危机管理问题,继而由此来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管理环境,同时达到最佳的科研创新状态,满足公共领域发展需求。本文从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概述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的启示,旨在其能推动当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网络;公共管理;政策
前言
传统的公共管理政策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相应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缓解当前公共管理危机,要求政府機构应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来不断完善公共管理政策内容,且以新型理论范式来应对传统理论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整体公共管理水平。以下就是对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政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政府机构不断完善自身公共管理手段。
一、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概述
基于网络视角的角度来看,公共管理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融入了英美多元主义思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德国协商主义思路,继而由原有的议题网络形式转变为政策系统。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即为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人员就公共事务治理的互动集合,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人员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等领域来达成信息共享及资源交换的目标,最终由此实现对公共政务问题的有效处理。另外,公共管理与政策网络的实施亦强调了对权力关系的依赖性。例如,美国政府在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即通过网络协会的设定达成了对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的深入研究[1]。
二、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一)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在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在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中更为注重探讨主体间的行为管理。例如,艾柯达和里奇在科学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化为自身研究重点,并以方差分析测量的形式掌控到网络层侧结构间的差异性,最终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合深层次分析出中层管理者、CEO等政治参与者在公共政务活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继而以此来带动参与者在政治事务处理过程中可不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此外,塞格尔在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决策模型构建形式预测政治参与网络类型,最终表明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为政策问题。
(二)信息传播
公共政策危机存在着不可预测的特点,因而基于此,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国外学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强调了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等纳入到研究领域中,继而由此来深化科学研究层次。例如,哈里斯在2006年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中即将公共卫生威胁化为研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基于应急规划系统构建的形式丰富了研究过程,同时带动个人与机构合作解决公共管理事务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威胁因素的影响,且通过信息传播的形式全面掌控到公共事务处理现状,继而达成高效率事务处理状态。此外,2009年卡普卡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将EMAC作为自身主要研究对象,且通过对网络分析软件的应用得出了“危机响应组织的关键能力即为合作协调能力”的结果。另外,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信息资源的流动性亦是研究重点,因而在此基础上2007年侯赛恩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功能获取到相应的通信数据,且以传播机制构建的形式来应对公共事务危机多变且复杂的问题,达到最佳的科学研究状态。
(三)公共服务提供
政府的主要职能即为提供公共服务。因而基于公共管理领域社会网络分析行为的展开要求科学研究人员在实践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探索公共服务高效性提升的对策,且充分发挥网络分析功能重点研究公共服务网络层次。例如,2011年国外学者斯泰恩在实践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以Mkindo领域水资源治理问题的研究形式为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条件。同时,学者迪泰恩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70个组织的问卷调查形式掌控到第一手研究资料,且通过对资料的整合总结出Mkindo领域水资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由此引导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以制度安排的形式不断缓解水资源治理问题,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水环境[2]。
三、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的启示
(一)基于政策制定的角度
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制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特征的不断凸显,传统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自我化的特征,即过分追逐个体利益而忽视了公众权益。因而在此基础上,网络分析形式的实现推动政府机构在政策完善过程中以利益诉求机制构建的形式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到政策完善中,并通过利益诉求整合结果的分析达到最佳的政策实施状态;第二,网络分析对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所带来的启示亦体现在带动了网络主体互动形式的增强,即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互动环境,继而由此来便于政策的实施,且形成稳定的社会发展状态[3]。
(二)基于和谐社会建设角度
基于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得知传统的社会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分析手段构建多元社会治理观念,且通过新媒体宣传平台对多元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展开宣传行为,以此来加快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建设步伐,同时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涌现出来,继而由此转变了政府定位,并带动公民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活动中,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达到多元社会治理目标。另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带动下,我国政府机构逐步完善了社会公共责任机制,且以多方参与的形式倡导合理解决公共危机问题,继而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环节[4]。
(三)网络分析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网络分析创新了社会治理路径,且带动公共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突破密闭环境的限制,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融入到社会管理环境中,最终由此来应对传统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问题。此外,由于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是基于复杂网络持续互动所获取,因而基于此,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公共事务危机处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并基于网络分析的基础上,以网络演化动态的关注形式来强化政策实施成效,同时达成社会转型目的[5]。
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危机处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公众良好的公共服务,要求当代政府机构在开展实践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中,并基于网络分析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自身公共责任机制,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公共事务处理状态,且就此鼓励公众自主参与到复杂网络互动中,为政治事务的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安卫华.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03):96-101.
[2]康伟,陈茜,陈波.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4,18(06):129-151+166.
[3]康伟,陈波.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现状、问题与研究方向[J].公共管理学报,2013,12(04):114-124+142-143.
[4]刘泽照,朱正威.公共管理视域下风险及治理研究图谱与主题脉系——基于国际SSCI的计量分析(1965—2013)[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03):127-138+144.
[5]李东泉,黄崑,蓝志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规划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国际城市规划,2011,14(03):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