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儿时期的田径训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大部分田径运动员也都是从少儿时期开始进行训练的,在田径训练当中教练员要根据少儿体质状况进行训练量的控制,才能确保少儿田径训练质量和效率。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根据少儿田径训练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少儿田径训练中运动量的控制方法,旨为今后少儿田径训练提供一些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田径训练;运动量;控制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能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素质,并逐渐向专业运动员的方向努力。田径训练量与训练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训练量过少会使运动员产生懈怠情绪,对一些基本动作的巩固也不够及时,训练量过多还会造成运动员的肌肉损伤,所以教练员应该对少儿训练量进行严格控制。教练员应该明确每名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并对田径训练计划进行明确的规划,制定多样化的田径训练方案,定期对运动员的训練量做出调整,以此确保田径训练计划的高效率实施。
一、少儿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能储备有限课程任务繁重
大部分田径队的训练计划都比较单一,训练量也比较固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量之前还没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导致很多运动员无法快速适应高强度的田径训练。少年运动员都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繁重的训练量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身体发育。很多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初期都没有足够的体能储备,很难承受训练队的强大训练量,而且大部分田径队的训练任务都比较繁重,放松休息的时间也比较有限。运动员需要严格按照作息表进行练习,训练日程的安排相对紧凑,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二)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不强
田径训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身体适应能力,还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尽快投入到训练过程中。此外少年运动员还应该具备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训练过程中具备坚定的意志力,也就是说田径队的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很多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均衡,体能的分配不够合理或者意志品质不够坚定,导致部分少年运动员很难承受单一的训练任务和强大的训练量。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也忽视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是一味地提高训练量,没有考虑到运动员承受能力的锻炼。
(三)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力不够
大多数田径队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都没有充分考察,选拔运动员的标准也不够严格,很多运动员在训练的开始阶段都没办法快速适应。一般来说,专业的田径队都有相对较强的训练任务,训练节奏也比较紧凑,运动员需要严格按照田径队的规范进行相关训练。田径队的制度都是根据上级指示制定的,一旦确定就很少进行调整,但这种单一的训练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员。在训练初期教练也很少会对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开导,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技能的训练上,导致有部分运动员会在练习初期因为适应力不够而选择放弃。
二、少儿田径训练中运动量的控制方法
(一)科学制定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少年运动员对田径训练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以一套训练标准要求,很容易产生训练效果的两极分化。能力强的运动员会很快投入到训练中,而能力较弱的运动员会对训练任务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训练中心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队员调整训练量。教练还应该定期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对运动员的能力变化进行分析,之间增加少年运动员的训练量。此外,教练组还应该对运动员进行分组,采取教练带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并持续跟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落实情况,根据具体反馈转换训练计划。
(二)训练时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少年运动员接触田径运动的方式不同,运动员对田径训练任务的接受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所以教练员在制定训练量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别,使更多的运动员能够尽快适应训练任务。每个小组的教练员应该尽快对运动员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在基本训练任务完成后根据运动员突出的能力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田径项目。接着教练员应该对运动员进行重新分配,专项教练再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重点能力的训练。这种考虑实际情况的训练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运动员的训练量,并选择高效的训练方式开展相关训练。
(三)将教育管理与训练制度结合起来
大部分少年运动员都是在体校进行学习的,既要保证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也要保证专业田径项目的训练效率,所以学校应该制定两部分的计划,将教育管理与训练制度的制定相结合,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长期的田径训练会让运动员感觉到肌肉疲劳,所以现阶段体校大多选择上午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下午再安排具体的训练项目。教练员也应该配合这种训练制度,尽最大限度控制好运动员的训练量,在保证训练任务的同时也不会耽误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始终采用训教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量的控制。
三、小结
田径训练量的设置能够直接决定最终的训练效果,训练员应该在训练计划制定之前充分了解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为少年运动员制定更加合适的训练量。总之,少儿田径训练量的控制对于教练员来说是一项重点工作,教练员应该对训练量做出更加合理地安排,这样才能够让少年运动员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少儿田径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木章.安排少儿举重运动员赛前运动量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2(05):141-142.
[2]张昌跃.少儿田径启蒙训练的运动量安排[J].体育函授,1994(Z2):167.
[3]常趾麟,张庆芳,吴国秀.少年儿童运动量及其价值的探讨[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04):86-91+69.
[4].合理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迅速提高少年儿童游泳运动技术水平[J].体育科技资料,1974(03):48-52.
作者简介:朱大伟(1967-),男,汉族,浙江平湖人,本科,田径一级教练,研究方向:少儿田径业余训练。
关键词:田径训练;运动量;控制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能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素质,并逐渐向专业运动员的方向努力。田径训练量与训练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训练量过少会使运动员产生懈怠情绪,对一些基本动作的巩固也不够及时,训练量过多还会造成运动员的肌肉损伤,所以教练员应该对少儿训练量进行严格控制。教练员应该明确每名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并对田径训练计划进行明确的规划,制定多样化的田径训练方案,定期对运动员的训練量做出调整,以此确保田径训练计划的高效率实施。
一、少儿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能储备有限课程任务繁重
大部分田径队的训练计划都比较单一,训练量也比较固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量之前还没有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导致很多运动员无法快速适应高强度的田径训练。少年运动员都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繁重的训练量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身体发育。很多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初期都没有足够的体能储备,很难承受训练队的强大训练量,而且大部分田径队的训练任务都比较繁重,放松休息的时间也比较有限。运动员需要严格按照作息表进行练习,训练日程的安排相对紧凑,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也要承担很大的压力。
(二)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不强
田径训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身体适应能力,还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尽快投入到训练过程中。此外少年运动员还应该具备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训练过程中具备坚定的意志力,也就是说田径队的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很多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均衡,体能的分配不够合理或者意志品质不够坚定,导致部分少年运动员很难承受单一的训练任务和强大的训练量。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也忽视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是一味地提高训练量,没有考虑到运动员承受能力的锻炼。
(三)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力不够
大多数田径队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都没有充分考察,选拔运动员的标准也不够严格,很多运动员在训练的开始阶段都没办法快速适应。一般来说,专业的田径队都有相对较强的训练任务,训练节奏也比较紧凑,运动员需要严格按照田径队的规范进行相关训练。田径队的制度都是根据上级指示制定的,一旦确定就很少进行调整,但这种单一的训练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员。在训练初期教练也很少会对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开导,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技能的训练上,导致有部分运动员会在练习初期因为适应力不够而选择放弃。
二、少儿田径训练中运动量的控制方法
(一)科学制定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少年运动员对田径训练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以一套训练标准要求,很容易产生训练效果的两极分化。能力强的运动员会很快投入到训练中,而能力较弱的运动员会对训练任务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训练中心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队员调整训练量。教练还应该定期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对运动员的能力变化进行分析,之间增加少年运动员的训练量。此外,教练组还应该对运动员进行分组,采取教练带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并持续跟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落实情况,根据具体反馈转换训练计划。
(二)训练时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少年运动员接触田径运动的方式不同,运动员对田径训练任务的接受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所以教练员在制定训练量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别,使更多的运动员能够尽快适应训练任务。每个小组的教练员应该尽快对运动员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在基本训练任务完成后根据运动员突出的能力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田径项目。接着教练员应该对运动员进行重新分配,专项教练再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重点能力的训练。这种考虑实际情况的训练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运动员的训练量,并选择高效的训练方式开展相关训练。
(三)将教育管理与训练制度结合起来
大部分少年运动员都是在体校进行学习的,既要保证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也要保证专业田径项目的训练效率,所以学校应该制定两部分的计划,将教育管理与训练制度的制定相结合,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长期的田径训练会让运动员感觉到肌肉疲劳,所以现阶段体校大多选择上午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下午再安排具体的训练项目。教练员也应该配合这种训练制度,尽最大限度控制好运动员的训练量,在保证训练任务的同时也不会耽误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始终采用训教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量的控制。
三、小结
田径训练量的设置能够直接决定最终的训练效果,训练员应该在训练计划制定之前充分了解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为少年运动员制定更加合适的训练量。总之,少儿田径训练量的控制对于教练员来说是一项重点工作,教练员应该对训练量做出更加合理地安排,这样才能够让少年运动员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少儿田径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木章.安排少儿举重运动员赛前运动量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2(05):141-142.
[2]张昌跃.少儿田径启蒙训练的运动量安排[J].体育函授,1994(Z2):167.
[3]常趾麟,张庆芳,吴国秀.少年儿童运动量及其价值的探讨[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04):86-91+69.
[4].合理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迅速提高少年儿童游泳运动技术水平[J].体育科技资料,1974(03):48-52.
作者简介:朱大伟(1967-),男,汉族,浙江平湖人,本科,田径一级教练,研究方向:少儿田径业余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