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形成。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新课标更明确教师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评价者、欣赏者。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应该转变角色,由旧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1、做解题过程的示范者。要演示正确的典型过程,又要演示错误的、不严密的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个奔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做学生的欣赏者。充分利用教材,认真研究例题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申探索等手段,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求异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多种解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大赞赏,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做学生学习的评论者。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没有着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形成。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新课标更明确教师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评价者、欣赏者。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应该转变角色,由旧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1、做解题过程的示范者。要演示正确的典型过程,又要演示错误的、不严密的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个奔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做学生的欣赏者。充分利用教材,认真研究例题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申探索等手段,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求异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多种解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大赞赏,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做学生学习的评论者。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最后,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