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电教媒体;情境;自主合作;效率;运用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因为它不具备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课不再抽象、枯燥、无味呢?要达到这一点,不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很困难的。尽管各师各法,关键还在于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他们需要新鲜刺激的事物,刺激越深,注意力越好,兴趣也就越浓。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中电教媒体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刺激,声音和图像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自觉投入到想学、愿学的行列中来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有着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学生很自然地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毋庸置疑。我个人认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就是课上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之中的积极参与和群体合作的表现是评价主体性的标准。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群体合作是重要的一环。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求异,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平方厘米,还可能是( )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分割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媒体三维动画来形象、直观、逼真地演示,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视觉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最终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结合。
四、运用电教媒体,设计练习课件
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因不抄题,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制作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因此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组合成小组形式学习,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及组员们的主张和见解融为一体,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 现代教育技术 走进信息化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朱施南. 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创意[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开胜. 浅谈“多媒体”如何辅助数学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
【关 键 词】 电教媒体;情境;自主合作;效率;运用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因为它不具备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课不再抽象、枯燥、无味呢?要达到这一点,不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很困难的。尽管各师各法,关键还在于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他们需要新鲜刺激的事物,刺激越深,注意力越好,兴趣也就越浓。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中电教媒体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刺激,声音和图像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自觉投入到想学、愿学的行列中来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有着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学生很自然地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毋庸置疑。我个人认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就是课上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之中的积极参与和群体合作的表现是评价主体性的标准。因此,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群体合作是重要的一环。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求异,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平方厘米,还可能是( )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分割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媒体三维动画来形象、直观、逼真地演示,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视觉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最终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结合。
四、运用电教媒体,设计练习课件
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因不抄题,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制作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因此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组合成小组形式学习,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及组员们的主张和见解融为一体,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既做到了因材施教,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 现代教育技术 走进信息化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朱施南. 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创意[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开胜. 浅谈“多媒体”如何辅助数学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