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民办高校教师基本特征研究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教师在劳动特征、经济学特征、需要特征三个方面共有的基本特征,最后对民办高校教师区别于公办高校教师的五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探析,对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特征;需要特征;激励
一、引言
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并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然而,一些民办院校的管理跟不上,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教师激励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无法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西方经典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成功的激励机制都是建立在了解被激励对象的特征,满足被激励对象的需要,实现激励相容,要研究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对民办高校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校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
1.劳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高校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需要教师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其成果往往需要过五年、十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劳动成果难以衡量。另外,教师的劳动过程难以监控。高校教师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主要是思维性活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
(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造。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和方法可套用,也不能循着自己的老套套机械重复,更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简单模仿,而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方法,去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突出地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要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的事物。
(3)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高校教师的劳动首先是培养人的劳动,向青年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这就使示范性成为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永恒的、本质的特点。青年大学生的角色心理决定了他们具有“向师性”,这种“向师性”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去模仿教师,以教师为榜样。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的要求,使得他们以此建立对教师的倾向和情感;同样,教师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研究手段、工作态度、科学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
2.经济学特征。把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师资,高校教师就应视为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高校教师具有除了与其他资本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经济学特点。
(1)人力资本含量较高。高校教师个体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他们所进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知识创新过程。由于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一般都能更快地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含量,而且依附于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一般都应该是创新型人力资本。
(2)相对价值较高。高校教师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将附着于他们个人身上的经验、技能、判断等未编码知识奉献出来,并促使这些潜在的、未编码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编碼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高校教师的高使用价值是潜在的,他们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而且取决于他们的贡献意愿和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与组织目标的相符合程度。
(3)稀缺性较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经历,使他们具有了在特定专业方向和学科方向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这种经验和能力的人才资源是“软性人才”资源,替代性较弱,表现出较高的稀缺性。
3.需要特征。高校教师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的群体,他们的需要因其劳动的特殊性和认知状态差异而独具特点。借鉴需要激励理论对个人需要层次的划分,高校教师需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需求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最强烈。高校教师有很高的精神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受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学校的归属和认同感;处于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成材的优良环境中等等。其中又以自我价值的实现最为重要也最不易于达到。
(2)与基本生活相关的物质需要增加。物质需要是保证人生存、工作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物质条件。由于社会能提供的与基本生活相关的物质需要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质需要的获得日益密切地与人对社会的贡献呈正相关,因而,安贫乐道己经成为高校教师的过去,他们对物质需要的内容增加、品质提高。
(3)再学习和再提高的需要。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渴望能有机会再学习和再提高,希望通过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使今后能有更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4)公平需要和尊重需要日益增强。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公平认识的提高,高校教师的公平需要日益增长,尤其是对高校内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进修制度、考评制度等方面更表现出较强的公平需要。另外,高校教师具有敏感的自我意识,乐为人师的优良秉性,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自尊和荣誉的需要,对高校教师来说具有特别的关切性。
(5)民主参与和情感归属需要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他们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要求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并希望领导在进行决策时能采纳自己的合理性意见。另外,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相互的尊重、认同、团结、友谊等品格,在形式与内容上同样十分丰富,有学术的、群体的、朋友式的等。
(6)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学校的教学内容随之不断更新,迫使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接受、掌握新的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来保持自己在施教领域内的一定优势;另外,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必须不断更新丰富教学经验,锻炼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的需求。教学又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面对的学生是不同层次的求学者,教师的任务已经从简单的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转化,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最关键的知识转变为受教育者可以接受的基础知识体系,这种创造性脑力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不断提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民办高校教师区别于公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特征分析
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机制不同,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也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特征,最基本的不同点可以概括为:公办高校教师是“单位人”,民办高校教师是“社会人”,由此决定了公办高校教师与民办高校教师的许多不同点。
1.民办高校教师的来源复杂,需要多样化。民办高校的教师来源包括:公办高校的一些离退休教师、一些公办高校出来兼职的教师、社会招聘教师。不同来源的教师,其需要是不一样的,对于离退休教师,他们来民办高校任教主要以追求经济上的回报为主,但也有许多是不甘寂寞,想发挥余热,对精神上的需要比较强烈;兼职教师基本上把在民办高校兼职当作增加收入的手段,主要是经济上的需要;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其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许多年轻教师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最为强烈。
2.民办高校教师的劳动以教学为主。我国的大学基本上可以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民办高校目前全部属于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一般来讲,很少从事科研工作,一方面民办高校基础薄弱,校园学术氛围差,老师的科研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又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根本无暇顾及科研。
3.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风险大,工作中有较强的危机感。公办高校教师还是“单位人”,公办高校教师工作相当稳定,只要没有大的过失,教师一般不会失业。而民办高校采用类似企业的民营化运作模式,教师聘用采用聘任制,一般都是签一到三年的短期合同,民办高校教师工作不稳定程度虽然不如竞争激烈的企业,不少民办高校靠学生学费和银行贷款办学,有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停办,教师随时都有被解聘和不予续聘的风险。
4.民办高校教师有一定的自卑感和挫折感。由于整个社会还是存在着对民办高校的歧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就业、升学方面遭到歧视,民办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评优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所以在公办高校教师面前也自觉有一定的自卑感。另外,我国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和素质较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心血备课和组织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能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多,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和互动的更少,老师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不高,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此外,民办高校学费较高,学生对学校有一定的抱怨,而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将这种怨气发泄在与其直接打交道的老师身上,更加加深了老师的沮丧感。
5.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环境复杂,更需要归属感。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相对稍差,教师要搞好教学更苦更累,民办高校学生对老师不满意要求调换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对师资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准军事化的学校管理,属于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又使教师常处待命状态,处理突发事件穷于应付。另外,在民办高校,教师与主办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更多地是把所工作的高校当作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归属感不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个人都有归宿和爱的需要,民办高校教师经过更多地社会漂泊,更需要归属感。
四、结语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教学辅助、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学校的教师去具体实施和完成。民办高校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和公立高校相同之处,但更应注意到其自身的特殊情况。民办高校要保持健康发展,就要认识到民办高校教师需求的复杂性,充分研究民办高校教师基本特征,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民办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尧.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教育研究,2004,(09).
[2] 孟令熙. 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對策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3] 王晓光.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D]. 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4.
[4] 吴元元,赵艳华. 高校激励问题实践及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08(8):220-221.
[5] 叶军.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3,(6):64-66
[6] 张宇. 我国民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理论界,2005(2).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特征;需要特征;激励
一、引言
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并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然而,一些民办院校的管理跟不上,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教师激励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无法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西方经典激励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成功的激励机制都是建立在了解被激励对象的特征,满足被激励对象的需要,实现激励相容,要研究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对民办高校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高校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
民办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
1.劳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高校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需要教师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其成果往往需要过五年、十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劳动成果难以衡量。另外,教师的劳动过程难以监控。高校教师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主要是思维性活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
(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本身就是创造。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和方法可套用,也不能循着自己的老套套机械重复,更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简单模仿,而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方法,去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突出地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要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的事物。
(3)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高校教师的劳动首先是培养人的劳动,向青年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这就使示范性成为教师职业具有特殊的、永恒的、本质的特点。青年大学生的角色心理决定了他们具有“向师性”,这种“向师性”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去模仿教师,以教师为榜样。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的要求,使得他们以此建立对教师的倾向和情感;同样,教师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研究手段、工作态度、科学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
2.经济学特征。把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师资,高校教师就应视为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高校教师具有除了与其他资本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经济学特点。
(1)人力资本含量较高。高校教师个体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他们所进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知识创新过程。由于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一般都能更快地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含量,而且依附于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一般都应该是创新型人力资本。
(2)相对价值较高。高校教师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将附着于他们个人身上的经验、技能、判断等未编码知识奉献出来,并促使这些潜在的、未编码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编碼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高校教师的高使用价值是潜在的,他们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而且取决于他们的贡献意愿和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与组织目标的相符合程度。
(3)稀缺性较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经历,使他们具有了在特定专业方向和学科方向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这种经验和能力的人才资源是“软性人才”资源,替代性较弱,表现出较高的稀缺性。
3.需要特征。高校教师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素质的群体,他们的需要因其劳动的特殊性和认知状态差异而独具特点。借鉴需要激励理论对个人需要层次的划分,高校教师需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需求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最强烈。高校教师有很高的精神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受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学校的归属和认同感;处于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成材的优良环境中等等。其中又以自我价值的实现最为重要也最不易于达到。
(2)与基本生活相关的物质需要增加。物质需要是保证人生存、工作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物质条件。由于社会能提供的与基本生活相关的物质需要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质需要的获得日益密切地与人对社会的贡献呈正相关,因而,安贫乐道己经成为高校教师的过去,他们对物质需要的内容增加、品质提高。
(3)再学习和再提高的需要。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渴望能有机会再学习和再提高,希望通过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使今后能有更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4)公平需要和尊重需要日益增强。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公平认识的提高,高校教师的公平需要日益增长,尤其是对高校内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进修制度、考评制度等方面更表现出较强的公平需要。另外,高校教师具有敏感的自我意识,乐为人师的优良秉性,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自尊和荣誉的需要,对高校教师来说具有特别的关切性。
(5)民主参与和情感归属需要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他们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要求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并希望领导在进行决策时能采纳自己的合理性意见。另外,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相互的尊重、认同、团结、友谊等品格,在形式与内容上同样十分丰富,有学术的、群体的、朋友式的等。
(6)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学校的教学内容随之不断更新,迫使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接受、掌握新的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来保持自己在施教领域内的一定优势;另外,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必须不断更新丰富教学经验,锻炼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的需求。教学又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面对的学生是不同层次的求学者,教师的任务已经从简单的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转化,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最关键的知识转变为受教育者可以接受的基础知识体系,这种创造性脑力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不断提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民办高校教师区别于公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特征分析
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机制不同,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也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特征,最基本的不同点可以概括为:公办高校教师是“单位人”,民办高校教师是“社会人”,由此决定了公办高校教师与民办高校教师的许多不同点。
1.民办高校教师的来源复杂,需要多样化。民办高校的教师来源包括:公办高校的一些离退休教师、一些公办高校出来兼职的教师、社会招聘教师。不同来源的教师,其需要是不一样的,对于离退休教师,他们来民办高校任教主要以追求经济上的回报为主,但也有许多是不甘寂寞,想发挥余热,对精神上的需要比较强烈;兼职教师基本上把在民办高校兼职当作增加收入的手段,主要是经济上的需要;从社会上招聘的教师,其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许多年轻教师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最为强烈。
2.民办高校教师的劳动以教学为主。我国的大学基本上可以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民办高校目前全部属于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一般来讲,很少从事科研工作,一方面民办高校基础薄弱,校园学术氛围差,老师的科研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又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根本无暇顾及科研。
3.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风险大,工作中有较强的危机感。公办高校教师还是“单位人”,公办高校教师工作相当稳定,只要没有大的过失,教师一般不会失业。而民办高校采用类似企业的民营化运作模式,教师聘用采用聘任制,一般都是签一到三年的短期合同,民办高校教师工作不稳定程度虽然不如竞争激烈的企业,不少民办高校靠学生学费和银行贷款办学,有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停办,教师随时都有被解聘和不予续聘的风险。
4.民办高校教师有一定的自卑感和挫折感。由于整个社会还是存在着对民办高校的歧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就业、升学方面遭到歧视,民办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评优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所以在公办高校教师面前也自觉有一定的自卑感。另外,我国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和素质较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心血备课和组织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能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多,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和互动的更少,老师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不高,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此外,民办高校学费较高,学生对学校有一定的抱怨,而部分学生往往容易将这种怨气发泄在与其直接打交道的老师身上,更加加深了老师的沮丧感。
5.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环境复杂,更需要归属感。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相对稍差,教师要搞好教学更苦更累,民办高校学生对老师不满意要求调换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对师资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准军事化的学校管理,属于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又使教师常处待命状态,处理突发事件穷于应付。另外,在民办高校,教师与主办者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所以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更多地是把所工作的高校当作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归属感不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个人都有归宿和爱的需要,民办高校教师经过更多地社会漂泊,更需要归属感。
四、结语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教学辅助、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学校的教师去具体实施和完成。民办高校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和公立高校相同之处,但更应注意到其自身的特殊情况。民办高校要保持健康发展,就要认识到民办高校教师需求的复杂性,充分研究民办高校教师基本特征,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民办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尧.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教育研究,2004,(09).
[2] 孟令熙. 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對策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4.
[3] 王晓光.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D]. 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4.
[4] 吴元元,赵艳华. 高校激励问题实践及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08(8):220-221.
[5] 叶军.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3,(6):64-66
[6] 张宇. 我国民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理论界,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