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后,京沪分别作为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承担了指导全国文物保护以及管理格局的调整。其间,郑振铎、徐森玉、张珩、谢稚柳等先生发挥了关键作用。书画鉴定大师张珩致“国宝守护神”徐森玉的这三封信件,体现了1950年代初期,政府在抢救、保护珍贵文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方面,各有一位杰出代表引领学坛,他们身在上海,享誉全国,成就斐然——吴湖帆、张珩。
吴湖帆(1894—1968),苏州名门吴氏之后,吴大澂嗣孙。20世纪中国画坛“中国画遂应灭绝”的舆论迭起,吴湖帆承祖父吴大澂、外祖父沈树镛、夫人苏州潘氏攀古楼及滂喜斋旧藏余绪,成为承古开今的一代宗师。
张珩(1915—1963),字葱玉,湖州南浔豪门“四象”之一张氏后裔,张石铭孙,张静江侄孙,张芹伯侄,太舅公庞元济。生于上海。家传字画收藏,加之天赋异禀,二十一岁受聘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与吴湖帆时相往返,鉴赏书画,交换藏品,成忘年交。张珩于1960年在历年心目所记古代字画约6000件中,遴选整理出567件,成《木雁传真》书画鉴定笔记。
徐森玉(1881—1971),名鸿宝,字森玉,以字行。生于吴兴(湖州)菱湖镇,张珩前辈同乡。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被视为奇才,深得长其十岁的学校监督(校长)爱新觉罗·宝熙赏识。徐森玉乃长于碑帖善本目录之学,故二人常探讨古物、古书鉴别。徐森玉后曾任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西北科学考察团常务理事、中央博物院理事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等。
“七七”事变前后,徐森玉参加主持故宫文物南运,定居上海,与张元济、郑振铎等组成文献保存同志会,多方寻访、抢救古籍善本。1949年后,他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为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主任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和上海博物馆馆长。徐森玉被誉为“国宝的守护神”,在文物图书、博物馆界德高望重。
兹介绍张珩先生致徐老信札三通,时间为1950年代初,内容涉及文物抢救、整理、人事等,管窥1949年以后文物管理掌故。
【其 一】
中国现当代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开创,罗振玉、马衡、徐森玉、李济、郑振铎诸前辈有筚路蓝缕之功。1949年后,京沪分别作为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承担了指导全国文物保护及管理格局的调整。其间,郑振铎、徐森玉、谢稚柳先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郑振铎先生小徐森老十七岁,长张葱玉十六岁,上海是他长期生活、工作的城市。1921年,郑振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陆续主编《文学旬刊》《小说月报》。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从事写作和文化活动。他酷爱文物、图书,尤其钟情古籍善本,在朋友圈内非常出名,其中有许多珍本就是在上海四马路的书店里搜求得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狂虏文献耗中年”。
未久,他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同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文物考古、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学研究等工作。到京就任后,他组织文物局班底,先请张珩北去做文物处副处长并筹备文物出版社,委以全国文物管理重任,但文物处长一职虚位以待,拟由德高望重人士就任。
此时徐森老正参与筹备建立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用自己与收藏家的关系、本人的声望与一言九鼎的鉴别权威,全力以赴征集文物,因此,也就一直没能北上。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于1952年底正式在原跑马厅成立开放,而国家文物局的文物处长一职也一直空缺,张珩以副代正,先后率罗福颐(罗振玉五子)、徐邦达、罗哲文、顾铁符等助手,工作至1963年去世。
谢稚柳先生长张珩五岁,论资排辈,与张大千、徐悲鸿为同辈而最年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时,谢稚柳受聘为编纂,参与文物征集鉴定。在上海天平路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楼里,与徐森玉、潘伯鹰、顾廷龙等同事。谢稚柳写信给张珩“垂询北京所见”,实际是代徐森玉了解国家文物局的筹划安排。
在徐森玉、谢稚柳的上海文物征集保护中,最要紧是防止珍贵文物外流,作为书画家的张珩,也关注着庞元济的收藏,故有“庞氏画,明清可独步全国,幸长者注意及之,勿使流散也”之语。庞元济虚斋藏画,以南宗一脉文人画为主,集中了最优秀、最经典的作品。庞氏1949年卒,为避免所藏书画可能的失散,徐森玉等一直予以关注。
1952年12月,上海博物馆开馆,庞氏后人捐赠了一批虚斋旧藏书画。故宫博物院在郑振铎、张珩的直接关心下,于1953年征集到赵孟頫《秀石疏林图》等相当数量的虚斋藏名迹。南京博物院则通过庞元济遗孀表弟郑山尊 (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与庞家接触,在1956、1962年两次获得137件(套)虚斋藏画的捐赠。苏州博物馆也获得37件(套)藏品捐赠。
信中另引荐许源来(梅兰芳秘书许姬传弟)见李主委(即李亚农,历史学家,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请徐森玉(时任副主委,张珩在沪时为该委特约顾问)照拂。后许源来在上海博物馆供职。梅兰芳先生雅好书画,与文物界人士有来往,而其词曲之学,也与两位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成员有关。一位是词学大家冒广生(鹤亭)老先生,与梅兰芳相识较早,1949年陈毅任市长后专程登门拜访,安排在文物保管委员会任职。另一位是词人龙榆生,1949年11月受陈毅接见,也安排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后任上海博物馆资料室主任。由词曲而至书画,著名学者、艺术家的友朋圈由此可见一斑。
【其 二】
昭陵六骏原系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是唐代雕刻珍品。六骏为李世民骑乘过的有功战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青骓”、“飒露紫”。传石刻图样由著名画家阎立本设计。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于1914年为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购藏,其余四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图卷》当时在实业家、收藏家张子厚手中。张居北京南小街新鲜胡同,曾于1965年3月复将所藏宋、明、清瓷器四十余件(含一件汝窑标本)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昭陵六骏图卷》当时由张子厚委托在沪的收藏家谭敬代为出让。据杨仁恺先生介绍:“上海过去先施公司大股东谭敬先生,对古代书画极感兴趣,亦富收藏。长春伪皇宫佚出的珍品之风吹到上海之滨,当然要引起谭氏的反应,随之参加了这场逐鹿之役。”是否因此画原为宫内所藏,在北京当地出让不便,乃请上海老友出手,已不得而知。但此画当时已经脱手,故张珩以人民币三千二百万元(旧币)追回。此画从此复归宫中,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其 三】
此信托徐森玉代购(实为征集)字画,寄上目录;另要求补购书发票以便财务做账履行报销手续。潘景郑(承弼)先生有代访或旧藏书目,郑振铎嘱直接寄京。苏州吴县潘家自乾隆年间即有文物字画收藏传统,潘奕隽三松堂、潘曾莹“小鸥波馆”、潘祖荫“滂喜斋”、潘祖同“竹山堂”的收藏皆煊赫有名。潘博山(承厚)、潘景郑兄弟即潘祖同孙。景郑先生擅古籍版本鉴别,尤以石刻文献见长,亦张珩老友。
上述三封信扎,笔者于数年前寓目其复印件,系以毛笔书写于公文信笺上,基本面貌与郑重所著《张珩》一书所载同类信件相同。现代名家书信,社会多有收藏、流传。有机会当整理鉴别,嘉惠学林。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email protected]
森老:
久未上矦兴居,前获稚柳兄惠书,承垂询北京所见,匆率具复,想达览矣。庞氏画,明清可独步全国,幸长者注意及之,勿使流散也。友人许源来兄与晚为十余年论古之交,前以阿英同志之介绍,来见李主委,以久慕道范,未获识荆,嘱为介绍,于长者之前,希不吝指示为盼。何日能北行?俟望云霓,不胜迫切之至。
晚 张珩谨启
森老:
兹汇上人民币三千二百万元,系购金赵霖《昭陵六马图卷》之用。该卷原系张子厚之物,已托谭敬在沪售出。因前在市委检查时,已列入报告,故仍予收回。现已由张君函告谭敬,向购主洽商购回,并嘱送尊处审定。如谭敬送来,请于审阅后即将该款交付谭敬,并所得税单或免税证。该卷可暂存,遇便带京。又郭石麒处书款七百万元,扣除前尊处代付之款外,余款可一并付给,发票已寄京矣。匆匆即致
敬礼
张珩谨启
森老:
昨上一函,并挂号寄上收购书画细目,因近时开会较多,整理经旬始克付邮,违延日久,致劳廑注,惶愧惶愧。顷会计科交来去年收购陶湛书四种单据,因无免税证明,亦无税单,在报销时剔回,兹特寄上。如何向陶湛处补办手续,相隔日久,殊有困难,琐凟殊感不安,然不能报销,此间亦无办法,幸谅之。前寄来潘氏书目二纸,郑公嘱寄来后定,请转达景郑先生,请其迳寄北京为感。匆匆即致
敬礼
张珩谨启
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方面,各有一位杰出代表引领学坛,他们身在上海,享誉全国,成就斐然——吴湖帆、张珩。
吴湖帆(1894—1968),苏州名门吴氏之后,吴大澂嗣孙。20世纪中国画坛“中国画遂应灭绝”的舆论迭起,吴湖帆承祖父吴大澂、外祖父沈树镛、夫人苏州潘氏攀古楼及滂喜斋旧藏余绪,成为承古开今的一代宗师。
张珩(1915—1963),字葱玉,湖州南浔豪门“四象”之一张氏后裔,张石铭孙,张静江侄孙,张芹伯侄,太舅公庞元济。生于上海。家传字画收藏,加之天赋异禀,二十一岁受聘任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与吴湖帆时相往返,鉴赏书画,交换藏品,成忘年交。张珩于1960年在历年心目所记古代字画约6000件中,遴选整理出567件,成《木雁传真》书画鉴定笔记。
徐森玉(1881—1971),名鸿宝,字森玉,以字行。生于吴兴(湖州)菱湖镇,张珩前辈同乡。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堂,被视为奇才,深得长其十岁的学校监督(校长)爱新觉罗·宝熙赏识。徐森玉乃长于碑帖善本目录之学,故二人常探讨古物、古书鉴别。徐森玉后曾任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西北科学考察团常务理事、中央博物院理事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等。
“七七”事变前后,徐森玉参加主持故宫文物南运,定居上海,与张元济、郑振铎等组成文献保存同志会,多方寻访、抢救古籍善本。1949年后,他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为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第二中心图书馆主任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成员和上海博物馆馆长。徐森玉被誉为“国宝的守护神”,在文物图书、博物馆界德高望重。
兹介绍张珩先生致徐老信札三通,时间为1950年代初,内容涉及文物抢救、整理、人事等,管窥1949年以后文物管理掌故。
【其 一】
中国现当代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开创,罗振玉、马衡、徐森玉、李济、郑振铎诸前辈有筚路蓝缕之功。1949年后,京沪分别作为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承担了指导全国文物保护及管理格局的调整。其间,郑振铎、徐森玉、谢稚柳先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郑振铎先生小徐森老十七岁,长张葱玉十六岁,上海是他长期生活、工作的城市。1921年,郑振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陆续主编《文学旬刊》《小说月报》。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从事写作和文化活动。他酷爱文物、图书,尤其钟情古籍善本,在朋友圈内非常出名,其中有许多珍本就是在上海四马路的书店里搜求得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狂虏文献耗中年”。
未久,他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同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文物考古、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学研究等工作。到京就任后,他组织文物局班底,先请张珩北去做文物处副处长并筹备文物出版社,委以全国文物管理重任,但文物处长一职虚位以待,拟由德高望重人士就任。
此时徐森老正参与筹备建立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用自己与收藏家的关系、本人的声望与一言九鼎的鉴别权威,全力以赴征集文物,因此,也就一直没能北上。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于1952年底正式在原跑马厅成立开放,而国家文物局的文物处长一职也一直空缺,张珩以副代正,先后率罗福颐(罗振玉五子)、徐邦达、罗哲文、顾铁符等助手,工作至1963年去世。
谢稚柳先生长张珩五岁,论资排辈,与张大千、徐悲鸿为同辈而最年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成立时,谢稚柳受聘为编纂,参与文物征集鉴定。在上海天平路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楼里,与徐森玉、潘伯鹰、顾廷龙等同事。谢稚柳写信给张珩“垂询北京所见”,实际是代徐森玉了解国家文物局的筹划安排。
在徐森玉、谢稚柳的上海文物征集保护中,最要紧是防止珍贵文物外流,作为书画家的张珩,也关注着庞元济的收藏,故有“庞氏画,明清可独步全国,幸长者注意及之,勿使流散也”之语。庞元济虚斋藏画,以南宗一脉文人画为主,集中了最优秀、最经典的作品。庞氏1949年卒,为避免所藏书画可能的失散,徐森玉等一直予以关注。
1952年12月,上海博物馆开馆,庞氏后人捐赠了一批虚斋旧藏书画。故宫博物院在郑振铎、张珩的直接关心下,于1953年征集到赵孟頫《秀石疏林图》等相当数量的虚斋藏名迹。南京博物院则通过庞元济遗孀表弟郑山尊 (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与庞家接触,在1956、1962年两次获得137件(套)虚斋藏画的捐赠。苏州博物馆也获得37件(套)藏品捐赠。
信中另引荐许源来(梅兰芳秘书许姬传弟)见李主委(即李亚农,历史学家,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请徐森玉(时任副主委,张珩在沪时为该委特约顾问)照拂。后许源来在上海博物馆供职。梅兰芳先生雅好书画,与文物界人士有来往,而其词曲之学,也与两位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成员有关。一位是词学大家冒广生(鹤亭)老先生,与梅兰芳相识较早,1949年陈毅任市长后专程登门拜访,安排在文物保管委员会任职。另一位是词人龙榆生,1949年11月受陈毅接见,也安排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后任上海博物馆资料室主任。由词曲而至书画,著名学者、艺术家的友朋圈由此可见一斑。
【其 二】
昭陵六骏原系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是唐代雕刻珍品。六骏为李世民骑乘过的有功战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青骓”、“飒露紫”。传石刻图样由著名画家阎立本设计。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于1914年为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购藏,其余四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图卷》当时在实业家、收藏家张子厚手中。张居北京南小街新鲜胡同,曾于1965年3月复将所藏宋、明、清瓷器四十余件(含一件汝窑标本)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昭陵六骏图卷》当时由张子厚委托在沪的收藏家谭敬代为出让。据杨仁恺先生介绍:“上海过去先施公司大股东谭敬先生,对古代书画极感兴趣,亦富收藏。长春伪皇宫佚出的珍品之风吹到上海之滨,当然要引起谭氏的反应,随之参加了这场逐鹿之役。”是否因此画原为宫内所藏,在北京当地出让不便,乃请上海老友出手,已不得而知。但此画当时已经脱手,故张珩以人民币三千二百万元(旧币)追回。此画从此复归宫中,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其 三】
此信托徐森玉代购(实为征集)字画,寄上目录;另要求补购书发票以便财务做账履行报销手续。潘景郑(承弼)先生有代访或旧藏书目,郑振铎嘱直接寄京。苏州吴县潘家自乾隆年间即有文物字画收藏传统,潘奕隽三松堂、潘曾莹“小鸥波馆”、潘祖荫“滂喜斋”、潘祖同“竹山堂”的收藏皆煊赫有名。潘博山(承厚)、潘景郑兄弟即潘祖同孙。景郑先生擅古籍版本鉴别,尤以石刻文献见长,亦张珩老友。
上述三封信扎,笔者于数年前寓目其复印件,系以毛笔书写于公文信笺上,基本面貌与郑重所著《张珩》一书所载同类信件相同。现代名家书信,社会多有收藏、流传。有机会当整理鉴别,嘉惠学林。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email protected]
森老:
久未上矦兴居,前获稚柳兄惠书,承垂询北京所见,匆率具复,想达览矣。庞氏画,明清可独步全国,幸长者注意及之,勿使流散也。友人许源来兄与晚为十余年论古之交,前以阿英同志之介绍,来见李主委,以久慕道范,未获识荆,嘱为介绍,于长者之前,希不吝指示为盼。何日能北行?俟望云霓,不胜迫切之至。
晚 张珩谨启
森老:
兹汇上人民币三千二百万元,系购金赵霖《昭陵六马图卷》之用。该卷原系张子厚之物,已托谭敬在沪售出。因前在市委检查时,已列入报告,故仍予收回。现已由张君函告谭敬,向购主洽商购回,并嘱送尊处审定。如谭敬送来,请于审阅后即将该款交付谭敬,并所得税单或免税证。该卷可暂存,遇便带京。又郭石麒处书款七百万元,扣除前尊处代付之款外,余款可一并付给,发票已寄京矣。匆匆即致
敬礼
张珩谨启
森老:
昨上一函,并挂号寄上收购书画细目,因近时开会较多,整理经旬始克付邮,违延日久,致劳廑注,惶愧惶愧。顷会计科交来去年收购陶湛书四种单据,因无免税证明,亦无税单,在报销时剔回,兹特寄上。如何向陶湛处补办手续,相隔日久,殊有困难,琐凟殊感不安,然不能报销,此间亦无办法,幸谅之。前寄来潘氏书目二纸,郑公嘱寄来后定,请转达景郑先生,请其迳寄北京为感。匆匆即致
敬礼
张珩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