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介绍了青蛙、燕子、猫头鹰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保护;害虫;天敌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30-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闲居在上饶时,夏夜乘凉时漫步在村路上,夜风中送来了阵阵稻花的清香,稻田中传来了群蛙的争鸣,他感悟到了丰收的喜悦,便写成了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里,我们不是欣赏名人的佳作,而是介绍青蛙对人类的奉献。
1 青蛙是庄稼的卫士
青蛙是捕虫能手,是庄稼的忠诚卫士。青蛙,动作敏捷,善于跳跃,犹如水中蛟龙。它不分昼夜地捕食着稻螟虫、蝼蛄、粘虫的成虫——蛾子和菜粉蝶等害虫,守卫着庄稼。青蛙的胃口很大,有人统计一天能吞食60~70只害虫,最多竟能吃掉260多只。从春到秋,能帮助我们消灭上万只,甚至几万只害虫。
青蛙捕捉各种害虫的技艺如此高超,是与它身体的特殊构造分不开的。它长有两只大而突出的眼睛,其视野极为开阔,视网膜上有 300多万个各种类型的细胞,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飞虫掠过,也休想逃过它眼睛的捕捉。它的嘴巴相当宽大,舌头也与众不同。我们知道,一般动物的舌根是长在口腔的后部,舌尖在口腔的前部,而青蛙的舌根却长在口腔的前部,舌尖反而能伸向口腔后部。这样,它的舌头就能翻出嘴外,伸出很长,扩大了取食范围。再加上舌体柔软多肉,富有弹性,表面还分泌有大量粘液。只要发现目标,它便一跃而起,翻出长舌,百发百中,卷入口中。无论是疾走的,善跳的,还是会飞的害虫,一接近它的嘴巴,便无一漏网。
还有一种癞蛤蟆,也叫蟾蜍。它虽不似青蛙那么敏捷灵巧,但其捕虫本领却不在青蛙之下。它凭借着与泥土相仿的体色,匍伏前进,悄悄地接近“猎物”,那些在地上蠕动的蛆虫之类当然不在话下,就是善飞擅跳的害虫,也难防它那猝然翻出的舌头的卷吞,最终葬身于癞蛤蟆腹中。
癞蛤蟆的食欲很好,食量很大。有人做过实验,一只癞蛤蟆,在3个月里,竟吃掉了9936只害虫。
利用青蛙和癞蛤蟆防治害虫,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安全无害。因此,我们应该设法保护它们。一只雌蛙,每年春季能产5000~10000个卵,可发育成千上万个小蝌蚪,再长成大蛤蟆。如果在产卵期前,捕杀一只大蛤蟆就等于杀害了千万只小蛤蟆。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它们生儿育女。在水稻晒田时,田间应开沟蓄水,以保护蝌蚪和青蛙不至晒死,施用农药,应提倡重点挑治,尽力缩小施药面积;化肥则应提倡深施。这样,就会造就更多的庄稼卫士,替我们日日夜夜地守卫着辽阔的田野,帮助我们消灭更多的害虫,夺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2 燕子是捕蟲的能手
燕子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和人的关系也最密切。
燕子是夏候鸟,每年秋去春来。冬天,它们栖息在南洋、印度、澳洲等地。2月上旬开始北飞。从阳春2~3月就沿海岸线北上,溯河流进入内地。3月初到达福建,4月初到达北京。北方得到5月初,才能看到燕子在空中飞翔。这种习性叫迁徙,它的来临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信息。
家燕从南方返回,来到北方常成双成对的栖息在村屯附近的田野、河岸的树上,亦栖落在电线杆上。它飞翔敏捷,飞行疾速(每秒可达98米)。每天上下翻飞,阴雨天也不影响它的飞行。特别是在它飞行时常张开嘴扑食飞虫,为此他常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追逐空中飞虫,还时常发出尖锐急促的叫声。雄燕反复鸣叫,其声亦长、亦脆。雌燕鸣叫短而低调。从不去地上啄食。所以,人们说小燕不吃落地的。
燕子是家喻户晓的益鸟,每天要吃掉大量的害虫。科学工作者做过实验,饲养在笼中的家燕,一只一天能吃掉蝇蛆二百多个。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季吃下及喂幼燕的害虫在25万只以上。在繁殖育雏时,它们更为繁忙,有人观察过,这时一对燕子从早到晚,共喂雏燕526次,每次飞回满嘴都衔着捕获的昆虫。燕子不愧为捕虫能手,它为农业生产做出的贡献可真大。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就对燕子有过研究。诗经中就有“仲夏之月先鸟至,仲秋之月先鸟归”的记载,并说明燕子和农业的关系。所以,对燕子都倍加爱护。即使在人家屋檐下筑巢,也不去损害它,并且教育孩子们保护这种益鸟。
3 猫头鹰是监护农作物的侦察兵
提起猫头鹰,人们都很熟知。营巢于树洞中,白天隐于树干旁的树枝下或林间的空旷草地间。
猫头鹰的长相较难看,声音也较难听,夜晚出来活动,叫声刺耳,并发出一阵短促的声音,很象“冷笑”。就因为这一点,很久以来,流传着一种荒谬的说法;“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听到夜猫子叫就会死人”,“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等,把猫头鹰视为凶鸟、“报丧鸟”、“勾魂鸟”。一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仍迷信这一点,对猫头鹰恨之入骨。
猫头鹰的别名叫夜猫子,说明了它善于在黑夜里活动。那么,在漆黑的夏、秋夜里它都做些什么呢?它为人类保护着农作物和丰收的果实,捕食偷吃粮食的坏蛋——田鼠。据统计,一只成年的猫头鹰夏、秋两季就可消灭几百只田鼠,有时一夜间就可以捕食5~6只。我们以每只田鼠每天吃粮食半两计算,每只猫头鹰可从鼠口中为人类夺回几千斤粮食。请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此外,猫头鹰还可以捕食森林和草原中的老鼠,起到保护森林和草原的作用。
以上可看出,猫头鹰是一种益鸟,称得起“保护农作物的侦察兵”,说它是凶鸟是毫无科学道理的。至于它的相貌与声音,那是长期在自然界生活,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绝不是吉祥或喜丧的表示。有道是,世间万物,并不一定獠面丑陋就险恶。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益鸟资源,让它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于宝艳,女,吉林德惠人,就职于德惠市种子管理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保护;害虫;天敌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30-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闲居在上饶时,夏夜乘凉时漫步在村路上,夜风中送来了阵阵稻花的清香,稻田中传来了群蛙的争鸣,他感悟到了丰收的喜悦,便写成了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里,我们不是欣赏名人的佳作,而是介绍青蛙对人类的奉献。
1 青蛙是庄稼的卫士
青蛙是捕虫能手,是庄稼的忠诚卫士。青蛙,动作敏捷,善于跳跃,犹如水中蛟龙。它不分昼夜地捕食着稻螟虫、蝼蛄、粘虫的成虫——蛾子和菜粉蝶等害虫,守卫着庄稼。青蛙的胃口很大,有人统计一天能吞食60~70只害虫,最多竟能吃掉260多只。从春到秋,能帮助我们消灭上万只,甚至几万只害虫。
青蛙捕捉各种害虫的技艺如此高超,是与它身体的特殊构造分不开的。它长有两只大而突出的眼睛,其视野极为开阔,视网膜上有 300多万个各种类型的细胞,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飞虫掠过,也休想逃过它眼睛的捕捉。它的嘴巴相当宽大,舌头也与众不同。我们知道,一般动物的舌根是长在口腔的后部,舌尖在口腔的前部,而青蛙的舌根却长在口腔的前部,舌尖反而能伸向口腔后部。这样,它的舌头就能翻出嘴外,伸出很长,扩大了取食范围。再加上舌体柔软多肉,富有弹性,表面还分泌有大量粘液。只要发现目标,它便一跃而起,翻出长舌,百发百中,卷入口中。无论是疾走的,善跳的,还是会飞的害虫,一接近它的嘴巴,便无一漏网。
还有一种癞蛤蟆,也叫蟾蜍。它虽不似青蛙那么敏捷灵巧,但其捕虫本领却不在青蛙之下。它凭借着与泥土相仿的体色,匍伏前进,悄悄地接近“猎物”,那些在地上蠕动的蛆虫之类当然不在话下,就是善飞擅跳的害虫,也难防它那猝然翻出的舌头的卷吞,最终葬身于癞蛤蟆腹中。
癞蛤蟆的食欲很好,食量很大。有人做过实验,一只癞蛤蟆,在3个月里,竟吃掉了9936只害虫。
利用青蛙和癞蛤蟆防治害虫,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安全无害。因此,我们应该设法保护它们。一只雌蛙,每年春季能产5000~10000个卵,可发育成千上万个小蝌蚪,再长成大蛤蟆。如果在产卵期前,捕杀一只大蛤蟆就等于杀害了千万只小蛤蟆。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它们生儿育女。在水稻晒田时,田间应开沟蓄水,以保护蝌蚪和青蛙不至晒死,施用农药,应提倡重点挑治,尽力缩小施药面积;化肥则应提倡深施。这样,就会造就更多的庄稼卫士,替我们日日夜夜地守卫着辽阔的田野,帮助我们消灭更多的害虫,夺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2 燕子是捕蟲的能手
燕子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和人的关系也最密切。
燕子是夏候鸟,每年秋去春来。冬天,它们栖息在南洋、印度、澳洲等地。2月上旬开始北飞。从阳春2~3月就沿海岸线北上,溯河流进入内地。3月初到达福建,4月初到达北京。北方得到5月初,才能看到燕子在空中飞翔。这种习性叫迁徙,它的来临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信息。
家燕从南方返回,来到北方常成双成对的栖息在村屯附近的田野、河岸的树上,亦栖落在电线杆上。它飞翔敏捷,飞行疾速(每秒可达98米)。每天上下翻飞,阴雨天也不影响它的飞行。特别是在它飞行时常张开嘴扑食飞虫,为此他常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追逐空中飞虫,还时常发出尖锐急促的叫声。雄燕反复鸣叫,其声亦长、亦脆。雌燕鸣叫短而低调。从不去地上啄食。所以,人们说小燕不吃落地的。
燕子是家喻户晓的益鸟,每天要吃掉大量的害虫。科学工作者做过实验,饲养在笼中的家燕,一只一天能吃掉蝇蛆二百多个。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季吃下及喂幼燕的害虫在25万只以上。在繁殖育雏时,它们更为繁忙,有人观察过,这时一对燕子从早到晚,共喂雏燕526次,每次飞回满嘴都衔着捕获的昆虫。燕子不愧为捕虫能手,它为农业生产做出的贡献可真大。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以前就对燕子有过研究。诗经中就有“仲夏之月先鸟至,仲秋之月先鸟归”的记载,并说明燕子和农业的关系。所以,对燕子都倍加爱护。即使在人家屋檐下筑巢,也不去损害它,并且教育孩子们保护这种益鸟。
3 猫头鹰是监护农作物的侦察兵
提起猫头鹰,人们都很熟知。营巢于树洞中,白天隐于树干旁的树枝下或林间的空旷草地间。
猫头鹰的长相较难看,声音也较难听,夜晚出来活动,叫声刺耳,并发出一阵短促的声音,很象“冷笑”。就因为这一点,很久以来,流传着一种荒谬的说法;“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听到夜猫子叫就会死人”,“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等,把猫头鹰视为凶鸟、“报丧鸟”、“勾魂鸟”。一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仍迷信这一点,对猫头鹰恨之入骨。
猫头鹰的别名叫夜猫子,说明了它善于在黑夜里活动。那么,在漆黑的夏、秋夜里它都做些什么呢?它为人类保护着农作物和丰收的果实,捕食偷吃粮食的坏蛋——田鼠。据统计,一只成年的猫头鹰夏、秋两季就可消灭几百只田鼠,有时一夜间就可以捕食5~6只。我们以每只田鼠每天吃粮食半两计算,每只猫头鹰可从鼠口中为人类夺回几千斤粮食。请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此外,猫头鹰还可以捕食森林和草原中的老鼠,起到保护森林和草原的作用。
以上可看出,猫头鹰是一种益鸟,称得起“保护农作物的侦察兵”,说它是凶鸟是毫无科学道理的。至于它的相貌与声音,那是长期在自然界生活,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绝不是吉祥或喜丧的表示。有道是,世间万物,并不一定獠面丑陋就险恶。我们应该保护这些益鸟资源,让它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于宝艳,女,吉林德惠人,就职于德惠市种子管理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