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初中时小说阅读是考试的重要题型,记叙文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还是能下一些功夫的。但到了高中,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做题,出于功利思想,学生选择传记和新闻阅读较多,渐渐远离得分率较低的小说阅读,减弱了对小说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让我陷入思考:学生对小说学习兴趣的减弱会不会造成他们阅读思维的欠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会不会受限?会不会也影响到他们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带着疑惑,我开始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和必修五中各有一个小说单元,大都是经典名篇。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不会有激情,学生也不会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白白耽误时间而无实际效果,得不偿失。于是,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小说学习无所谓的心态,在小说教学课堂上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林黛玉进贾府》是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欣赏人物形象,揣摩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语言的特点,体会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在这里作者第一次对贾府展开正面描写,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一一亮相,可以说他们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在这一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特征作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高一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阅读面较窄,只看过电视剧,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又往往偏好情节,忽视语言特点和人物魅力。再加上课文是节选章节,涉及内容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要想深入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本文的学习过程,第一課时了解贾府这个典型环境,第二课时从王熙凤开始走近典型人物。
为培养学生对小说学习的兴趣,感受经典人物的形象魅力,在分析人物的几个课时上采用了和之前不一样的教学策略。课上采用教学辅助手段,使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电视剧《红楼梦》与课文对应的部分,让学生观看赏析,并注意对人物形象的揣摩;设置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时精心设计了两个探究题目:一是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二是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交流前先让学生观看86版电视连续剧中王熙凤出场的视频,提醒学生观察人物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并对比教材相关情节。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对人物关系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势必会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充满期待。
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组内交流阅读体验,相互碰撞,激起彼此智慧的火花。交流后展示组在前台口头展示,随时书写板书,其他组及时质疑、补充,展开组间竞赛。学习形式上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只需注意点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课后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在《红楼梦》其他章节中继续探究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推荐阅读原著的第十二回、十五回、六十九回和九十六回,全面把握人物形象。二是描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注意语言、动作、肖像等),不出现他的名字,看学生能否猜出是谁。这两项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巩固了应用本节所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成功地获取了鉴赏小说作品的体验,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尝到了学有所得的喜悦。课上学生组内交流合作,展示探究结果,再加上质疑和补充,做到了从多方面展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作品的鉴赏水平以及课上生成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他们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在生生互问互答中,较好地体现出自主学习的特点,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建立新型学习方式与师生关系。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决不能沿用原有模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重新定位课堂活动中师生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交流研讨、思维碰撞中自己品出作品的魅力,从而达到拓宽思维空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054001)
带着疑惑,我开始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和必修五中各有一个小说单元,大都是经典名篇。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不会有激情,学生也不会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白白耽误时间而无实际效果,得不偿失。于是,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小说学习无所谓的心态,在小说教学课堂上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林黛玉进贾府》是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欣赏人物形象,揣摩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语言的特点,体会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是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在这里作者第一次对贾府展开正面描写,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一一亮相,可以说他们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在这一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特征作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高一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阅读面较窄,只看过电视剧,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又往往偏好情节,忽视语言特点和人物魅力。再加上课文是节选章节,涉及内容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要想深入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本文的学习过程,第一課时了解贾府这个典型环境,第二课时从王熙凤开始走近典型人物。
为培养学生对小说学习的兴趣,感受经典人物的形象魅力,在分析人物的几个课时上采用了和之前不一样的教学策略。课上采用教学辅助手段,使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电视剧《红楼梦》与课文对应的部分,让学生观看赏析,并注意对人物形象的揣摩;设置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时精心设计了两个探究题目:一是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二是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交流前先让学生观看86版电视连续剧中王熙凤出场的视频,提醒学生观察人物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并对比教材相关情节。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对人物关系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势必会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充满期待。
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组内交流阅读体验,相互碰撞,激起彼此智慧的火花。交流后展示组在前台口头展示,随时书写板书,其他组及时质疑、补充,展开组间竞赛。学习形式上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只需注意点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课后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在《红楼梦》其他章节中继续探究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推荐阅读原著的第十二回、十五回、六十九回和九十六回,全面把握人物形象。二是描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注意语言、动作、肖像等),不出现他的名字,看学生能否猜出是谁。这两项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巩固了应用本节所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成功地获取了鉴赏小说作品的体验,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尝到了学有所得的喜悦。课上学生组内交流合作,展示探究结果,再加上质疑和补充,做到了从多方面展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作品的鉴赏水平以及课上生成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他们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在生生互问互答中,较好地体现出自主学习的特点,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建立新型学习方式与师生关系。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决不能沿用原有模式,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重新定位课堂活动中师生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交流研讨、思维碰撞中自己品出作品的魅力,从而达到拓宽思维空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0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