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现实面临的尴尬境地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的畏难情绪和厌学的心理。本文从声情并茂朗诵,诱导兴趣;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兴趣;课外拓展学习,增强兴趣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但是现实面临的尴尬境地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的畏难情绪和厌学的心理。课文里节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复杂,有因为文言文年代久远,存在语言障碍的原因;也有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令课堂枯燥乏味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声情并茂朗诵,诱导兴趣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语感,存在语言障碍,朗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最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如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岳阳楼记》过程中直接感受范仲淹所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激情高昂地朗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程中感受孟子的浩浩正气,体会孟子严密的论证技巧和采用排比句式增强说理气势的好处;在舒缓真诚的声调中朗诵《出师表》,感受诸葛亮的赤诚忠心及淡泊明志的恬雅志趣。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诵,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举行学生朗诵比赛等活动,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直观感受文章的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何况,俗语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诵读基础上,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思路。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二、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从中可以明确的解读出,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文言文教学也理应如此。可是,我们不少教师还是秉承传统教学观念,逐字逐句解释翻译。这种以教师为主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却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表面上看,学生是听懂了,可事实上是一种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差,更谈不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感受,体会成功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很自然就索然无味。
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更新观念,大胆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典》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可以师生进行讨论、交流把问题解决。我在教《曹刿论战》时,课前用多媒体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2)对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制成卡片,积累重点词语(古今异义);(3)学习课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详略处理得当的写法。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人人动口动手,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经教师的适时点拨,很快实现第一个学习目标。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文言词语整理归类的方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知识积累的卡片,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在实现前两个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积极性高涨,后面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的发言就很踊跃。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有学生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有学生认为鲁庄公急躁冒进;也有学生认为鲁庄公能听取曹刿建议,虚怀若谷;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战前取信于民是取胜的关键,这足以说明鲁庄公是个贤明的君主……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明显,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
三、课外拓展学习,增强兴趣
在考试成绩定成败的大环境下,教师、学生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还是相当重视的。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去备课、讲课、备考,学生也花大量的精力去复习准备。师生都拴在考试这根绳子上竭力挣扎,结果是师生弄得身心疲惫,效果却事与愿违。每年的升中考试附加题部分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往往叫苦不已,不明其意。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平时的教学忽视了课外的拓展学习。文言文的课外拓展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等知识的补充。教师应该结合课文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比如讲《曹刿论战》,补充有关古代战争的知识;讲《捕蛇者说》,补充“说”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补充古代赋税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尾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即民风,可以补充古代有关避讳方面的知识。其它如古人的称谓、服饰、饮食、古代的法规制度、天文历法等,都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补充。这样做,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以内养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课内学习的有关文言文词语积累、语法特点、句读、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知识运用才能巩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难易适中的文言文作为材料,如简短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迁移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能力的形成,增强学习兴趣。有了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外的文言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想,如果语文教师能做到每一堂课都使学生以期待、盼望的心理状态来参与的话,那么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李家庾.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得[J].安徽教育.1987年03期
[2]拓文锋.朗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有效方法[J].甘肃教育,2012年21期
关键词:文言文;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但是现实面临的尴尬境地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的畏难情绪和厌学的心理。课文里节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复杂,有因为文言文年代久远,存在语言障碍的原因;也有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令课堂枯燥乏味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声情并茂朗诵,诱导兴趣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语感,存在语言障碍,朗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最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如在声情并茂地朗诵《岳阳楼记》过程中直接感受范仲淹所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激情高昂地朗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程中感受孟子的浩浩正气,体会孟子严密的论证技巧和采用排比句式增强说理气势的好处;在舒缓真诚的声调中朗诵《出师表》,感受诸葛亮的赤诚忠心及淡泊明志的恬雅志趣。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诵,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举行学生朗诵比赛等活动,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直观感受文章的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何况,俗语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诵读基础上,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思路。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二、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从中可以明确的解读出,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文言文教学也理应如此。可是,我们不少教师还是秉承传统教学观念,逐字逐句解释翻译。这种以教师为主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却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表面上看,学生是听懂了,可事实上是一种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差,更谈不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感受,体会成功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很自然就索然无味。
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更新观念,大胆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典》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可以师生进行讨论、交流把问题解决。我在教《曹刿论战》时,课前用多媒体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2)对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制成卡片,积累重点词语(古今异义);(3)学习课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详略处理得当的写法。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人人动口动手,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经教师的适时点拨,很快实现第一个学习目标。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文言词语整理归类的方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知识积累的卡片,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在实现前两个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积极性高涨,后面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的发言就很踊跃。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有学生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有学生认为鲁庄公急躁冒进;也有学生认为鲁庄公能听取曹刿建议,虚怀若谷;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战前取信于民是取胜的关键,这足以说明鲁庄公是个贤明的君主……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明显,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
三、课外拓展学习,增强兴趣
在考试成绩定成败的大环境下,教师、学生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还是相当重视的。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去备课、讲课、备考,学生也花大量的精力去复习准备。师生都拴在考试这根绳子上竭力挣扎,结果是师生弄得身心疲惫,效果却事与愿违。每年的升中考试附加题部分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学生往往叫苦不已,不明其意。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平时的教学忽视了课外的拓展学习。文言文的课外拓展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等知识的补充。教师应该结合课文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比如讲《曹刿论战》,补充有关古代战争的知识;讲《捕蛇者说》,补充“说”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补充古代赋税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尾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即民风,可以补充古代有关避讳方面的知识。其它如古人的称谓、服饰、饮食、古代的法规制度、天文历法等,都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补充。这样做,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以内养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课内学习的有关文言文词语积累、语法特点、句读、翻译等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知识运用才能巩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难易适中的文言文作为材料,如简短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迁移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能力的形成,增强学习兴趣。有了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外的文言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想,如果语文教师能做到每一堂课都使学生以期待、盼望的心理状态来参与的话,那么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李家庾.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得[J].安徽教育.1987年03期
[2]拓文锋.朗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有效方法[J].甘肃教育,2012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