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作为一位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已走过了24个春秋,我时刻深思: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位让学生永远记住的历史老师,让学生因为我而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呢?要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选择了用激情去点燃我的历史课堂,提高课堂实效。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我深深的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讲课开始,就像磁铁一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出来,必能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历史课堂教与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自主乐学历史呢?活学活用历史,变历史课堂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呢?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年来我费了许多心思来设计历史课堂,使得枯燥繁杂的历史知识生动活泼有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就是用爱浇灌出美丽的花朵,创设激趣情境,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一、课前演讲──点评历史
所谓的课前演讲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湊。要求学生在每一新课开始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的故事等。在预备铃响后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
按照要求去做,学生就会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比如我在讲授《法国革命》这一课时,学生按要求做后,事先准备好的那位学生演讲的题目是《拿破仑》,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处,但课堂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于是我因势利导,试着问“那么,当时法国人民是如何为自己谱写—部壮观的历史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革命》这一课。”
二、注重课前巧妙导入,创设妙趣横生的情境
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备课时,从整体上对课本知识全面系统的阅读、理解和掌握,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和关系构建成一个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后,将平时搜集到的各种事例、名言、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网络媒体资料等整理出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寻找导入本课教学的切入点。仔细筛选国内外大事、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以及社会中的一些敏感话题,选择不同的资源作为导入的情景内容,创设出一个又一个别致的“情”和“境”。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二十一世纪初有一名塞尔维亚族青年,他一个人竟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这个青年是谁呢?他一个人怎么能引发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学生的激情一下被点燃,带着这些好奇的问题急欲求知,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导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提问的重要之处在于切中学生的疑惑之中,设置悬念,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只有遇到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始终高昂,思维才能得到启迪,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秦赢正,此时此刻,面对广袤的土地,空前的帝业,既有骄傲和豪情,也有忧患和不安,请你以第一人称的口气来表达他此刻的心境。我在讲《“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晚年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谁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一代伟人也有错误!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产生了主动学习的要求,学生很快指出了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也掌握了文革发动的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比教师生硬地灌输要有效得多。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要求我们要让历史教材中枯燥的文字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作用
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色彩,我发挥自己的长处,将语文教学中优美的诗词、动听的歌曲、历史学科中的奇闻轶事等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如在讲到《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中的三大诗人之一的杜甫,他的代表作三吏时,我背诵了《石壕吏》中的重要诗句。讲到《最可爱的人》时在课结束时我又背诵了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开头和结尾。由诗句结合教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五、积极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再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我不失时机的在课堂的教学各个环节有目的地鼓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
六、投入爱给学生,搭起学生的学习桥梁
学生爱教师,自然就爱他所教的学科。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以亲切、热情、欢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学生精神放松,就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与积极性,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我们也就为自己的教学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的教学也才能打动自己和学生。每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我都在最后一节课鼓励他们取得好成绩,学生们都非常高兴。由于我发挥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努力我的历史课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和其他老师搭班的过程中,他们曾多次说学生就爱学历史。当时我非常的感动,说明他们喜欢我,喜欢我的历史课。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总是怪学生不投入,那你有没有问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你做到了吗?要学生投入学习你投入教学了吗?师,既表率,相信当你将自己百分百的情感投入教学时,你也会感觉到学生百分百地投入了学习。那就是用爱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一、课前演讲──点评历史
所谓的课前演讲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湊。要求学生在每一新课开始前,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及相关的故事等。在预备铃响后用3~4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即达到有讲有评。这里的评就是融入自己的观点。
按照要求去做,学生就会主动查阅资料。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成功体验得以满足,避免了“一言谈”的传统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参与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由此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进而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无形当中,教学的双边化得以很好开展,“互动式”的历史教学也就随之而生。比如我在讲授《法国革命》这一课时,学生按要求做后,事先准备好的那位学生演讲的题目是《拿破仑》,其中的一段话很出乎意料。“拿破仑固有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家的英明的确让人钦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让人唾弃。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永远铭记,背叛人民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因此,跨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同学们掌声响起,以回报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讲。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处,但课堂的教学目的已达到。于是我因势利导,试着问“那么,当时法国人民是如何为自己谱写—部壮观的历史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革命》这一课。”
二、注重课前巧妙导入,创设妙趣横生的情境
精彩有趣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备课时,从整体上对课本知识全面系统的阅读、理解和掌握,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和关系构建成一个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后,将平时搜集到的各种事例、名言、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网络媒体资料等整理出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寻找导入本课教学的切入点。仔细筛选国内外大事、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以及社会中的一些敏感话题,选择不同的资源作为导入的情景内容,创设出一个又一个别致的“情”和“境”。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二十一世纪初有一名塞尔维亚族青年,他一个人竟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这个青年是谁呢?他一个人怎么能引发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学生的激情一下被点燃,带着这些好奇的问题急欲求知,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导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提问的重要之处在于切中学生的疑惑之中,设置悬念,以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只有遇到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始终高昂,思维才能得到启迪,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秦赢正,此时此刻,面对广袤的土地,空前的帝业,既有骄傲和豪情,也有忧患和不安,请你以第一人称的口气来表达他此刻的心境。我在讲《“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他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他晚年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谁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一代伟人也有错误!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产生了主动学习的要求,学生很快指出了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也掌握了文革发动的原因。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比教师生硬地灌输要有效得多。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要求我们要让历史教材中枯燥的文字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作用
要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色彩,我发挥自己的长处,将语文教学中优美的诗词、动听的歌曲、历史学科中的奇闻轶事等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如在讲到《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中的三大诗人之一的杜甫,他的代表作三吏时,我背诵了《石壕吏》中的重要诗句。讲到《最可爱的人》时在课结束时我又背诵了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开头和结尾。由诗句结合教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五、积极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再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我不失时机的在课堂的教学各个环节有目的地鼓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
六、投入爱给学生,搭起学生的学习桥梁
学生爱教师,自然就爱他所教的学科。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以亲切、热情、欢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学生精神放松,就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与积极性,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我们也就为自己的教学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的教学也才能打动自己和学生。每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我都在最后一节课鼓励他们取得好成绩,学生们都非常高兴。由于我发挥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努力我的历史课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和其他老师搭班的过程中,他们曾多次说学生就爱学历史。当时我非常的感动,说明他们喜欢我,喜欢我的历史课。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总是怪学生不投入,那你有没有问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你做到了吗?要学生投入学习你投入教学了吗?师,既表率,相信当你将自己百分百的情感投入教学时,你也会感觉到学生百分百地投入了学习。那就是用爱浇灌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