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孝为“德之本,仁之本”,孝德教育在最为朴素的意义上萌发着中国道德教育的“根”。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现代学校德育应以孝德教育作为其基石和切入点。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从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行为等方面,通过家校一体化、宣传孝道经典和引导学生践行等方法加强孝德教育,达到德育“有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案例一
前段时间,学生陈萌的妈妈给我打电话来,说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和他爸爸赌气,好几天爷俩没说一句话,像仇人似的。
陈萌妈妈两边做工作,结果还是吃力不讨好。她觉得,孩子听老师的话,所以让我帮忙做做孩子的工作,并告诉了我两人之间的具体“矛盾”。可是,我并没有立刻去找陈萌去调解,去批评他。
元旦节刚好来临,班上准备开一个元旦联欢晚会,并邀请有音乐方面专长的家长也来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我便找到陈萌,“我听说你爸爸很会吹笛子,你的二胡也过了十级了吧,你们爷俩来一个合奏,怎么样?”
“这个……”陈萌显然有些为难。
“不愿意献艺?不会吧?我们陈萌同学可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哟!”我故意激他。
“那倒不是……只是……”他吞吞吐吐,显得有些为难。可是,犹豫再三,他还是说出了和父亲闹矛盾的事。
原来,陈萌喜欢踢足球,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雷打不动。为此,他父亲经常批评他,认为他“学习不用功”“不务正业”,并说出了一大堆伤孩子自尊的话,还把足球都给没收了。
陈萌认为,自己没有耽误学习,而且是在课外时间踢足球,觉得父亲不尊重他,于是和他闹起了别扭。
陈萌同学是个挺有个性的男孩,有些倔强,只要他认准的事非常执着。虽然很聪明,但有些怕吃苦。学习中等偏上,家长对他期望值很高,教育方法也不当,难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向他肯定踢足球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并表扬了他做事认真的态度。然后,建议他把踢足球的时间改为周六周日,不必天天踢。再做他父亲的工作,还他足球,不再干涉他的这个爱好。
“那你可以邀请你父亲参加元旦晚会了?”我期待着。
“那也得他先道歉,至少他得先跟我说话!”他坚持。
此时,我并没有跟他讲道理,而是給他讲述了自己曾经也和父亲闹矛盾的故事,以及最后我们是如何化解的。
最后,我告诉陈萌,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亲,自己长大了,请他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而且保证自己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两天后,我问他,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给父亲盛饭了。然后他就主动跟我说话了。”我摸摸他的头,赞许地说:“真是乖孩子!”
案例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讲解唐代杜牧这首诗的时候,我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首诗?”
“写的是清明时节上坟的心理感受。”
“思念祖先,借酒消愁。”
“游子思乡。”
……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理解,又问:“你们家长在清明的时候有没有去给祖先上坟?带你们去了吗?你们怎么看这一民间风俗?”
同学们各抒己见。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八个字,并告诉同学们这句话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一种人类最深厚的人伦情感,千百年的积淀孕育出了清明节的内在精神,要求人们在丧葬与祭祀的仪式仪轨中,缅怀先人之泽,追忆先人之德,从而涵育家庭成员道德与人伦的品格,增强家庭与家族的凝聚力,以更好地面对自我的人生之路。
清明節是体现“慎终追远”的日子。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很多人还会去纪念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灵,去瞻仰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纪念馆,他们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理应得到大众的追思和敬意。
听完我的话,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全班同学一脸的肃然敬意。
孝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德育的基础。孝,这一建立在血亲关系之上,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家庭亲子间的道德规范,是与受教育者最贴近的德目,易为他们所接受和实践。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孝”是家庭伦理中的一个德目,应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因而孝德教育一直没有引起学校太大的重视。事实上,在人的道德养成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学校应正确认识孝德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在对学生孝德的培育方面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也必须肩负传承这些美德的任务。
在道德认知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道德智慧。“孝”作为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一个德目,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根,如果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滋养,对学生只进行传统孝道理论的灌输,就很难使学生内化并实现德育的自我扩展。我们必须从教育现实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道德智慧。
在道德情感方面,注重孝育中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孝更注重亲子之间的感情性。现代家庭的特点决定了这种亲子感情存在的可能性,但是也容易忽略这种感情的双向性。注重感情性是新时代孝的内涵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注重孝育中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关怀等好的情感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在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培养出心中有爱的孩子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在孝德教育中,这种“教育爱”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育的基础,更是爱的教育实施的原则和前提。 在道德行为方面,孝德教育重在践履。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道德认知,这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学生只“知孝”而不“行孝”,或对别人有“劝孝”之言,而于己无“尽孝”之行,这就很难达到通过孝德教育实现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现代社会,子女的自主性增强,只有自律的孝的教育,才能让子女真正理解孝的内涵与其合理性,自愿做出适当的孝行。孝的自律行为,必须通过孝德教育来培育。在孝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有关“孝”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发展及其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真正使孝德意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习惯,必须要通过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孝德”的认识,实现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学校在孝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教育就是塑造美好的灵魂,因此,教育就要渗透到学生灵魂的深处。孝德的传承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贯穿在日常生活细微的事件上,渗透在学科的教学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以身示教。如教室里到處都是纸团,教师默默地捡起,放入学生的垃圾袋,用希望的眼神扫过学生的眼睛,你会看到学生很惭愧。当我们带头热情鼓掌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原本不情愿或无意识的同学也会响起掌声,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白什么是“文明礼貌”。有时一个微小的示范动作比颐指气使的命令或最动听的说教更具洞穿力。
故事教育。说教是苍白的,而故事是生动的,没有人会抵触故事。围绕教育目的精选典型的故事能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尤其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活生生的故事。学生也很喜欢听教师的故事,我也经常围绕德育目的来搜寻自己成长的故事,学生都很乐意听。有时候,故事不完全出自真实,而需要巧妙加工和创造,让故事能更明确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肢体语言教育。都说教师必须是一名不错的演员,教师的眼睛会说话。是的,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必须学会在学生面前恰当地演绎自己的好恶、爱憎、赞许和否定等情感,以最简单的表情和动作来代替批评和鼓励的言语。教师由衷的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坚决严厉的眼神、意味深长的一笑,都會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是非对错的观念在这无声的教育中悄然传递。而且这种简单含蓄的肢体教育会让学生回想得更多更深刻,这也是至圣先师孔子的一种教育方法――“不言之教”。
抓住契机来教育,不凭空说教。所以,笔者往往采用与学生闲聊的形式,从学生乐谈的方面聊起再渐渐切入正题。这时候学生会变得很真诚,不但容易受教而且会因为你了解他而和你走得更近。
(作者单位:英山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
案例一
前段时间,学生陈萌的妈妈给我打电话来,说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和他爸爸赌气,好几天爷俩没说一句话,像仇人似的。
陈萌妈妈两边做工作,结果还是吃力不讨好。她觉得,孩子听老师的话,所以让我帮忙做做孩子的工作,并告诉了我两人之间的具体“矛盾”。可是,我并没有立刻去找陈萌去调解,去批评他。
元旦节刚好来临,班上准备开一个元旦联欢晚会,并邀请有音乐方面专长的家长也来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我便找到陈萌,“我听说你爸爸很会吹笛子,你的二胡也过了十级了吧,你们爷俩来一个合奏,怎么样?”
“这个……”陈萌显然有些为难。
“不愿意献艺?不会吧?我们陈萌同学可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哟!”我故意激他。
“那倒不是……只是……”他吞吞吐吐,显得有些为难。可是,犹豫再三,他还是说出了和父亲闹矛盾的事。
原来,陈萌喜欢踢足球,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雷打不动。为此,他父亲经常批评他,认为他“学习不用功”“不务正业”,并说出了一大堆伤孩子自尊的话,还把足球都给没收了。
陈萌认为,自己没有耽误学习,而且是在课外时间踢足球,觉得父亲不尊重他,于是和他闹起了别扭。
陈萌同学是个挺有个性的男孩,有些倔强,只要他认准的事非常执着。虽然很聪明,但有些怕吃苦。学习中等偏上,家长对他期望值很高,教育方法也不当,难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向他肯定踢足球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并表扬了他做事认真的态度。然后,建议他把踢足球的时间改为周六周日,不必天天踢。再做他父亲的工作,还他足球,不再干涉他的这个爱好。
“那你可以邀请你父亲参加元旦晚会了?”我期待着。
“那也得他先道歉,至少他得先跟我说话!”他坚持。
此时,我并没有跟他讲道理,而是給他讲述了自己曾经也和父亲闹矛盾的故事,以及最后我们是如何化解的。
最后,我告诉陈萌,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亲,自己长大了,请他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而且保证自己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两天后,我问他,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给父亲盛饭了。然后他就主动跟我说话了。”我摸摸他的头,赞许地说:“真是乖孩子!”
案例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讲解唐代杜牧这首诗的时候,我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首诗?”
“写的是清明时节上坟的心理感受。”
“思念祖先,借酒消愁。”
“游子思乡。”
……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理解,又问:“你们家长在清明的时候有没有去给祖先上坟?带你们去了吗?你们怎么看这一民间风俗?”
同学们各抒己见。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八个字,并告诉同学们这句话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一种人类最深厚的人伦情感,千百年的积淀孕育出了清明节的内在精神,要求人们在丧葬与祭祀的仪式仪轨中,缅怀先人之泽,追忆先人之德,从而涵育家庭成员道德与人伦的品格,增强家庭与家族的凝聚力,以更好地面对自我的人生之路。
清明節是体现“慎终追远”的日子。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很多人还会去纪念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灵,去瞻仰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纪念馆,他们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理应得到大众的追思和敬意。
听完我的话,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全班同学一脸的肃然敬意。
孝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德育的基础。孝,这一建立在血亲关系之上,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家庭亲子间的道德规范,是与受教育者最贴近的德目,易为他们所接受和实践。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孝”是家庭伦理中的一个德目,应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因而孝德教育一直没有引起学校太大的重视。事实上,在人的道德养成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学校应正确认识孝德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在对学生孝德的培育方面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也必须肩负传承这些美德的任务。
在道德认知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道德智慧。“孝”作为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一个德目,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是学校德育的根,如果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滋养,对学生只进行传统孝道理论的灌输,就很难使学生内化并实现德育的自我扩展。我们必须从教育现实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道德智慧。
在道德情感方面,注重孝育中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孝更注重亲子之间的感情性。现代家庭的特点决定了这种亲子感情存在的可能性,但是也容易忽略这种感情的双向性。注重感情性是新时代孝的内涵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注重孝育中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关怀等好的情感能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在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培养出心中有爱的孩子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在孝德教育中,这种“教育爱”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育的基础,更是爱的教育实施的原则和前提。 在道德行为方面,孝德教育重在践履。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道德认知,这是造成德育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学生只“知孝”而不“行孝”,或对别人有“劝孝”之言,而于己无“尽孝”之行,这就很难达到通过孝德教育实现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现代社会,子女的自主性增强,只有自律的孝的教育,才能让子女真正理解孝的内涵与其合理性,自愿做出适当的孝行。孝的自律行为,必须通过孝德教育来培育。在孝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有关“孝”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发展及其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真正使孝德意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习惯,必须要通过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孝德”的认识,实现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学校在孝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教育就是塑造美好的灵魂,因此,教育就要渗透到学生灵魂的深处。孝德的传承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贯穿在日常生活细微的事件上,渗透在学科的教学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以身示教。如教室里到處都是纸团,教师默默地捡起,放入学生的垃圾袋,用希望的眼神扫过学生的眼睛,你会看到学生很惭愧。当我们带头热情鼓掌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原本不情愿或无意识的同学也会响起掌声,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白什么是“文明礼貌”。有时一个微小的示范动作比颐指气使的命令或最动听的说教更具洞穿力。
故事教育。说教是苍白的,而故事是生动的,没有人会抵触故事。围绕教育目的精选典型的故事能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尤其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活生生的故事。学生也很喜欢听教师的故事,我也经常围绕德育目的来搜寻自己成长的故事,学生都很乐意听。有时候,故事不完全出自真实,而需要巧妙加工和创造,让故事能更明确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肢体语言教育。都说教师必须是一名不错的演员,教师的眼睛会说话。是的,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必须学会在学生面前恰当地演绎自己的好恶、爱憎、赞许和否定等情感,以最简单的表情和动作来代替批评和鼓励的言语。教师由衷的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坚决严厉的眼神、意味深长的一笑,都會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是非对错的观念在这无声的教育中悄然传递。而且这种简单含蓄的肢体教育会让学生回想得更多更深刻,这也是至圣先师孔子的一种教育方法――“不言之教”。
抓住契机来教育,不凭空说教。所以,笔者往往采用与学生闲聊的形式,从学生乐谈的方面聊起再渐渐切入正题。这时候学生会变得很真诚,不但容易受教而且会因为你了解他而和你走得更近。
(作者单位:英山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