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很少听到“你错了”,“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欠全面”,“这样简单的问题不应该出错”等诸如此类的批评性评价,而是各种激励性评价泛滥。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可是,如果激励性语言运用不当,只会让课堂评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效果适得其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激励语的一些做法:
一、因时制宜,巧妙运用激励语
一直以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们往往采用“好”、“很好”、“真棒”、“真聪明”一类的简单评语,这样的评价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更缺乏感染力,长此以往就起不到激励作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激励性语言应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将预设语和随即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随时调整原先预设的语言流程,巧妙应对,因人、因时、因课、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的激励语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境,灵活多样地采用一些恰如其分的、不同层面的、有针对性的、具有真情实感能打动学生的评语。
1. 巧借名人光环激励学生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名人效应,初中生更是崇拜名人和偶像。课堂上,我会想方设法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激励性语言,把学生与书中的名人伟人联系起来,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出师表》的时候,我用“你有诸葛亮的智慧,更有他的忠诚”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描写四季景色的时候,我用“你的描写胜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时候,我用“你不亚于想象奇特的郭沫若和激情澎湃的李白”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发表见解的时候,我用“你可以与爱憎分明的鲁迅和忧国忧民的杜甫相媲美”来激励学生,等等。这些激励性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鲜、幽默、风趣,还让他们因和名人伟人平起平坐感到自豪,学习的热情就会顿时高涨。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欢乐。
2. 巧用文本内容激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这其中也包括教师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励学生的各种资源。不难发现,很多课文中都可以找出对学生的朗读、胆量、回答、学习态度、反映等进行评价和激励的语言。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看到个别学生无精打采地坐在课堂里,思想早已神游于课堂之外,我随即抽了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他们说说作者读书的艰辛和勤奋表现在哪些方面,接着我就反问一句:那么你做到了吗?两相比较,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羞愧地低下了头,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3. 借用经典语言激励学生
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成语等堪称经典语言,这些经典语言蕴藏着丰富的智慧或哲理,如果能恰当运用,必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产生一种向着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朗读、演讲时,我用“清脆悦耳”、“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等激励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生活中所学的知识时,我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就是大课堂”等激励学生;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激励学生;当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时,我就用“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等激励学生,这样的激励语大大提高了教师评价语言的文化含量,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因人制宜,合理运用激励语
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是如此赞美,那么对于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太理想的学生应如何鼓励呢?
一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周全甚至错误也是完全可以谅解的,这时教师可以纵向评价或者就某一方面激励,如:“你能挑战自我,就是很大的进步!”“你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真希望能常听到你的声音!”“你的想象奇特,老师很欣赏你能大胆去想。”记得在介绍《沁园春·雪》的时代背景时提到红军长征,我问学生长征的起止时间,全班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班上最差的学生举手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叫他回答,没想到他的回答完全正确,这时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也顺势表扬他:“你的记性真好,全班就你一个人记得,继续努力。”他在别人的一片赞美声中满足地坐下了。如果每堂课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信心大增。
在课堂中还要注重对小组学习进行激励评价。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语文学习中也少不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恰当的鼓励会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如“你们小组配合得真默契”、“他们小组探究出来的答案真有价值”、“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这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合作的成果”等,这些语言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价值,更能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一、因时制宜,巧妙运用激励语
一直以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们往往采用“好”、“很好”、“真棒”、“真聪明”一类的简单评语,这样的评价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更缺乏感染力,长此以往就起不到激励作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激励性语言应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将预设语和随即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随时调整原先预设的语言流程,巧妙应对,因人、因时、因课、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的激励语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境,灵活多样地采用一些恰如其分的、不同层面的、有针对性的、具有真情实感能打动学生的评语。
1. 巧借名人光环激励学生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名人效应,初中生更是崇拜名人和偶像。课堂上,我会想方设法挖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激励性语言,把学生与书中的名人伟人联系起来,就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出师表》的时候,我用“你有诸葛亮的智慧,更有他的忠诚”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描写四季景色的时候,我用“你的描写胜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时候,我用“你不亚于想象奇特的郭沫若和激情澎湃的李白”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发表见解的时候,我用“你可以与爱憎分明的鲁迅和忧国忧民的杜甫相媲美”来激励学生,等等。这些激励性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鲜、幽默、风趣,还让他们因和名人伟人平起平坐感到自豪,学习的热情就会顿时高涨。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交流,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欢乐。
2. 巧用文本内容激励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这其中也包括教师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励学生的各种资源。不难发现,很多课文中都可以找出对学生的朗读、胆量、回答、学习态度、反映等进行评价和激励的语言。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看到个别学生无精打采地坐在课堂里,思想早已神游于课堂之外,我随即抽了两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要他们说说作者读书的艰辛和勤奋表现在哪些方面,接着我就反问一句:那么你做到了吗?两相比较,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羞愧地低下了头,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3. 借用经典语言激励学生
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成语等堪称经典语言,这些经典语言蕴藏着丰富的智慧或哲理,如果能恰当运用,必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产生一种向着目标不断前进的动力。在朗读、演讲时,我用“清脆悦耳”、“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等激励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生活中所学的知识时,我用“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就是大课堂”等激励学生;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激励学生;当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时,我就用“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等激励学生,这样的激励语大大提高了教师评价语言的文化含量,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因人制宜,合理运用激励语
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是如此赞美,那么对于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太理想的学生应如何鼓励呢?
一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周全甚至错误也是完全可以谅解的,这时教师可以纵向评价或者就某一方面激励,如:“你能挑战自我,就是很大的进步!”“你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真希望能常听到你的声音!”“你的想象奇特,老师很欣赏你能大胆去想。”记得在介绍《沁园春·雪》的时代背景时提到红军长征,我问学生长征的起止时间,全班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班上最差的学生举手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叫他回答,没想到他的回答完全正确,这时其他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也顺势表扬他:“你的记性真好,全班就你一个人记得,继续努力。”他在别人的一片赞美声中满足地坐下了。如果每堂课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信心大增。
在课堂中还要注重对小组学习进行激励评价。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语文学习中也少不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恰当的鼓励会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如“你们小组配合得真默契”、“他们小组探究出来的答案真有价值”、“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这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合作的成果”等,这些语言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价值,更能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