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正被教师广泛接受,但要真正运用好这个模式却需要教师认识并把握其问题性、真实性、启发性、开放性等四个要素,从而正确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探究 把握 要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努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学习已然成为实现新课程宗旨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想很好地运用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首先必须把握住探究学习的特点与内涵,从而创造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我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将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化,其问题性、真实性、启发性、开放性四个要素不可或缺。
一、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问题性要素
新课程理念认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因此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所学内容巧妙地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Is there a TV in the room?”句型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新课:我指着图片让学生回答:“Where is the boy?He is under the tree.Where is the rabbit?It is behind the tree.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再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并帮助学生回答:“Yes,there is.”接着,我指着物体提问:“Is there a rubber behind the tree?”学生回答:“Yes,there is.”这些就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了学习情境之中。又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shopping list(购物单)”,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购物”,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存在的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流于表层、浮于肤浅,所以,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探究学习的动力、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二、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真实性要素
用来开展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能够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应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的“阳春白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设计出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掌握不好英语词汇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性格品质及学好词汇的毅力。在学生学习单词的初始阶段,首先应上好导言课,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英语,如CD,cool,hamburger,cartoon,TV,E-mail,T-shirt,chocolate,KFC等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爱上英语,喜欢记忆单词。这些手段包括做游戏、唱歌、读韵律诗等。如在教学食品类单词的时候,就有单词pie,juice,cake,chocolate,tea等。我要求学生自己把现学的单词和已学的单词联系起来,例如apple pie,an orange pie,watermelon juice,black tea,green tea,milk tea等。然后不经意间询问学生:“Would you like some pineapple juice?”“Do you like milk tea?”学生一边绞尽脑汁组短语,一边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学到知识。
近年的探究学习研究和实践表明,脱离学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探究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智力游戏”,会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丧失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学习要善于突出探究学习的真实性,教师应把探究活动大部分集中在现实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去调查研究,引导他们设计出那种有相对难度但又不超出其能力限度的探究方法,因为脱离学生实际探究活动只会压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启发性要素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以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探究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探究学习的典型特征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跟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与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因此而有所降低,甚至无足轻重,以致完全任由学生独自探究。事实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过程,是渐进式的而不是突发式的,他们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进行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因此,在开展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由“扶”到“放”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学习。如我在教授bus(巴士),jacket(夹克),T-shirt(T恤)等时,就從英汉词语的读音对照入手,启发学生发现这些词语之间的近音特征。处理biscuit时,不妨从形态入手,用已学过的词bicycle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前缀bi(s)-(即“twice”)做启发刺激,激活bi-的意思分析该词的词源:biscuit源于法语,bis-(是源于拉丁语的前缀)和词根cuit(意为cook)结合,即twice cooked(烹调/烤两次),原义为“seamen’s bread”(海员的食物)。海员的食物经过两次烤后水分更少,不易变质,现引申为“饼干”。一句话,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即如《学记》所倡导的“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四、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开放性要素
所谓开放性,就是师生要注重探究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沟通。“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授受式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学习方式。两者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只有艺术地采取多样性教学形式,才能使其具有亲和力。探究学习实质上应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系统,需要在同其它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不断改进。探究学习的这种要求来源于探究的本质即反省思维,他要求学生对探究学习本身不断反省,以便使其更加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以建立跟学生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内容等相适应的探究学习变式,而不至于把探究学习或其它某一模式教条化。传统教学中布置作业一向是教师特有的权力,而新课程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全面、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乐事。如在教学完“Family Members”这一单元后,我便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学生兴致勃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是几个小伙伴表演“同学来访”;有的是把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制成小小相册并标上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uncle等英语称呼;有的在相应的家庭成员照片旁边写上“This is my/She’s my/He’s my...”等介绍语;有的则画出自己的家人,然后标上相应的英语称呼;还有的则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把家庭成员的英语称呼用自己最喜欢的儿歌唱出来。千姿百态的作业,随着学生自主性的释放而尽情展现。
虽然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是在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实质上也含有“探究”的某些因素,它们都有独特之处,教师要善于从中汲取长处,以促进探究学习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那种认为探究学习高于一切,是一种完美的学习方式,从而将其同别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做法,是片面的、极端的,也有悖于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精神,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探究活动进行调整,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牢牢把握住探究学习的问题性、真实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我们就能掌握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2.
[2]南雅莉.双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10.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探究 把握 要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努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学习已然成为实现新课程宗旨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想很好地运用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首先必须把握住探究学习的特点与内涵,从而创造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我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将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化,其问题性、真实性、启发性、开放性四个要素不可或缺。
一、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问题性要素
新课程理念认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因此学生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所学内容巧妙地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Is there a TV in the room?”句型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新课:我指着图片让学生回答:“Where is the boy?He is under the tree.Where is the rabbit?It is behind the tree.What do you see under the tree?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再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并帮助学生回答:“Yes,there is.”接着,我指着物体提问:“Is there a rubber behind the tree?”学生回答:“Yes,there is.”这些就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了学习情境之中。又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shopping list(购物单)”,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购物”,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存在的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流于表层、浮于肤浅,所以,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探究学习的动力、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二、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真实性要素
用来开展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能够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应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的“阳春白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设计出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学生掌握不好英语词汇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性格品质及学好词汇的毅力。在学生学习单词的初始阶段,首先应上好导言课,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英语,如CD,cool,hamburger,cartoon,TV,E-mail,T-shirt,chocolate,KFC等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爱上英语,喜欢记忆单词。这些手段包括做游戏、唱歌、读韵律诗等。如在教学食品类单词的时候,就有单词pie,juice,cake,chocolate,tea等。我要求学生自己把现学的单词和已学的单词联系起来,例如apple pie,an orange pie,watermelon juice,black tea,green tea,milk tea等。然后不经意间询问学生:“Would you like some pineapple juice?”“Do you like milk tea?”学生一边绞尽脑汁组短语,一边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学到知识。
近年的探究学习研究和实践表明,脱离学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探究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智力游戏”,会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丧失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学习要善于突出探究学习的真实性,教师应把探究活动大部分集中在现实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去调查研究,引导他们设计出那种有相对难度但又不超出其能力限度的探究方法,因为脱离学生实际探究活动只会压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启发性要素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以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探究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探究学习的典型特征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跟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与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因此而有所降低,甚至无足轻重,以致完全任由学生独自探究。事实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过程,是渐进式的而不是突发式的,他们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进行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因此,在开展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由“扶”到“放”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学习。如我在教授bus(巴士),jacket(夹克),T-shirt(T恤)等时,就從英汉词语的读音对照入手,启发学生发现这些词语之间的近音特征。处理biscuit时,不妨从形态入手,用已学过的词bicycle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前缀bi(s)-(即“twice”)做启发刺激,激活bi-的意思分析该词的词源:biscuit源于法语,bis-(是源于拉丁语的前缀)和词根cuit(意为cook)结合,即twice cooked(烹调/烤两次),原义为“seamen’s bread”(海员的食物)。海员的食物经过两次烤后水分更少,不易变质,现引申为“饼干”。一句话,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即如《学记》所倡导的“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四、英语探究学习需要把握开放性要素
所谓开放性,就是师生要注重探究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沟通。“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授受式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学习方式。两者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只有艺术地采取多样性教学形式,才能使其具有亲和力。探究学习实质上应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系统,需要在同其它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不断改进。探究学习的这种要求来源于探究的本质即反省思维,他要求学生对探究学习本身不断反省,以便使其更加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以建立跟学生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内容等相适应的探究学习变式,而不至于把探究学习或其它某一模式教条化。传统教学中布置作业一向是教师特有的权力,而新课程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全面、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乐事。如在教学完“Family Members”这一单元后,我便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学生兴致勃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是几个小伙伴表演“同学来访”;有的是把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制成小小相册并标上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uncle等英语称呼;有的在相应的家庭成员照片旁边写上“This is my/She’s my/He’s my...”等介绍语;有的则画出自己的家人,然后标上相应的英语称呼;还有的则根据自己熟悉的儿歌把家庭成员的英语称呼用自己最喜欢的儿歌唱出来。千姿百态的作业,随着学生自主性的释放而尽情展现。
虽然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是在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实质上也含有“探究”的某些因素,它们都有独特之处,教师要善于从中汲取长处,以促进探究学习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那种认为探究学习高于一切,是一种完美的学习方式,从而将其同别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做法,是片面的、极端的,也有悖于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精神,不断汲取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探究活动进行调整,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牢牢把握住探究学习的问题性、真实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我们就能掌握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2.
[2]南雅莉.双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