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更新教法 改变学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感知,知识的发展和更新与时俱进,要想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新。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知道学到了什么,而且要学会怎样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我通过研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现他们成绩优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习方法比较科学。而后进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大多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学生都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的实质是为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教师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入手。
1.备课:不但备教材,而且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的方法很多,然而备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却不多。许多老师注意到了自身须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了实验操作应科学规范、熟练,注意到了文字的表达(如板书合理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关注到了学生的管理,但对学生的学的过程却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多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笔记、课后复习、做作业等;要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知识的传授,而且取决于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讲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确定的动态生成过程,中间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周到,也可能有“无法预测”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要远远比预想的过程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利用好瞬间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讲教案。教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味讲究师道尊严,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打折扣。若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则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师生人格平等、真诚合作、民主的关系,同时要倾听学生的一言一语,留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及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能使课堂教学更有趣,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另外,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应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五花八门的答案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学生的理性认识便在教师的肯定和引导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如果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捕捉。
二、激活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最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陈旧落后的学习方法会降低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几点方法。
1.讓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
有的同学在学习中一味地对知识死记硬背,其结果是一方面知识理解程度和掌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巩固和应用的作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他们不是为了死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以致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而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让学生会说、多说。
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及时弥补学生思维过程的不足,对全班学生的学习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自己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说出是与非、多与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是否合理,则不太注意,这样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见解,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说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长期坚持下去,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把学生推向题海之中。例如口算题,现在已经名不符实,学生解题时多数用笔算代替,动手不动口。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于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不能让数学课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望而生厌。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并结合其它教学手段,这样做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要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的能力,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方法,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它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就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应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同化,这时就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学会听课。
(1)做好课前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2)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双边”活动,不要只记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及时做好各种笔记,有选择地记好标记、批语。
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归类法、线段图法、猜测法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用科学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更新教法 改变学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感知,知识的发展和更新与时俱进,要想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新。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知道学到了什么,而且要学会怎样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我通过研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现他们成绩优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习方法比较科学。而后进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大多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学生都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学的实质是为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教师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入手。
1.备课:不但备教材,而且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的方法很多,然而备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却不多。许多老师注意到了自身须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了实验操作应科学规范、熟练,注意到了文字的表达(如板书合理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关注到了学生的管理,但对学生的学的过程却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多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笔记、课后复习、做作业等;要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知识的传授,而且取决于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讲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确定的动态生成过程,中间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周到,也可能有“无法预测”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要远远比预想的过程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利用好瞬间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讲教案。教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味讲究师道尊严,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打折扣。若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则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师生人格平等、真诚合作、民主的关系,同时要倾听学生的一言一语,留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及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能使课堂教学更有趣,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另外,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应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五花八门的答案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学生的理性认识便在教师的肯定和引导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如果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捕捉。
二、激活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最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陈旧落后的学习方法会降低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几点方法。
1.讓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
有的同学在学习中一味地对知识死记硬背,其结果是一方面知识理解程度和掌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巩固和应用的作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他们不是为了死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以致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而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让学生会说、多说。
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及时弥补学生思维过程的不足,对全班学生的学习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自己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说出是与非、多与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是否合理,则不太注意,这样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见解,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说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长期坚持下去,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把学生推向题海之中。例如口算题,现在已经名不符实,学生解题时多数用笔算代替,动手不动口。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于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不能让数学课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望而生厌。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并结合其它教学手段,这样做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要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的能力,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方法,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它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就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应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同化,这时就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学会听课。
(1)做好课前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2)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双边”活动,不要只记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及时做好各种笔记,有选择地记好标记、批语。
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归类法、线段图法、猜测法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用科学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