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和绘画上的互通性,使得艺术家选择用戏剧化的绘画方式来进行创作,所以对绘画中的戏剧性表现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艺术家如何借助戏剧绘画来叙事的,艺术家用戏剧绘画的方式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关键词:戏剧;绘画;戏剧性
一、戏剧绘画
戏剧和绘画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戏剧和绘画是相似的。二者都是剧作家或者艺术家通过一种途径来表达自我,或者对社会现实的关照。在每一次新思想的引领下,都会使个人重新开始认知世界,并对其按照自己的内心體验进行重新整合。
在戏剧中剧作家能通过一个戏剧场景的处理、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创剧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剧作家通过各个角度对剧中人物进行剖析,以求在剧中不仅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更可以让观者察觉到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戏剧对人物的塑造是双重的,一个是体现在台本中,另一个是在舞台上人物的塑造。戏剧艺术表现生活体验,但戏剧化的处理甚至是偏激的。艺术之间具有互通性。绘画中使用戏剧化的处理方式,消解了绘画表达中一定局限性。艺术作品的呈现,要满足视觉机制,始终要满足看的理念。如何通过一件艺术作品来表达画者的内在精神或者更深刻的含义。画面是静止的,无法诉说,没办法用旁白的形式来交代前因后果,只能把静止的空间留给观者,由观者去给予一定的解读,即反馈。绘画的反馈不如戏剧表现来的直接和快速。戏剧更容易接受,也更快速接受,观众能对正在发生着的戏剧产生反应。虽然剧本已经写好,演员是按照剧本进行输出。但是这种观众及时的反馈会对表演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表演者对接下来剧情的表现。有的时候是微弱的影响,有的时候是是激烈的影响。
二、画面戏剧化处理
整场戏的塑造不能离开各个角色之间的冲突。戏剧化表演者的内心世界需要通过舞台上的戏剧冲突来实现。用音乐节奏感来强化戏剧剧情的发展。戏剧化的处理来自人的意志冲突。
艺术家在创作戏剧性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画面中的明暗关系,也是上舞台上对灯光效果的一种处理。灯光和明暗的营造对画面有着不一样的作用。比如,过于明亮的灯光,表现出来是欢快的感觉。而比较弱的灯光,会是表演者和观者感到压抑。对于光的考虑还要考虑光源的问题。不同角度的光线也会对局人物的塑造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光源也会给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力。而戏剧绘画中对于明暗的设计、画面色彩基调的设计,都无形中强调了画面中的戏剧性。戏剧表演的布局是剧作家提前安排好的,戏剧画面中的构图和布局也是艺术家进行反复推敲后才产生出来的。画面中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强烈对比,画面人物的排置,对即将要呈现的戏剧性画面,营造出不同的戏剧性画面。艺术家对戏剧舞台中包含的因素:人物、背景、音乐、舞蹈,这些也可以巧妙的体现在其绘画作品中。
三、戏剧绘画的隐喻象征
“看戏是一种集体经验”,观看戏剧表演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戏剧观赏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百态。在看戏的过程中,观众容易沉浸在其中。而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戏剧性处理,就是为了增加一种刺激感,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艺术家会通过戏剧性处理去营造一种紧张感,一般具有表现力的表达和画者强烈的情感因素。在其画面的表现中,充满了冲突感,仿佛一场随时可能下的倾盆大雨或者一场革命的爆发。戏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当个人与整体发生冲突时,会把个人的反抗性精神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一戏剧观念的影响下,一些艺术家也会在绘画中将它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性潜藏在其中。
戏剧的悲剧性。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主人公带入一种命运悲剧或者时代悲剧,而且其人生经历也是充满戏剧性或者极大的反差。画者对这些形象的再现可以引发观者的同情心。戏剧题材在绘画中的应用。戏剧表演本身的受众面广,所以其题材大多也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这些形象深刻艺术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借用戏剧人物的形象。
戏剧化处理所表现的曲折性,激烈的转变。把不同的社会内涵、人类精神状态、具体人物性格,形成戏剧形态的多样性。戏剧化处理中的夸张性、反叛性。有意营造一种敌对性,使之与人形成内在对抗,从而联想到内在自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搏斗。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把不同时空的物象放置在一个画面中,即把戏剧表现中的分幕搬到绘画表达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探索时间和空间的瞬间表达。戏剧是有分幕的,戏剧绘画通过借助立体主义的概念,把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归置在同一个画面中,也不过多的去思考人物比例大小。这样的画面的处理一般都具有节奏感和音律感。戏剧化处理,不是对戏剧人物或者一个场景的简单再现。艺术创作不再是对现实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慢慢开始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揭示和剖析。而通过绘画的戏剧性处理,把现实社会情景再现,是对现实社会情景的一种反观和批判性。
剧作家和艺术家深入研究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再从现实生活的思考,到对人性的拷问。艺术家突破戏剧和绘画的形式界限来映射内在情感,这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表达也是互相影响的。
从戏剧到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但是通过对戏剧表演和绘画作品中强烈的冲击感融合下所发展出来的创作手法,使得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思考。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不同或者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绘画中戏剧性的表达都会有一定的偏差。这些都是来自艺术家的个人自我认知。艺术家只是借助于戏剧绘画这个形式来表现一种视觉图像。归根到底,绘画戏剧性只是艺术表达的一个形式,要真正的表达出具有内在精神的艺术作品才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主要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绘画:新的形象语言》吕澎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
3.《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20世纪艺术批评》沈语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
王露(1992.7-),女,汉族,籍贯:陕西商洛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西方美术史。
关键词:戏剧;绘画;戏剧性
一、戏剧绘画
戏剧和绘画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戏剧和绘画是相似的。二者都是剧作家或者艺术家通过一种途径来表达自我,或者对社会现实的关照。在每一次新思想的引领下,都会使个人重新开始认知世界,并对其按照自己的内心體验进行重新整合。
在戏剧中剧作家能通过一个戏剧场景的处理、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创剧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剧作家通过各个角度对剧中人物进行剖析,以求在剧中不仅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更可以让观者察觉到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戏剧对人物的塑造是双重的,一个是体现在台本中,另一个是在舞台上人物的塑造。戏剧艺术表现生活体验,但戏剧化的处理甚至是偏激的。艺术之间具有互通性。绘画中使用戏剧化的处理方式,消解了绘画表达中一定局限性。艺术作品的呈现,要满足视觉机制,始终要满足看的理念。如何通过一件艺术作品来表达画者的内在精神或者更深刻的含义。画面是静止的,无法诉说,没办法用旁白的形式来交代前因后果,只能把静止的空间留给观者,由观者去给予一定的解读,即反馈。绘画的反馈不如戏剧表现来的直接和快速。戏剧更容易接受,也更快速接受,观众能对正在发生着的戏剧产生反应。虽然剧本已经写好,演员是按照剧本进行输出。但是这种观众及时的反馈会对表演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到表演者对接下来剧情的表现。有的时候是微弱的影响,有的时候是是激烈的影响。
二、画面戏剧化处理
整场戏的塑造不能离开各个角色之间的冲突。戏剧化表演者的内心世界需要通过舞台上的戏剧冲突来实现。用音乐节奏感来强化戏剧剧情的发展。戏剧化的处理来自人的意志冲突。
艺术家在创作戏剧性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画面中的明暗关系,也是上舞台上对灯光效果的一种处理。灯光和明暗的营造对画面有着不一样的作用。比如,过于明亮的灯光,表现出来是欢快的感觉。而比较弱的灯光,会是表演者和观者感到压抑。对于光的考虑还要考虑光源的问题。不同角度的光线也会对局人物的塑造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光源也会给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力。而戏剧绘画中对于明暗的设计、画面色彩基调的设计,都无形中强调了画面中的戏剧性。戏剧表演的布局是剧作家提前安排好的,戏剧画面中的构图和布局也是艺术家进行反复推敲后才产生出来的。画面中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强烈对比,画面人物的排置,对即将要呈现的戏剧性画面,营造出不同的戏剧性画面。艺术家对戏剧舞台中包含的因素:人物、背景、音乐、舞蹈,这些也可以巧妙的体现在其绘画作品中。
三、戏剧绘画的隐喻象征
“看戏是一种集体经验”,观看戏剧表演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戏剧观赏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百态。在看戏的过程中,观众容易沉浸在其中。而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戏剧性处理,就是为了增加一种刺激感,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艺术家会通过戏剧性处理去营造一种紧张感,一般具有表现力的表达和画者强烈的情感因素。在其画面的表现中,充满了冲突感,仿佛一场随时可能下的倾盆大雨或者一场革命的爆发。戏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当个人与整体发生冲突时,会把个人的反抗性精神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一戏剧观念的影响下,一些艺术家也会在绘画中将它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性潜藏在其中。
戏剧的悲剧性。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主人公带入一种命运悲剧或者时代悲剧,而且其人生经历也是充满戏剧性或者极大的反差。画者对这些形象的再现可以引发观者的同情心。戏剧题材在绘画中的应用。戏剧表演本身的受众面广,所以其题材大多也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这些形象深刻艺术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借用戏剧人物的形象。
戏剧化处理所表现的曲折性,激烈的转变。把不同的社会内涵、人类精神状态、具体人物性格,形成戏剧形态的多样性。戏剧化处理中的夸张性、反叛性。有意营造一种敌对性,使之与人形成内在对抗,从而联想到内在自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搏斗。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把不同时空的物象放置在一个画面中,即把戏剧表现中的分幕搬到绘画表达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探索时间和空间的瞬间表达。戏剧是有分幕的,戏剧绘画通过借助立体主义的概念,把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归置在同一个画面中,也不过多的去思考人物比例大小。这样的画面的处理一般都具有节奏感和音律感。戏剧化处理,不是对戏剧人物或者一个场景的简单再现。艺术创作不再是对现实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慢慢开始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揭示和剖析。而通过绘画的戏剧性处理,把现实社会情景再现,是对现实社会情景的一种反观和批判性。
剧作家和艺术家深入研究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再从现实生活的思考,到对人性的拷问。艺术家突破戏剧和绘画的形式界限来映射内在情感,这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表达也是互相影响的。
从戏剧到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但是通过对戏剧表演和绘画作品中强烈的冲击感融合下所发展出来的创作手法,使得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思考。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不同或者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绘画中戏剧性的表达都会有一定的偏差。这些都是来自艺术家的个人自我认知。艺术家只是借助于戏剧绘画这个形式来表现一种视觉图像。归根到底,绘画戏剧性只是艺术表达的一个形式,要真正的表达出具有内在精神的艺术作品才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主要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绘画:新的形象语言》吕澎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
3.《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4.《20世纪艺术批评》沈语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
王露(1992.7-),女,汉族,籍贯:陕西商洛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西方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