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瓦当,作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保护屋檐椽头微小的建筑构件,也就是我们见到屋顶上的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它不单单是只有物质功能层面的性质,同样重要的功能是它也非常巧妙的美化了古建筑本身。
由于古代中国在政治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从而作为建筑中重要构件的瓦当,它的使用同样依照着等级制度有着具体的划分。作为中国古建筑构件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历史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所以下面,我们要从瓦当装饰工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瓦当的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古建筑;瓦当;装饰工艺;艺术
一、瓦当装饰工艺的起源
瓦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说文》中:“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也。”“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胚,以烧皆谓之瓦”
瓦当,可以俗称为瓦头或者是勾头,是古建筑房檐上的重要构建,起着保护木质房檐或飞檐不受雨水等自然气象的侵蚀的作用,同时美化着屋面的外部轮廓。在整个布满瓦片的房檐的下垂部分,主要有半圆和全圆两种形状。滴水和瓦当上下组合分布,以达到排水的效果。瓦当最早的起源时期当属西周,我国最早的瓦当较集中的发现于西周的发源地,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
二、瓦当装饰工艺的发展历程
2.1西周时期瓦当探索
最早的瓦当出现在西周时期。西周的瓦当大多数都是半圆形的,颜色为青灰色,虽然体型较小,但是当面平整,质地坚硬,周圍没有轮廓的装饰,分为素面和纹饰面两种。纹饰多为重环纹为主,也有少量加以弦纹装饰。在这时候盛行的青铜器上,很多纹样都与瓦当上的纹饰是类似的。西周的瓦当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朴素美。
2.2春秋时期瓦当探索
春秋时期的瓦当呈现灰青色,直径多在十五到十七厘米之间,形状为半圆形,瓦当表面平整,瓦当的周边饰有两圈弦纹,在两圈弦纹里面还会有绳纹。而有的是在两个圆周弦纹外部附有绳纹。春秋中期出现了“卷云饕餮纹”和“双龙饕餮纹”瓦当。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瓦当的装饰纹样与西周时期相比,就有了较大的突破,纹饰不但增多,地域性也初见端倪。
2.3秦国时期瓦当探索
秦代的瓦当要以圆瓦当为主要内容,以模制的灰色泥土烧制而成,非常坚硬,质感细腻。边轮较窄,纹饰形象生动、瓦当造型舒展。秦瓦当的装饰纹样多取材于自然风景和日常的生活形态。纹样在当面的整个布局根据当面的形状来定,达到瓦当和纹样本身混为一体的效果。秦代圆瓦当的纹饰主要有动植物纹样,漩曲纹和云纹。其中动物纹饰有鹿纹,獾纹、鸟纹、蟾蜍纹等,而且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夸张的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
2.4汉代时期瓦当探索
西汉的瓦当有半圆和全圆两种,但是在汉代中晚期半圆的的瓦当逐渐就被淘汰了。所以要说汉代时期的瓦当形制还是以全圆的瓦当为主。在瓦当纹饰方面,有素面的也有带花纹主题的,但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统治者为了实现在思想上的控制,带纹饰的瓦当,尤其是文字瓦当得到空前的发展,素面瓦当随之没落。
东汉时期,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国家的建设处于相对停滞的阶段。云纹瓦当,文字纹瓦当的数量都在减少,种类也没有什么新意,多是一些祈求吉祥丰年等的文字。我国的瓦当发展离开鼎盛时期,正在开始走向衰落。
2.5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探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饰,文字,晚期也有莲花纹饰的瓦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六国文字瓦当的当面,中心是凸起来的乳丁,在乳丁的左右两侧各画一条纵线,然后四个文字就均匀的分布在乳丁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最后在当面四角空余的地方加以小的乳丁做装饰,。这样一来使得整个瓦当当面的构图饱满而不凌乱,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比如,在河北临漳邺北城挖掘到的“大赵万岁”瓦当就属于此种模式,从文字的内容和体态上来看,此瓦当应该属于当年赵国之物。文字为横向书写,整个文字体态舒展,阔绰。当然由于当时盛行佛教,除了以文字为主题的瓦当纹样外,还有兽面纹和佛教纹瓦当。
2.6隋唐时期瓦当探索
隋唐时期的瓦当装饰纹样以莲花纹样为主的,边上突起的边轮与中心莲花的纹样之间装饰着一圈联珠纹。中心莲花的花瓣有单个形态的,也有呈现成上下两层的复瓣样式。唐代以丰满圆润为美的审美曲线,也充分的体现在了瓦当的莲花纹之中,莲花花瓣饱满,丰润,姿态优美。瓦当中心保留了之前的乳丁样式,同时也有做成莲蓬样式的。当然也有一些饰有兽面纹、龙纹、佛教纹的。
结语
瓦当所表现的是一种明朗、威严、神秘、轻快的艺术层次和艺术境界。我国的古建筑讲究一种等级的观念,所以瓦当作为建筑构件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充满神秘威严的色彩。
通过对于瓦当的研究,希望能使更多人了解古代中国建筑,深深体会到古代中国文化底蕴,增加文化认同感。从而提高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莹,张怡欢.秦汉瓦当纹饰对现代装饰设计纹样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7(12):179.
[2]俞兰.传统建筑符号在熙南里商业街区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7,43(36):3-5.
[3]赵敏婷,陈俞晓.汉代瓦当纹饰的基因研究与应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08):6-7.
[4]邓梦菁.徽州地区古建筑瓦当装饰元素创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
[5]高义夫.南方地区唐宋时期瓦当与滴水研究[D].吉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赵海琳(1993.01—),女,山西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由于古代中国在政治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从而作为建筑中重要构件的瓦当,它的使用同样依照着等级制度有着具体的划分。作为中国古建筑构件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历史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所以下面,我们要从瓦当装饰工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瓦当的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古建筑;瓦当;装饰工艺;艺术
一、瓦当装饰工艺的起源
瓦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说文》中:“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也。”“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胚,以烧皆谓之瓦”
瓦当,可以俗称为瓦头或者是勾头,是古建筑房檐上的重要构建,起着保护木质房檐或飞檐不受雨水等自然气象的侵蚀的作用,同时美化着屋面的外部轮廓。在整个布满瓦片的房檐的下垂部分,主要有半圆和全圆两种形状。滴水和瓦当上下组合分布,以达到排水的效果。瓦当最早的起源时期当属西周,我国最早的瓦当较集中的发现于西周的发源地,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
二、瓦当装饰工艺的发展历程
2.1西周时期瓦当探索
最早的瓦当出现在西周时期。西周的瓦当大多数都是半圆形的,颜色为青灰色,虽然体型较小,但是当面平整,质地坚硬,周圍没有轮廓的装饰,分为素面和纹饰面两种。纹饰多为重环纹为主,也有少量加以弦纹装饰。在这时候盛行的青铜器上,很多纹样都与瓦当上的纹饰是类似的。西周的瓦当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朴素美。
2.2春秋时期瓦当探索
春秋时期的瓦当呈现灰青色,直径多在十五到十七厘米之间,形状为半圆形,瓦当表面平整,瓦当的周边饰有两圈弦纹,在两圈弦纹里面还会有绳纹。而有的是在两个圆周弦纹外部附有绳纹。春秋中期出现了“卷云饕餮纹”和“双龙饕餮纹”瓦当。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瓦当的装饰纹样与西周时期相比,就有了较大的突破,纹饰不但增多,地域性也初见端倪。
2.3秦国时期瓦当探索
秦代的瓦当要以圆瓦当为主要内容,以模制的灰色泥土烧制而成,非常坚硬,质感细腻。边轮较窄,纹饰形象生动、瓦当造型舒展。秦瓦当的装饰纹样多取材于自然风景和日常的生活形态。纹样在当面的整个布局根据当面的形状来定,达到瓦当和纹样本身混为一体的效果。秦代圆瓦当的纹饰主要有动植物纹样,漩曲纹和云纹。其中动物纹饰有鹿纹,獾纹、鸟纹、蟾蜍纹等,而且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夸张的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
2.4汉代时期瓦当探索
西汉的瓦当有半圆和全圆两种,但是在汉代中晚期半圆的的瓦当逐渐就被淘汰了。所以要说汉代时期的瓦当形制还是以全圆的瓦当为主。在瓦当纹饰方面,有素面的也有带花纹主题的,但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统治者为了实现在思想上的控制,带纹饰的瓦当,尤其是文字瓦当得到空前的发展,素面瓦当随之没落。
东汉时期,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国家的建设处于相对停滞的阶段。云纹瓦当,文字纹瓦当的数量都在减少,种类也没有什么新意,多是一些祈求吉祥丰年等的文字。我国的瓦当发展离开鼎盛时期,正在开始走向衰落。
2.5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探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饰,文字,晚期也有莲花纹饰的瓦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六国文字瓦当的当面,中心是凸起来的乳丁,在乳丁的左右两侧各画一条纵线,然后四个文字就均匀的分布在乳丁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最后在当面四角空余的地方加以小的乳丁做装饰,。这样一来使得整个瓦当当面的构图饱满而不凌乱,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比如,在河北临漳邺北城挖掘到的“大赵万岁”瓦当就属于此种模式,从文字的内容和体态上来看,此瓦当应该属于当年赵国之物。文字为横向书写,整个文字体态舒展,阔绰。当然由于当时盛行佛教,除了以文字为主题的瓦当纹样外,还有兽面纹和佛教纹瓦当。
2.6隋唐时期瓦当探索
隋唐时期的瓦当装饰纹样以莲花纹样为主的,边上突起的边轮与中心莲花的纹样之间装饰着一圈联珠纹。中心莲花的花瓣有单个形态的,也有呈现成上下两层的复瓣样式。唐代以丰满圆润为美的审美曲线,也充分的体现在了瓦当的莲花纹之中,莲花花瓣饱满,丰润,姿态优美。瓦当中心保留了之前的乳丁样式,同时也有做成莲蓬样式的。当然也有一些饰有兽面纹、龙纹、佛教纹的。
结语
瓦当所表现的是一种明朗、威严、神秘、轻快的艺术层次和艺术境界。我国的古建筑讲究一种等级的观念,所以瓦当作为建筑构件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充满神秘威严的色彩。
通过对于瓦当的研究,希望能使更多人了解古代中国建筑,深深体会到古代中国文化底蕴,增加文化认同感。从而提高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莹,张怡欢.秦汉瓦当纹饰对现代装饰设计纹样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7(12):179.
[2]俞兰.传统建筑符号在熙南里商业街区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7,43(36):3-5.
[3]赵敏婷,陈俞晓.汉代瓦当纹饰的基因研究与应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08):6-7.
[4]邓梦菁.徽州地区古建筑瓦当装饰元素创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
[5]高义夫.南方地区唐宋时期瓦当与滴水研究[D].吉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赵海琳(1993.01—),女,山西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