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视觉的角度探寻气味表现的更多可能,尝试用视觉化的形式呈现气味的状态。本文的宗旨在于呼吁大众并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气味的世界中,但却常常忽略气味的存在。在对气味视觉化研究的基础上,我想尝试进行视觉化的的气味是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气味,生活中喜欢看书的我,便采集了日常生活中阅读到的描绘气味的文字将其塑造出新的视觉模样,并尝试将“逼近的雨云气味、“爱情受阻后的命运”、“伊斯坦布尔”等词汇在小说中对于气味的描绘放在图形和色彩中是如何呈现的,这两者感观是如何互相转化。看到的味道,闻到的文字,在视觉中用色彩和图形唤醒鼻子,让沁人心脾、芬芳馥郁拍打眼睛,这是我在这次课题中想探寻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作品中的气味;视觉化;嗅觉;视觉
人类通常用眼睛观察世界万物,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靠眼睛获取外界的信息。五感包括:形、声、闻、味、触,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嗅觉在五感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便会通过视觉传输到大脑并在脑海中转化为其专属的气味形象,我尝试创作将文学作品中描述气味的文字与视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观者在看到我设计的图形时,也能唤起对文学作品和气味的记忆,二者所展现出的结果远远大于嗅觉艺术或视觉艺术其中某个所形成的艺术感染力。
一、文学作品中对气味的描述
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的散文诗《闻,堕落天使》中,她讲述了一些关于她嗅觉方面的能力:逼近的雨云有气味;能闻出房子是否是老式的且长期有人居住;能够闻出有人来了(画家、木匠或铁匠)。马尔斯克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对于气味的描写随处可见,例如: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让人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随着晨曦从打开的窗子照进来,才开始有了一丝光亮,尽管窗外吹来的凉风使空气变得清新了一些,但熟悉的人仍旧能够闻到苦杏仁的气息中那种不幸爱情的温余热味。马克?李维在《伊斯坦布尔的假期》中对气味的描写,例如阿丽丝说,“嗅觉的记忆是永远不会褪色的。我们爱过的那些面容可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淡去,他们的声音我们也可能忘记,但是气味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分钟,在我们的记忆中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按照约定,戴德利先生画好了关于伊斯坦布尔十字路口的油画,阿丽斯制出了代表伊斯坦布尔的香味。书里形容说,“其中汇集了土壤,鲜花,尘土以及沿着泉水石板汩汩流下的活水的味道。”
二、气味视觉化的创作实践
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气味这种抽象的感官感受,但气味却是时刻弥漫在我们的四周,无孔不入。在我的創作初期尝试用抽象符号来代替气味。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的不同气味,创作不同的符号进行代替。接下来针对不同的词汇,提取其中的元素,例如提取逼近的雨云的形象,进行图形化表现,结合气味与色彩进行匹配。
首先逼近的云雨中包含着大量的水分,呈现出暗灰色。其抽象符号由暗灰色的水滴构成,主要体现了点、线的基本形态;爱情受阻后的命运的形象由一种浅淡到适度的橘黄色的碾碎后的抽象杏仁图形构成,主要体现了点、块的基本形态;伊斯坦布尔则由褐色的土壤、以红黄为主的花瓣、透明的尘土以及活水的抽象图形构成,主要体现了点、面、块的基本形态。
三、结论
通过对气味的进一步认识梳理嗅觉与视觉的关系,在人类的感知系统中两者相互影响。探索视觉化在文学领域的艺术表现。在多感官的作用下,使嗅觉和视觉在形式上达到一定的统一,让视觉艺术体验产生更强大的作用。将嗅觉与视觉这两种看似互不影响的两种感官结合到一起,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用气味视觉化的科学手段,唤醒我们的鼻子,用“气味与视觉并存”的新方式,重新感知认识我们熟悉的陌生世界。
参考文献:
[1][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2.9
[3][法]马克?李维《伊斯坦布尔的假期》[M].张怡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12
关键词:文学作品中的气味;视觉化;嗅觉;视觉
人类通常用眼睛观察世界万物,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靠眼睛获取外界的信息。五感包括:形、声、闻、味、触,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嗅觉在五感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却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便会通过视觉传输到大脑并在脑海中转化为其专属的气味形象,我尝试创作将文学作品中描述气味的文字与视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观者在看到我设计的图形时,也能唤起对文学作品和气味的记忆,二者所展现出的结果远远大于嗅觉艺术或视觉艺术其中某个所形成的艺术感染力。
一、文学作品中对气味的描述
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的散文诗《闻,堕落天使》中,她讲述了一些关于她嗅觉方面的能力:逼近的雨云有气味;能闻出房子是否是老式的且长期有人居住;能够闻出有人来了(画家、木匠或铁匠)。马尔斯克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对于气味的描写随处可见,例如: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让人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随着晨曦从打开的窗子照进来,才开始有了一丝光亮,尽管窗外吹来的凉风使空气变得清新了一些,但熟悉的人仍旧能够闻到苦杏仁的气息中那种不幸爱情的温余热味。马克?李维在《伊斯坦布尔的假期》中对气味的描写,例如阿丽丝说,“嗅觉的记忆是永远不会褪色的。我们爱过的那些面容可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淡去,他们的声音我们也可能忘记,但是气味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分钟,在我们的记忆中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按照约定,戴德利先生画好了关于伊斯坦布尔十字路口的油画,阿丽斯制出了代表伊斯坦布尔的香味。书里形容说,“其中汇集了土壤,鲜花,尘土以及沿着泉水石板汩汩流下的活水的味道。”
二、气味视觉化的创作实践
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气味这种抽象的感官感受,但气味却是时刻弥漫在我们的四周,无孔不入。在我的創作初期尝试用抽象符号来代替气味。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的不同气味,创作不同的符号进行代替。接下来针对不同的词汇,提取其中的元素,例如提取逼近的雨云的形象,进行图形化表现,结合气味与色彩进行匹配。
首先逼近的云雨中包含着大量的水分,呈现出暗灰色。其抽象符号由暗灰色的水滴构成,主要体现了点、线的基本形态;爱情受阻后的命运的形象由一种浅淡到适度的橘黄色的碾碎后的抽象杏仁图形构成,主要体现了点、块的基本形态;伊斯坦布尔则由褐色的土壤、以红黄为主的花瓣、透明的尘土以及活水的抽象图形构成,主要体现了点、面、块的基本形态。
三、结论
通过对气味的进一步认识梳理嗅觉与视觉的关系,在人类的感知系统中两者相互影响。探索视觉化在文学领域的艺术表现。在多感官的作用下,使嗅觉和视觉在形式上达到一定的统一,让视觉艺术体验产生更强大的作用。将嗅觉与视觉这两种看似互不影响的两种感官结合到一起,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用气味视觉化的科学手段,唤醒我们的鼻子,用“气味与视觉并存”的新方式,重新感知认识我们熟悉的陌生世界。
参考文献:
[1][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2][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2.9
[3][法]马克?李维《伊斯坦布尔的假期》[M].张怡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