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活动中,人物专访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对媒体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影響。为了能够提高新闻专访活动的质量,推动媒体单位的发展,本文对专访节目中的提问技巧进行论述,分析记者提问阶段应掌握的三大要素,提出让记者站在被采访者角度换位思考的提问理念。
关键词:专访节目;提问;技巧分析
新闻媒体机构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人物专访活动,而活动进行过程中,记者提出的问题具有偏颇行,不仅会造成被采访者的尴尬,也会影响采访效果,不利于新闻专访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此,为了能够有效进行相关人物专访活动,新闻媒体机构应加强一些访问方法、技巧的学习,从而提高新闻采访节目的质量,推动新闻媒体单位的进步。
一、做好专访节目的基础工作
(一)准确发掘新闻点
针对专访节目而言,应优先找到新闻点,让新闻变得有价值,提升人们对新闻的兴趣,以能够提升专访节目的制作质量,为媒体单位的发展提供帮助。具体而言,在新闻专访节目中,为了能够做好访问工作,需要准确分析出访问对象的闪光点,然后围绕当事人的闪光点进行提问。例如,对于奥运会冠军得主而言,专访工作中,应针对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付出的努力等,给予合理的采访,让观众感受到该名运动冠军获奖前的故事,产生观看这种新闻的兴趣。为了准确发掘新闻点,专访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
(二)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良好的准备工作是做好专访工作的基础,对此,为了能够高质量完成专访工作,确保访问工作的效率,需要采访者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首先,记者应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等,成就等,这便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让采访对象放松思想,更为自如的回答一些问题。其次,记者应了解采访者厌恶的事项,做到知己知彼,在采访中注重避免一些引起采访者不适的问题,良好的完成专访工作。例如,一些名人、企业家等,在事业上可能取得较为辉煌的成绩,但家庭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记者在专访工作中应杜绝提出一些采访者家庭方面的问题,这样既能够保障采访流程的顺利,也利于避免一些采访过程的尴尬现象出现,提升专访质量。最后,记者应加强对采访者的侧面了解,专访工作前,记者可以从加强与相关第三者的沟通,以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脾气等,加强对采访者的综合了解,为访问工作的理想效果做足准备工作。
二、访问过程中应遵循的三大要素
(一)提问的科学合理
专访工作进行时,需要记者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做出一些判断,再进行提问。此时,为了提升采访效果,确保采访质量,记者应注重挖掘采访者的个性。个性即人为的心理与精神特质,包括言谈、举止、观点等。记者通过加强对采访者个性的研究,抓住人物的特点,势必利于提升专访的质量,突出专访工作的价值。例如,在对运动员采访时,若采访者表现出现“爱憎分明”的个性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访问一些采访对象对违法乱纪现代的看法等,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专访的魅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获得收获。
(二)要掌握分寸
掌握分寸,就是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表现专访人物。不要人为拔高,不要极端化。人物专访要正确反映人物成长或生活的“土壤”和“氛围”,不是靠贴标签或图解政策,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如实地理解人物,反映人物。例如,在报道优秀人物中,要避免只报道人物的成功而不提失败,优秀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是正常的,面对优秀人物的专访,有时候通过对失败经验的提问反而能使采访更加深入,宣传效果更真实、完美。所以我们的人物专访必须要掌握分寸。
(三)要展示风格
展示风格有两层涵义,一是表现采访对象的风格,二是表现记者的风格。首先,专访的主要方式是访问交谈。采访对象身份各异,谈话风格、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各具特色。采访者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的个性风格,访问和写作要尽量保留谈话的本来面目,特别注意不可歪曲对方谈话本意,防止强加于人。注重纪实性不仅关系到专访的真实性,还体现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其次,可以说专访这种新闻样式给予记者宽阔的展示个性风格的天地。当然,这里指的是记者素质的全面发挥,绝非喧宾夺主的自我表现,如,有的记者专访偏重理性思考;有的则风趣幽默;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委婉细腻等等。记者的个性风格是记者多年采写实践的积累和升华,逐渐锤炼而日臻完善。
三、专访节目中的访问技巧
(一)换位思考巧提问
记者采访的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对于先进人物的采访,记者的提问相对轻松,只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围绕突出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提问即可采到想要的内容;对于悲剧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采访时,记者就要格外把握提问技巧,不能“盲问”。例如在一次车祸事件中,对于在事件当中的受伤的当事人家属来说,采访的提问就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理解当事人的心情,因人而异。如果当事人愿意表述或倾诉,记者可以用安慰的话语代替提问,这样记者和被采访人的心就拉近了,而被采访者的话语门也就被成功打开了。这种以“不问”代替“问”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能直问的可“曲线救国”
记者的提问要讲究“底线”,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感受,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进行。例如要在一次儿童溺水事件中,记者如果直接来到受害人家属面前展开提问,这肯定是不妥当的,家属正处在极度悲痛当中,也不可能理会记者的提问。此时,记者不妨对周围邻居提出自己的问题,从第三方口中得到答案。这种处理方法也更能体现出记者的人文情怀。综上所述,可见对人物的采访,记者提问时,一个宗旨就是以平等的视角与被采访者拉近心灵的距离,心拉近了,采访中的问答才能进行的更流畅。当然,记者走进人物的心灵需要时间,因为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往往有一堵墙。特别是一些很少接触记者的普通群众,谁能见一面就和你谈心里话,向你打开心扉呢?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郭梅尼的体会是,采访绝不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的工作关系。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思想的沟通,感情的交流。记者的思想有多少深度,采访才能达到多少深度,记者有多少激情,稿子写出来就有多少激情。一个思想肤浅的记者,是采访不出有深度的稿子的;一个冷冰冰的记者,是不可能写出充满激情、打动人心的人物专访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代新闻节目中,专访节目也在逐渐增多。但结合一些专访节目来看,其虽然能够达到专访的目的,但缺乏质量,进而不能够提升专访质量,相应的点击流量也会变少,这并不利于新闻媒体单位的发展。对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专访工作的质量,相关媒体记者应加强对专访工作的研究,掌握相关技巧,以能够提升专访工作的水平,真正推动媒体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俊威.人物访谈节目的提问技巧[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3).
[2]赵乐乐.电视台新闻采访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分析[J].记者观察:下,2018,000(030):150-150.
[3]李奋龙.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8,005(009):130,132.
[4]黄芳芳.电视节目采访中—如何让你的采访对象打开心扉[J].传播力研究,2018.
关键词:专访节目;提问;技巧分析
新闻媒体机构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人物专访活动,而活动进行过程中,记者提出的问题具有偏颇行,不仅会造成被采访者的尴尬,也会影响采访效果,不利于新闻专访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此,为了能够有效进行相关人物专访活动,新闻媒体机构应加强一些访问方法、技巧的学习,从而提高新闻采访节目的质量,推动新闻媒体单位的进步。
一、做好专访节目的基础工作
(一)准确发掘新闻点
针对专访节目而言,应优先找到新闻点,让新闻变得有价值,提升人们对新闻的兴趣,以能够提升专访节目的制作质量,为媒体单位的发展提供帮助。具体而言,在新闻专访节目中,为了能够做好访问工作,需要准确分析出访问对象的闪光点,然后围绕当事人的闪光点进行提问。例如,对于奥运会冠军得主而言,专访工作中,应针对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付出的努力等,给予合理的采访,让观众感受到该名运动冠军获奖前的故事,产生观看这种新闻的兴趣。为了准确发掘新闻点,专访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
(二)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良好的准备工作是做好专访工作的基础,对此,为了能够高质量完成专访工作,确保访问工作的效率,需要采访者做好事先的准备工作。首先,记者应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等,成就等,这便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让采访对象放松思想,更为自如的回答一些问题。其次,记者应了解采访者厌恶的事项,做到知己知彼,在采访中注重避免一些引起采访者不适的问题,良好的完成专访工作。例如,一些名人、企业家等,在事业上可能取得较为辉煌的成绩,但家庭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记者在专访工作中应杜绝提出一些采访者家庭方面的问题,这样既能够保障采访流程的顺利,也利于避免一些采访过程的尴尬现象出现,提升专访质量。最后,记者应加强对采访者的侧面了解,专访工作前,记者可以从加强与相关第三者的沟通,以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脾气等,加强对采访者的综合了解,为访问工作的理想效果做足准备工作。
二、访问过程中应遵循的三大要素
(一)提问的科学合理
专访工作进行时,需要记者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做出一些判断,再进行提问。此时,为了提升采访效果,确保采访质量,记者应注重挖掘采访者的个性。个性即人为的心理与精神特质,包括言谈、举止、观点等。记者通过加强对采访者个性的研究,抓住人物的特点,势必利于提升专访的质量,突出专访工作的价值。例如,在对运动员采访时,若采访者表现出现“爱憎分明”的个性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访问一些采访对象对违法乱纪现代的看法等,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专访的魅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获得收获。
(二)要掌握分寸
掌握分寸,就是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表现专访人物。不要人为拔高,不要极端化。人物专访要正确反映人物成长或生活的“土壤”和“氛围”,不是靠贴标签或图解政策,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如实地理解人物,反映人物。例如,在报道优秀人物中,要避免只报道人物的成功而不提失败,优秀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是正常的,面对优秀人物的专访,有时候通过对失败经验的提问反而能使采访更加深入,宣传效果更真实、完美。所以我们的人物专访必须要掌握分寸。
(三)要展示风格
展示风格有两层涵义,一是表现采访对象的风格,二是表现记者的风格。首先,专访的主要方式是访问交谈。采访对象身份各异,谈话风格、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各具特色。采访者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的个性风格,访问和写作要尽量保留谈话的本来面目,特别注意不可歪曲对方谈话本意,防止强加于人。注重纪实性不仅关系到专访的真实性,还体现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其次,可以说专访这种新闻样式给予记者宽阔的展示个性风格的天地。当然,这里指的是记者素质的全面发挥,绝非喧宾夺主的自我表现,如,有的记者专访偏重理性思考;有的则风趣幽默;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委婉细腻等等。记者的个性风格是记者多年采写实践的积累和升华,逐渐锤炼而日臻完善。
三、专访节目中的访问技巧
(一)换位思考巧提问
记者采访的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对于先进人物的采访,记者的提问相对轻松,只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围绕突出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提问即可采到想要的内容;对于悲剧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采访时,记者就要格外把握提问技巧,不能“盲问”。例如在一次车祸事件中,对于在事件当中的受伤的当事人家属来说,采访的提问就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理解当事人的心情,因人而异。如果当事人愿意表述或倾诉,记者可以用安慰的话语代替提问,这样记者和被采访人的心就拉近了,而被采访者的话语门也就被成功打开了。这种以“不问”代替“问”的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能直问的可“曲线救国”
记者的提问要讲究“底线”,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感受,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进行。例如要在一次儿童溺水事件中,记者如果直接来到受害人家属面前展开提问,这肯定是不妥当的,家属正处在极度悲痛当中,也不可能理会记者的提问。此时,记者不妨对周围邻居提出自己的问题,从第三方口中得到答案。这种处理方法也更能体现出记者的人文情怀。综上所述,可见对人物的采访,记者提问时,一个宗旨就是以平等的视角与被采访者拉近心灵的距离,心拉近了,采访中的问答才能进行的更流畅。当然,记者走进人物的心灵需要时间,因为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往往有一堵墙。特别是一些很少接触记者的普通群众,谁能见一面就和你谈心里话,向你打开心扉呢?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郭梅尼的体会是,采访绝不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的工作关系。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思想的沟通,感情的交流。记者的思想有多少深度,采访才能达到多少深度,记者有多少激情,稿子写出来就有多少激情。一个思想肤浅的记者,是采访不出有深度的稿子的;一个冷冰冰的记者,是不可能写出充满激情、打动人心的人物专访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代新闻节目中,专访节目也在逐渐增多。但结合一些专访节目来看,其虽然能够达到专访的目的,但缺乏质量,进而不能够提升专访质量,相应的点击流量也会变少,这并不利于新闻媒体单位的发展。对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专访工作的质量,相关媒体记者应加强对专访工作的研究,掌握相关技巧,以能够提升专访工作的水平,真正推动媒体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俊威.人物访谈节目的提问技巧[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3).
[2]赵乐乐.电视台新闻采访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分析[J].记者观察:下,2018,000(030):150-150.
[3]李奋龙.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8,005(009):130,132.
[4]黄芳芳.电视节目采访中—如何让你的采访对象打开心扉[J].传播力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