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的美国应试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世界著名的美国杜克国际教育机构发布了针对中国国内的首份SAT(俗称美国高考)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整体成绩欠佳,平均低于美国学生近300分,离美国官方的基准线尚有300多分的差距。(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众所周知,中国学生最不担心的就是考试了,因为在一些中小学校里,我们众多的教师习惯于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学生,学生从踏进学校校门起就开始面临周考、月考、季考、期中考、期末考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考试,学生们可谓是身经百战,个个是应试的高手,但为何学生到了异国他邦,竟然会集体败下阵来,和美国学生拉开巨大的距离呢?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一下什么是SAT,就不难明白中国学生缘何集体败北。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翻译过来就是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是几乎全部美国大学,特别是美国常青藤联校承认并要求申请者提供成绩的考试,它是决定录取和评定奖学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SAT的通用测试,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每部分满分800分,总分2400分。报告显示,中国学生SAT的平均得分仅为1213分,与美国学生的1509分相比,差距高达300分。其中,阅读和写作成为中国考生的“重灾区”,300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这两部分。究其原因在于,SAT的阅读和写作部分重点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一部分恰好是中国高中生最缺乏的训练。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弄清了中国学生败于美国学生的症结所在。虽然同为考试,但是我们的教育赋予学生的是什么呢?有的教师用死记硬背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教师用挤占时间和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教师用解题技巧和解题秘笈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多的教师则习惯于用一个又一个僵化的标准答案来保证学生的考试分数。于是,在这样的纯粹的应试教育的指引下,中小学校里甚至出现了“孔明”不是“诸葛亮”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林天宏更是在微博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用了其本人的稿子,其找来试做,仅拿到一半的分数,出题老师硬是把作者本人打败了。试想,当出题者和解题者都习惯于使用标准答案,当刻板僵化的应试模式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得愈来愈紧,愈来愈窄时,我们的学生又如何考得过那些注重于发散思维、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美国学生呢?
  另一方面,和西方国家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相比较,我们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师却更习惯于对学生实施“圈养”教育。不要说让学生深入社会,走进大自然,到广阔天地里体验生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了,就是在校园中,我们一些教师也习惯于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来约束、限制学生。学生们除了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读书和学习,往往是这也不能,那也不许。
  甚至,前不久武汉市某学校还明确颁布校园“限速令”,使学生在校园内连追逐嬉闹、快速奔跑这一基本的活动也不能做。在校园里,教师们各种各样的禁令就宛如一道道屏障牢牢地挡在了学生们面前,使学生们的行动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维不敢破常规半分。常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怎能不泯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探究能力又怎么能够和美国学生相媲美呢?
  因此,与其说是中国学生输给了美国高考,不如说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输给了美国教育。当然,一次考试失败了,学生们可以通过下一次的努力来弥补。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又有谁敢保证我们不会输掉民族的未来呢?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最缺的就是敢挑战权威的学生”。此话无疑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们面对中国学生参加美国高考平均不及格这一事实,再联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提出的那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也许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到了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改进的时候了。同时,我们再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对教师们所提的:“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科学的创建者作出贡献。”我们心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只怕会更强。那么,如何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如何变革我们的教育方式,如何让中国的学生也拥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批判、勇于思辨的精神和能力,从而让中国的学生不再输掉未来,这无疑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一道需要迫切深刻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重要命题。
  (河南省太康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新概念英语》 作者在介绍本书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 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又是基础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此, 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  1.语言基础知识不熟造成理解
期刊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的核心工作,也是幼儿园工作的全部内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成败,是幼儿园成败的标志。因此,幼儿园必须树立“保教为先”和“保教第一”的思想,所有工作都必须为“保教”工作保驾护航。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
期刊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采用传统的注重读写译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  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英语教学要把“听说”放在领先地位,以听说训练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创造一切有利于英语听说的环境和机会,把课堂教学、课前
期刊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方法。  一、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
期刊
最近,有幸聆听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欧阳代娜老师的教诲,让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  一、文言文教学如何在“文”与“言”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契合  “文”与“言”的分离是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困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重“言”轻“文”,非常注重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的落实,搞机械枯燥的字词句篇的串讲训练;要么重“文”轻“言”,忽视文体特点凌空蹈虚地架空分析文章。  因此,
期刊
近日,杭州市学军小学一年级学生迎来了一项特殊的考试:扫地。老师把一堆碎纸屑丢在一张凳子周围,然后让学生清扫干净。每个学生负责一只凳子,把碎纸屑扫进畚箕。老师从学生扫地的姿势、习惯和清扫程度给予不同的评价。据了解,学军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取消了期末考试,不考语文,不考数学,期末检测以游园的方式进行。不过,每个孩子得参加一次特殊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扫地、系红领巾、系鞋带等生活自理技能。(据1月5日“浙江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英语大班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说明大班教学并不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最根本原因,并建议利用大班教学的独特优势,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且能终身学习的学生。  关键词:中学英语 大班教学 课堂互动  一、引言  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中,多数班级由60甚至7
期刊
高效课堂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校教研组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结合自己学校的条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预习—展示—练习”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实在在的落实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近两年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问题的提出:  以前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 ,每节课都是假
期刊
一、考查形式不同,但所考知识点是一样的,高考题是课本习题探究的变式拓展  例1.(2011全国1文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 中,底面 为平行四边形。 底面 。  (I)证明:  (II)设 ,求棱锥 的高.  解析:(Ⅰ )因为 , 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BD2+AD2= AB2,故BD AD,又PD 底面ABCD,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PA BD  (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