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天培——长江EMBA21期,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广东省高新技术职业培训学院、广州高新医药与食品技工学校、衡水第一中学川南分校、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等多所校企业董事长,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项目负责人。
从一间学校普通的招生员到主要负责人,再到自己创办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张天培对教育的热情在不断的延伸与深入。2015年起,他作为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公益委员会委员,将目光投向教育公益领域,代表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和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多次前往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沟美小学,并全面负责沟美小学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和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项目,在创业和公益路上作为牵头人,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着光和热。
不断求学 推进事业
1999年,20岁的张天培从佛山工业学校毕业,进入广州环洋专修学院担任院长助理。因为业绩突出,他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在老板创办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后,他也从一名助理升职成为该学院的院办主任。
工作上小有成就,但张天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期间,他刻苦进修,取得了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小学同学来到他工作的学校看望他。当时,张天培站在教学楼二楼的走廊上对同学说:“如果我也有这样一间学校就好了!”一年后,这句话成为现实。年仅26岁的张天培当上了校长,正式创办广州市花都区英朗培训中心,开启了创业之路。经过12年的打拼,38岁的他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创办的学校也从职业院校深入到了中学基础教育领域。
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张天培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华工读完市场营销后发现光懂管理不行,还要懂法律,后来自学考了法律本科。”于是,他开始一边创业一边求学,并在2004年就读湖南省湘潭大学经济法专业。“碰到比我优秀的人,我就希望把自己距离和他拉近,所以不断读书,不断推进事业。”张天培说。
入读长江 与公益结缘
2012年,张天培深感创业进入瓶颈,为了打破困局,33岁的他选择入读长江商学院。受“48小时公益学时”的影响,他也因此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班上平均年龄大约40岁,我是年级最小的。”入学长江后,张天培逐渐明确了发展思路,“教育最能够实现我认为有价值的想法,不仅让自己成长,还能帮助、成就更多人。”
谈及公益,张天培直言,那时候的他对公益没有特别了解,只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捐过钱给过红十字会、壹基金之类的基金会。“大家都觉得是好事,例如帮助农村小学、捐书、探望老兵之类的,但只是参与捐款,并没有系统性的去做过公益。”
2013年8月,台风尤特给潮南地区带来50年不遇的水灾,广东校友会迅速反应,为灾区捐钱救灾,因为水灾而变成严重危房的潮南区司马浦镇沟美小学也由此进入了校友会的视线。经过多方商讨,广东省校友会决定捐助沟美小学重建。2014年12月15日,重建的沟美小学正式竣工。
彼时,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副会长王泽瑶作为沟美小学重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发现,物质上的资助仅仅是开始,学校和学生们还需要更多精神上的资助。教育软实力的提升怎么做?王泽瑶想到了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张天培。
“当时泽瑶姐找到了我,说广东校友会捐建了一所小学,现在小学有了漂亮的外表,但是作为长江人,更希望这所学校表里如一,把内在提升上去,希望我能够参与到了这个公益项目中来。”深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张天培欣然答应,成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项目负责人。
耗时半年寻找支教老师
第一次走访沟美小学,漂亮的学校环境让张天培眼前一亮,而年轻有想法的校长则让他对于这个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与动力。沟美小学的课表上,语数英音体美课程都有,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保证课程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英语老师口音带有很浓地方特色,音体美老师不足,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让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足、开齐,张天培想到了用支教老师补齐学校的师资力量。但是在寻找支教老师的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想了很多办法,联系中大、华师这些211、985等学校的学生来做支教老师,但是发现根本找不到。”张天培说。
原因在于每年有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公益机构面向大学招募志愿者,其中,“音体美”的方面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且待遇较高。在情怀和现实中,更多学生選择了现实,所以在高校招募“音体美”支教老师异常艰难。
在寻找了半年多后,经人推荐,张天培找到了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韩山师范学校。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且学校校长对于支教项目十分支持。可是,在学校招募支教老师时,项目又一次遇到了瓶颈。“一开始招募在校大三学生,学校开放了绿色通道,支教学生支教一个学期可以免修专业课程,只要通过期末考核即可,没有人来。后来改成支教三个月,还是没有人,改成支教一个月,这才终于招到12人。”
12名学生分3人一组,每人支教一个月,每个月轮替一次,满足了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的连续性教学。此外,韩山师范学校的杨处长还推荐了当地省一级金珠小学和沟美小学结对子帮扶,进一步提升沟美老师教学能力。
3.0公益路
长江江商学院的公益模式已经从常规捐款捐物的公益1.0模式、由校友会统筹做公益的公益2.0模式发展到了除了出钱出力,还投入精力的公益3.0模式。张天培的公益路亦是如此。
不过,与其他长江校友相比,张天培认为自己目前还是创业者,依旧在努力奔跑中。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做公益,张天培对时间的要求就更为苛刻,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最大的困惑就是对时间的分配。”张天培坦言,为了随时了解沟美小学项目进展,他每个月都会实地走访一次,为了节省时间,每次去沟美都是一天来回,“有时候就从家里半夜出发,深夜才回家。虽然辛苦,但是只要自己想做,总是可以挤出时间来的。” 走访中,他鼓励校长把沟美小学当成事业,作为人生新起点,在这里实现价值提升;他和支教老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梦想插上了翅膀。上个月,在和12个老师接触后,张天培得知大四学生需要实习岗位,他便给学生们提供了到自己学校实习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让志愿者源源不断,项目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张天培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项目成果逐渐显现。过去一年,学校活力得到激发,师生们自行组织了两场文艺汇演,让孩子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通过注入结对帮扶学校、支教老师新鲜的血液,把沟美小学老师多年以来的习惯进行了调和,并在校长科学的管理下,教师能力和学生成绩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在2016年小升初考试中,沟美小学语、数、英三门课程成绩勇夺全镇第一名。教学质量也由全镇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镇第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一跃发展成为镇级名优学校。
以点带面 让公益生生不息
公益路上,张天培不断向社会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印证着大爱无痕,大道至简的华章。多年以来,“长善为本、大爱如江”的长江精神也一直缭绕在他的脑海中。
谈及做公益的感受,张天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成长”,他认为,做公益最大收获不是帮助别人,而是成长自己。“沟美小学是我真正用心、花时间去做的,和之前资金资助完全是两回事。我不仅看到了沟美每天在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和大学生的相处让自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提升了自己。看到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变得喜欢学校,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2017年,沟美小学公益项目继续深耕,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也发起了覆盖面更广的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而张天培也在逐步成为基金会教育版块的负责人。张天培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和基金会一起,关注更多学校,加大师资培训,继续把音体美课程开起来,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通过整合资源,培训一专多能的教师。“做公益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点带面,培养力量,生生不息,让这些学生能够不断靠自己的内驱力循环,届时我们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第一次走访沟美小学,漂亮的学校环境让张天培眼前一亮,而年轻有想法的校长则让他对于这个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与动力。沟美小学的课表上,语数英音体美课程都有,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保证课程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英语老师口音带有很浓地方特色,音体美老师不足,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让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足、开齐,张天培想到了用支教老师补齐学校的师资力量。但是在寻找支教老师的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想了很多办法,联系中大、华师这些211、985等学校的学生来做支教老师,但是发现根本找不到。”张天培说。
原因在于每年有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公益机构面向大学招募志愿者,其中,“音体美”的方面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且待遇较高。在情怀和现实中,更多学生选择了现实,所以在高校招募“音体美”支教老师异常艰难。
在寻找了半年多后,经人推荐,张天培找到了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韩山师范学校。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且学校校长对于支教项目十分支持。可是,在学校招募支教老师时,项目又一次遇到了瓶颈。“一开始招募在校大三学生,学校开放了绿色通道,支教学生支教一个学期可以免修专业课程,只要通过期末考核即可,没有人来。后来改成支教三个月,还是没有人,改成支教一个月,这才终于招到12人。”
12名学生分3人一组,每人支教一个月,每个月轮替一次,满足了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的连续性教学。此外,韩山师范学校的杨处长还推荐了当地省一级金珠小學和沟美小学结对子帮扶,进一步提升沟美老师教学能力。
3.0公益路
长江江商学院的公益模式已经从常规捐款捐物的公益1.0模式、由校友会统筹做公益的公益2.0模式发展到了除了出钱出力,还投入精力的公益3.0模式。张天培的公益路亦是如此。
不过,与其他长江校友相比,张天培认为自己目前还是创业者,依旧在努力奔跑中。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做公益,张天培对时间的要求就更为苛刻,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最大的困惑就是对时间的分配。”张天培坦言,为了随时了解沟美小学项目进展,他每个月都会实地走访一次,为了节省时间,每次去沟美都是一天来回,“有时候就从家里半夜出发,深夜才回家。虽然辛苦,但是只要自己想做,总是可以挤出时间来的。”
走访中,他鼓励校长把沟美小学当成事业,作为人生新起点,在这里实现价值提升;他和支教老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梦想插上了翅膀。上个月,在和12个老师接触后,张天培得知大四学生需要实习岗位,他便给学生们提供了到自己学校实习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让志愿者源源不断,项目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张天培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项目成果逐渐显现。过去一年,学校活力得到激发,师生们自行组织了两场文艺汇演,让孩子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通过注入结对帮扶学校、支教老师新鲜的血液,把沟美小学老师多年以来的习惯进行了调和,并在校长科学的管理下,教师能力和学生成绩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在2016年小升初考试中,沟美小学语、数、英三门课程成绩勇夺全镇第一名。教学质量也由全镇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镇第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一跃发展成为镇级名优学校。
以点带面 让公益生生不息
公益路上,张天培不断向社会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印证着大爱无痕,大道至简的华章。多年以来,“长善为本、大爱如江”的长江精神也一直缭绕在他的脑海中。
谈及做公益的感受,张天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成长”,他认为,做公益最大收获不是帮助别人,而是成长自己。“沟美小学是我真正用心、花时间去做的,和之前资金资助完全是两回事。我不仅看到了沟美每天在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和大学生的相处让自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提升了自己。看到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变得喜欢学校,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2017年,沟美小学公益项目继续深耕,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也发起了覆盖面更广的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而张天培也在逐步成为基金会教育版块的负责人。张天培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和基金会一起,关注更多学校,加大师资培训,继续把音体美课程开起来,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通过整合资源,培训一专多能的教师。“做公益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点带面,培养力量,生生不息,让这些学生能够不断靠自己的内驱力循环,届时我们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从一间学校普通的招生员到主要负责人,再到自己创办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张天培对教育的热情在不断的延伸与深入。2015年起,他作为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公益委员会委员,将目光投向教育公益领域,代表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和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多次前往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沟美小学,并全面负责沟美小学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和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项目,在创业和公益路上作为牵头人,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着光和热。
不断求学 推进事业
1999年,20岁的张天培从佛山工业学校毕业,进入广州环洋专修学院担任院长助理。因为业绩突出,他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在老板创办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后,他也从一名助理升职成为该学院的院办主任。
工作上小有成就,但张天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期间,他刻苦进修,取得了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小学同学来到他工作的学校看望他。当时,张天培站在教学楼二楼的走廊上对同学说:“如果我也有这样一间学校就好了!”一年后,这句话成为现实。年仅26岁的张天培当上了校长,正式创办广州市花都区英朗培训中心,开启了创业之路。经过12年的打拼,38岁的他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创办的学校也从职业院校深入到了中学基础教育领域。
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张天培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华工读完市场营销后发现光懂管理不行,还要懂法律,后来自学考了法律本科。”于是,他开始一边创业一边求学,并在2004年就读湖南省湘潭大学经济法专业。“碰到比我优秀的人,我就希望把自己距离和他拉近,所以不断读书,不断推进事业。”张天培说。
入读长江 与公益结缘
2012年,张天培深感创业进入瓶颈,为了打破困局,33岁的他选择入读长江商学院。受“48小时公益学时”的影响,他也因此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班上平均年龄大约40岁,我是年级最小的。”入学长江后,张天培逐渐明确了发展思路,“教育最能够实现我认为有价值的想法,不仅让自己成长,还能帮助、成就更多人。”
谈及公益,张天培直言,那时候的他对公益没有特别了解,只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捐过钱给过红十字会、壹基金之类的基金会。“大家都觉得是好事,例如帮助农村小学、捐书、探望老兵之类的,但只是参与捐款,并没有系统性的去做过公益。”
2013年8月,台风尤特给潮南地区带来50年不遇的水灾,广东校友会迅速反应,为灾区捐钱救灾,因为水灾而变成严重危房的潮南区司马浦镇沟美小学也由此进入了校友会的视线。经过多方商讨,广东省校友会决定捐助沟美小学重建。2014年12月15日,重建的沟美小学正式竣工。
彼时,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副会长王泽瑶作为沟美小学重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发现,物质上的资助仅仅是开始,学校和学生们还需要更多精神上的资助。教育软实力的提升怎么做?王泽瑶想到了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张天培。
“当时泽瑶姐找到了我,说广东校友会捐建了一所小学,现在小学有了漂亮的外表,但是作为长江人,更希望这所学校表里如一,把内在提升上去,希望我能够参与到了这个公益项目中来。”深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张天培欣然答应,成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项目负责人。
耗时半年寻找支教老师
第一次走访沟美小学,漂亮的学校环境让张天培眼前一亮,而年轻有想法的校长则让他对于这个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与动力。沟美小学的课表上,语数英音体美课程都有,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保证课程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英语老师口音带有很浓地方特色,音体美老师不足,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让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足、开齐,张天培想到了用支教老师补齐学校的师资力量。但是在寻找支教老师的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想了很多办法,联系中大、华师这些211、985等学校的学生来做支教老师,但是发现根本找不到。”张天培说。
原因在于每年有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公益机构面向大学招募志愿者,其中,“音体美”的方面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且待遇较高。在情怀和现实中,更多学生選择了现实,所以在高校招募“音体美”支教老师异常艰难。
在寻找了半年多后,经人推荐,张天培找到了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韩山师范学校。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且学校校长对于支教项目十分支持。可是,在学校招募支教老师时,项目又一次遇到了瓶颈。“一开始招募在校大三学生,学校开放了绿色通道,支教学生支教一个学期可以免修专业课程,只要通过期末考核即可,没有人来。后来改成支教三个月,还是没有人,改成支教一个月,这才终于招到12人。”
12名学生分3人一组,每人支教一个月,每个月轮替一次,满足了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的连续性教学。此外,韩山师范学校的杨处长还推荐了当地省一级金珠小学和沟美小学结对子帮扶,进一步提升沟美老师教学能力。
3.0公益路
长江江商学院的公益模式已经从常规捐款捐物的公益1.0模式、由校友会统筹做公益的公益2.0模式发展到了除了出钱出力,还投入精力的公益3.0模式。张天培的公益路亦是如此。
不过,与其他长江校友相比,张天培认为自己目前还是创业者,依旧在努力奔跑中。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做公益,张天培对时间的要求就更为苛刻,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最大的困惑就是对时间的分配。”张天培坦言,为了随时了解沟美小学项目进展,他每个月都会实地走访一次,为了节省时间,每次去沟美都是一天来回,“有时候就从家里半夜出发,深夜才回家。虽然辛苦,但是只要自己想做,总是可以挤出时间来的。” 走访中,他鼓励校长把沟美小学当成事业,作为人生新起点,在这里实现价值提升;他和支教老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梦想插上了翅膀。上个月,在和12个老师接触后,张天培得知大四学生需要实习岗位,他便给学生们提供了到自己学校实习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让志愿者源源不断,项目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张天培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项目成果逐渐显现。过去一年,学校活力得到激发,师生们自行组织了两场文艺汇演,让孩子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通过注入结对帮扶学校、支教老师新鲜的血液,把沟美小学老师多年以来的习惯进行了调和,并在校长科学的管理下,教师能力和学生成绩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在2016年小升初考试中,沟美小学语、数、英三门课程成绩勇夺全镇第一名。教学质量也由全镇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镇第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一跃发展成为镇级名优学校。
以点带面 让公益生生不息
公益路上,张天培不断向社会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印证着大爱无痕,大道至简的华章。多年以来,“长善为本、大爱如江”的长江精神也一直缭绕在他的脑海中。
谈及做公益的感受,张天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成长”,他认为,做公益最大收获不是帮助别人,而是成长自己。“沟美小学是我真正用心、花时间去做的,和之前资金资助完全是两回事。我不仅看到了沟美每天在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和大学生的相处让自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提升了自己。看到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变得喜欢学校,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2017年,沟美小学公益项目继续深耕,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也发起了覆盖面更广的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而张天培也在逐步成为基金会教育版块的负责人。张天培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和基金会一起,关注更多学校,加大师资培训,继续把音体美课程开起来,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通过整合资源,培训一专多能的教师。“做公益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点带面,培养力量,生生不息,让这些学生能够不断靠自己的内驱力循环,届时我们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第一次走访沟美小学,漂亮的学校环境让张天培眼前一亮,而年轻有想法的校长则让他对于这个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与动力。沟美小学的课表上,语数英音体美课程都有,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保证课程的只有语文和数学,“英语老师口音带有很浓地方特色,音体美老师不足,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让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开足、开齐,张天培想到了用支教老师补齐学校的师资力量。但是在寻找支教老师的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想了很多办法,联系中大、华师这些211、985等学校的学生来做支教老师,但是发现根本找不到。”张天培说。
原因在于每年有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公益机构面向大学招募志愿者,其中,“音体美”的方面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且待遇较高。在情怀和现实中,更多学生选择了现实,所以在高校招募“音体美”支教老师异常艰难。
在寻找了半年多后,经人推荐,张天培找到了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韩山师范学校。不仅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且学校校长对于支教项目十分支持。可是,在学校招募支教老师时,项目又一次遇到了瓶颈。“一开始招募在校大三学生,学校开放了绿色通道,支教学生支教一个学期可以免修专业课程,只要通过期末考核即可,没有人来。后来改成支教三个月,还是没有人,改成支教一个月,这才终于招到12人。”
12名学生分3人一组,每人支教一个月,每个月轮替一次,满足了沟美小学“音体美”课程的连续性教学。此外,韩山师范学校的杨处长还推荐了当地省一级金珠小學和沟美小学结对子帮扶,进一步提升沟美老师教学能力。
3.0公益路
长江江商学院的公益模式已经从常规捐款捐物的公益1.0模式、由校友会统筹做公益的公益2.0模式发展到了除了出钱出力,还投入精力的公益3.0模式。张天培的公益路亦是如此。
不过,与其他长江校友相比,张天培认为自己目前还是创业者,依旧在努力奔跑中。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做公益,张天培对时间的要求就更为苛刻,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最大的困惑就是对时间的分配。”张天培坦言,为了随时了解沟美小学项目进展,他每个月都会实地走访一次,为了节省时间,每次去沟美都是一天来回,“有时候就从家里半夜出发,深夜才回家。虽然辛苦,但是只要自己想做,总是可以挤出时间来的。”
走访中,他鼓励校长把沟美小学当成事业,作为人生新起点,在这里实现价值提升;他和支教老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梦想插上了翅膀。上个月,在和12个老师接触后,张天培得知大四学生需要实习岗位,他便给学生们提供了到自己学校实习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让志愿者源源不断,项目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张天培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示范项目——沟美小学”项目成果逐渐显现。过去一年,学校活力得到激发,师生们自行组织了两场文艺汇演,让孩子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通过注入结对帮扶学校、支教老师新鲜的血液,把沟美小学老师多年以来的习惯进行了调和,并在校长科学的管理下,教师能力和学生成绩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在2016年小升初考试中,沟美小学语、数、英三门课程成绩勇夺全镇第一名。教学质量也由全镇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镇第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一跃发展成为镇级名优学校。
以点带面 让公益生生不息
公益路上,张天培不断向社会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印证着大爱无痕,大道至简的华章。多年以来,“长善为本、大爱如江”的长江精神也一直缭绕在他的脑海中。
谈及做公益的感受,张天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成长”,他认为,做公益最大收获不是帮助别人,而是成长自己。“沟美小学是我真正用心、花时间去做的,和之前资金资助完全是两回事。我不仅看到了沟美每天在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和大学生的相处让自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提升了自己。看到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变得喜欢学校,我自己也非常开心。”
2017年,沟美小学公益项目继续深耕,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也发起了覆盖面更广的乡村小学“音体美”教育提升计划,而张天培也在逐步成为基金会教育版块的负责人。张天培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和基金会一起,关注更多学校,加大师资培训,继续把音体美课程开起来,在现有教师队伍中,通过整合资源,培训一专多能的教师。“做公益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点带面,培养力量,生生不息,让这些学生能够不断靠自己的内驱力循环,届时我们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